阳泉:工业遗产让城市记忆“活”起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6:29 1

摘要:近日,“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被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媒体争相报道。这座由工业厂房改造而成的城市记忆主题文化园再次爆火“出圈”,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日,“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被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媒体争相报道。这座由工业厂房改造而成的城市记忆主题文化园再次爆火“出圈”,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的“出圈”,在于其对工业遗产的创新性利用。曾经锈迹斑斑的水泵铸造设备、老旧车间,这些承载着城市工业记忆的元素,没有被当作发展的“包袱”,而是被巧妙地融入文化园的建设中。设计者通过建筑美术、光影技术、3D动画、场景复原等多种方式,将老厂房“变身”为展示城市工业发展史、生活变迁轨迹的生动课堂。这种改造方式,既保留了工业遗产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又赋予了其新的功能和生命力,让工业遗产由城市的“锈斑”转变为文化的“亮点”。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还成功唤起了人们对城市记忆的情感共鸣。在这里,游客能看到几十年前工厂大院的生活场景,能参与沉浸式情景剧《人间烟火》,仿佛身处于上个世纪。那些陈列的老物件、营造的旧场景,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均能找到情感的契合点,让城市的历史文化在情感的传递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从更深远的层面看,“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的模式具有示范意义。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许多工业城市面临老厂区、旧厂房改造的难题。阳泉市的成功实践,证明工业遗产并非发展的阻碍,而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将工业遗产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不仅能盘活这些闲置资源,还能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旅品牌,带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消费,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除了老厂房的“蝶变”,藏在街巷里的本土记忆同样迸发消费活力——盂县供销大食堂、平定县张庄镇时光供销社……这些藏着父辈故事的老空间,正通过“场景复刻+体验升级”的本土化改造,衍生出“餐饮+零售+文创”的复合消费链,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未来,若能将更多如工人俱乐部、国营理发店等本土记忆地标,与夜间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融合,必能打造“记忆消费生态圈”,成为有温度的城市经济增长极。

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