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杯瑞幸咖啡,熟客价格更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7:28 1

摘要:记者在四部手机同时打开了瑞幸咖啡小程序后发现,生椰拿铁在每个账号显示的实际价格不同,分别是9.9元、10.9元、10.9元和13.9元,其中单价最贵的竟是点单最多、积分最高的“黑金鹿”账号。

近日,瑞幸咖啡因被质疑“大数据杀熟”陷入舆论漩涡。

据“荔枝新闻”报道,记者在四部手机同时打开了瑞幸咖啡小程序后发现,生椰拿铁在每个账号显示的实际价格不同,分别是9.9元、10.9元、10.9元和13.9元,其中单价最贵的竟是点单最多、积分最高的“黑金鹿”账号。

该事件快速在社交媒体发酵,“一杯咖啡四部手机3个价格”冲上热搜,不少消费者也表示遇到过类似事件。一时间,算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议题,再度被推向聚光灯下。

“一杯咖啡4部手机3个价格”

据大众网报道,针对质疑,瑞幸门店工作人员解释称,价格差异源于不同账号的优惠券及门店活动差异,并强调“同一商圈不同门店定价可能不同”。官方客服则否认“点单越多价格越高”,称优惠券随机发放,与消费频次无关。

但瑞幸此前公布的招股书则显示,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分析客户行为和交易数据,实施动态定价和改善客户的留存度。仅从文本来看,尽管“动态定价”的概念模糊,却似乎与官方客服所说的“随机发放优惠券”的说法不一致。

5月8日,笔者也通过不同手机下单瑞幸咖啡,发现仍存在“同一产品不同价格”的现象。

其中,两部安卓手机在同一门店下单生椰拿铁,实际价格分别为12.9元、12元;两部苹果手机在不同的门店下单,生椰拿铁的价格分别为13.12元、11.02元。且在上述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中,熟客的单杯价格更高。

在瑞幸的用户协议或支付页面中,尚未公示具体的定价规则,消费者无从知晓自身价格的计算逻辑。

图一图二为安卓手机在同一店铺点单的价格;图三图四为苹果手机在不同店铺点单的价格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小红书和黑猫投诉上有不少消费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打开小红书APP搜索“瑞幸价格不一样”的词条,相关笔记约有3万多篇。其中,有用户明确表示“不同位置的租金不一样,街边店与商场店的价格不同”“甚至同一个商场不同楼层的价格都不同”。

但该名用户也质疑“凭什么要算到消费者头上?”

图片截自小红书APP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是同品不同价,2024年8月,瑞幸还曾因违规收集用户位置信息被监管部门约谈。

“大数据杀熟”还是差异化营销?

实际上,在瑞幸因“同一杯咖啡不同价格”登上热搜前,“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在电商、O2O平台已经较为常见。

曾有消费者向《法治日报》反映,其在直播间购物时,遭遇商家利用算法对高频消费者实施差别定价。该名消费者质疑,“商家专挑熟客加价,若差价小,根本察觉不到。”

笔者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发现,“大数据杀熟”相关的投诉超过9100条,涉及公司包括美团、去哪儿网等一众平台。

人民网报道称,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一些企业通过掌握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消费习惯、价格敏感度等信息,对消费者在交易价格等方面实行歧视性的差别待遇,特别是利用用户不愿轻易更换惯用平台等心理,对老用户收取更高费用。

反观本次瑞幸“杀熟”事件,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大浪智库高级顾问游云庭认为,在同等交易条件下给不同的消费者不同价格,这就涉嫌“大数据杀熟”,这对瑞幸公司而言,是有法律风险的。

在他看来,瑞幸涉嫌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

游云庭表示,据《招股说明书》,瑞幸算法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消费偏好、地理位置,为消费者量身定制动态化折扣,此行为很有可能会被认定为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首先,从消保法上,经营者对同等交易条件的消费者的定价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是不公平定价,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其次,经营者如果是利用算法根据大数据进行定价并据此发放优惠券的,但客服却告知消费者优惠券发放是随机的,则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国务院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当然,发放优惠券、针对新用户促销活动,是企业正常的营销手段,但需要公开透明地定价,明确告知消费者活动规则和优惠范围,关键是不能对相同交易条件的消费者有黑箱式的差别待遇。”游云庭说道。

而当消费者遭遇大数据杀熟时,游云庭称,消费者可以直接和商家交涉,要求其提供同等条件下价格不一致的原因,如果对回复不满意的,还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反映,消保法的行政执法机关是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另外,若企业利用消费者的数据,做自动化决策定价等,还涉嫌数据违法,消费者可以向网信办等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财务造假风波后,瑞幸还能重新在美上市吗?

在深陷舆论风波的同时,4月29日,瑞幸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瑞幸一季度营收88.65亿元,同比增长41.2%,同时实现扭亏为盈。此外,瑞幸一季度自营门店的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8%,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0.3%。

不过,看似亮眼的财务数字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财报公布的当日,瑞幸股价在粉单市场下跌2.68%,第二天更是大跌超过6%。

瑞幸股价下跌的原因,或许隐藏在其财报电话会议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瑞幸管理层表示,同店销售额在今年的未来几个季度可能会有所回落,另外咖啡生豆涨价影响主要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体现,因此今年下半年的毛利可能一定程度上会面临额外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还宣布了一则重大的人事变动:4月29日起,郭谨一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大钲资本的黎辉将重新加入董事会并担任董事长。

大钲资本是瑞幸最早的投资方之一。瑞幸财务造假事件曝出后,大钲资本并未放弃瑞幸,并于2022年成瑞幸实控人。此次的人事变动也让不少投资者猜测,瑞幸将加速在资本市场的动作。

2020年4月2日,瑞幸发布公告,承认其在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内存在伪造交易行为,涉及金额达22亿元。消息一出,股价一度暴跌逾80%,令无数投资者亏损惨重。随后,瑞幸还因财务造假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1.8亿美元,最终落得从纳斯达克退市的下场。

“尽管瑞幸此前有过财务造假的行为,但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不乏从粉单升级回主板的案例。”美国汇盛金融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凯丰认为,瑞幸有重回资本市场的可能,不过他也强调,瑞幸需要解决审计和法律问题。

文|《逐浪》出品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