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发表全国讲话,他表示,将对未来任何“恐怖袭击”作出强烈回应。“巴基斯坦无人机和导弹在印度面前如稻草般落下,巴基斯坦陷入深深绝望。”
当地时间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发表全国讲话,他表示,将对未来任何“恐怖袭击”作出强烈回应。“巴基斯坦无人机和导弹在印度面前如稻草般落下,巴基斯坦陷入深深绝望。”
我想过印度会“胜利”,只是我没想过“印度的胜利”来得这么快,毕竟每一次,无论对手是谁,他们印度总会在自己的媒体和宝莱坞上取得全胜。
莫迪此次讲话正值印巴在5月10日达成停火协议后,双方仍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发生零星交火之际。
他强调印度军队在“朱砂行动”中“直捣巴基斯坦心脏”,并将停火归因于巴方的“绝望求和”。
然而,现实战场的情况却与莫迪的描述大相径庭。
根据巴基斯坦军方披露,巴方在冲突中击落了5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3架法制“阵风”战斗机,并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取得了空战优势。
印度国内的经济数据也显示,冲突导致外资单日抛售12亿美元国债,股市暴跌,卢比汇率跌至3年新低。
这还没完,既然现实世界没办法取得胜利,那就在一如既往在媒体上取得胜利。
5月7日印度多家媒体宣称“击落巴基斯坦JF-17战机”,但始终无法提供残骸或飞行员被俘的证据。
更荒诞的是,印度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AI生成的“巴方承认损失”视频,试图构建“阵风无敌”的神话。
为了维护这种虚假叙事,印度政府不惜动用法律手段。
5月9日,印度向X平台(原推特)发出行政令,要求封禁超过8000个账户,理由是这些账户传播了“印度战损”的消息。
这种“信息管控”只会更加暴露了印度官方对真相的恐惧。
正如巴基斯坦军方在声明中讽刺的:“印度需要停止活在宝莱坞电影的幻想中”。
呵呵,说到宝莱坞,我想起来了。
2024年上映的科幻战争片《导弹横扫中国》中,印度被描绘成拥有“二十马赫洲际导弹”的超级大国,甚至能“摧毁地球上任何角落”。
据说宝莱坞已开始筹备以“朱砂行动”为背景的电影,试图将一场战术挫败包装成“民族史诗”。
只是印度的这种“胜利叙事”在在当今网络时代显得尤为滑稽。
法国国防部通过技术数据确认,至少一架印度“阵风”战机在冲突中被击落;
美国国务院也表示收到“可信报告”,证实印度的损失。
面对舆论的反噬,印度却试图通过修改维基百科词条来“改写历史”。
相关页面在24小时内被印度IP编辑超过300次,试图将“阵风被击落”篡改为“巴方损失”。
呵呵,最终导致维基百科锁定页面并删除虚假内容。
从1947年印巴分治至今,两国已爆发四次大规模战争,但印度从未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
然而,在印度媒体和宝莱坞的叙事中,“胜利”却从未缺席——
从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到2019年巴拉科特空袭,每一次军事挫折都被包装成“战略成功”。
来源:光头老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