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原到国际:小红书为乡村工匠解锁现代化转型密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6:51 1

摘要:近日,在农业农村部帮扶司指导下,由小红书发起的“小红村主理人学院·乡村工匠”示范创建专项首站在青海西宁落地,该项目将以产品研发、营销培训、品牌塑造为支点,打造乡村工匠品牌,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增收。

近日,在农业农村部帮扶司指导下,由小红书发起的“小红村主理人学院·乡村工匠”示范创建专项首站在青海西宁落地,该项目将以产品研发、营销培训、品牌塑造为支点,打造乡村工匠品牌,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增收。

“小红村主理人学院·乡村工匠”青海站培训现场

产品创新:传统纹样的现代新生

当东方碰头文化机构主理人孙遥在培训课上展示将书法和诗词融入油纸伞设计时,国家乡村工匠名师胡兰索卡第一次意识到,祖辈传承的图腾和文化可以如此自然地融入都市年轻人的生活场景。“我们过去总觉得传统刺绣只能用在服饰上,现在意识到还有更多元设计的可能。”她的感慨引发了现场强烈共鸣。

这种对市场化的渴求正通过平台搭建的桥梁加速落地。培训现场的实操课上,手工艺人们纷纷拿出设计半成品进行展示,设计师团队结合现代审美与实用需求提出改进意见。在对话与碰撞中,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的融合路径愈发清晰。

实操课手工艺产品交流展示环节

据了解,此次项目中,小红书将通过链接手作产品、工艺体验课程研发方面的专业设计师,构建起“设计师+工匠”的结对帮扶模式,双方围绕年轻消费市场需求展开联合研发,着力孵化亲子体验课程、手工材料包等新型文化消费产品。

数字赋能:从手工作坊到云端市场

小红书种草学认证讲师芳sir的培训课程,让学员们领悟到: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线上推广的核心已从“销售手工艺品”转向“传递美好生活方式”的构建。一条展示绣娘个人故事的短视频,其传播效能可能远胜于千言万语的产品说明。

“要让屏幕那头的人先爱上手艺背后的故事,再爱上我们的作品。”国家乡村工匠名师陈玉秀在听完培训后说道。这位带动当地5000余名绣娘就业的带头人,计划将自己的产品宣传从单纯展示刺绣成品,转向对工艺过程、绣娘故事的动态记录。“未来我还打算招募线上运营的专职人员,把我们的账号好好做起来!”

全球视野:从地域IP到文化出海

文化出海策展人蔡青为乡村手艺人们展现全球化商业实践案例时,教室里响起的不仅是掌声,更有绣娘们的惊叹——她们从未想过自己的作品能在海外备受青睐。这种震撼恰恰揭示了“乡村工匠”IP打造的深层逻辑:构建“人-产品-村-活动”四位一体的扶持模式,让个体手艺人突围升级为地域文化的标杆人物,全方位提升乡村工匠影响力。

小红书公益部门项目负责人在谈及下一步扶持规划时透露,平台将从多维发力构建乡村工匠长效发展机制,“擦亮”乡村工匠IP。未来,平台将精准聚焦一个“扶”字,设立专项流量池,对优质内容进行推荐,系统性提升优质手工艺产品与目标受众的精准匹配效率。此外,还将联动专业设计机构与品牌方为乡村工匠提供现代设计改良建议,开展联名产品研发,打通从纹样创新到商业转化的全链条。更值得期待的是,平台还将搭建文化出海通道,帮助乡村工匠链接国际展会和市集,提升中国乡村工匠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坐标上,“乡村工匠”的价值维度正不断被拓展。当千年纹样邂逅现代设计,当高原绣坊走向国际舞台,这既是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也是无数家庭命运被照亮的微光。(刘睿智)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