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BE椎板间入路在治疗中央型椎管狭窄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传统的椎板间入路UBE减压后,许多患者仍残留有疼痛。因此,需要一种更有效的减压方法进行侧隐窝减压,同时保留关节突关节稳定性。
UBE椎板间入路在治疗中央型椎管狭窄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传统的椎板间入路UBE减压后,许多患者仍残留有疼痛。因此,需要一种更有效的减压方法进行侧隐窝减压,同时保留关节突关节稳定性。
手术技术
一、同侧减压
1.使用磨钻,从头侧开始进行椎板磨除,直至“黄韧带切迹”(黄韧带起点)。
2.磨除增生的关节内侧增生的骨赘,用剥离子探查同侧关节突外侧缘。
3.使用剥离子,从黄韧带起点到硬膜外脂肪层的尾部将黄韧带切成两半,用刮匙、椎板钳切除同侧黄韧带。
二、对侧椎板下减压
4.使用剥离子或射频从对侧椎板的下分离黄韧带。
5.当分离黄韧带时,有足够的空间将磨钻插入椎板和黄韧带之间。磨除对侧椎板的下方,直到到达侧隐窝。
6.切除对侧黄韧带后,探查硬膜的外侧缘和走行根。如果该区域的空间不足,使用直的或弯曲的向上椎板钳去除附着于上关节突的黄韧带。利用向上弯曲的椎板咬骨钳去除椎板表面下方增生的骨赘。
7.使用0°内镜,探查侧隐窝和神经根出口。
8.肥大的关节突尖端用椎板或骨刀移除,在移除椎间孔韧带后,探查出口根的出口。
三、再次同侧减压
9.将0°内镜改为30°内镜,更好地观察同侧小关节内侧区域。
10.使用30°内镜,暴露同侧硬膜囊和走行根的侧缘空间,并使用与对侧相同的步骤,探查同侧关节突和侧隐窝,从而进行硬膜囊区域和出口根区域的减压。
手术要点
1.完全切除关节突区域的黄韧带,并充分扩大椎板下方空间。
2.去除关节突基底部的骨赘,并去除椎弓根周围的部分骨结构(例如椎间盘层面的骨赘和下位椎体椎板表面下的骨赘),以对出口根进行减压。
3.在同侧减压时使用30°内镜和刮匙,在充分减压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护关节突关节。
4.如果神经结构周围存在粘连组织或纤维化组织,使用射频刀头进行减压。
病例术前术后对比:
术前(A、C和E)和术后(B、D和F)磁共振成像结果。
(A和B)显示了侧隐窝区域的良好减压效果和双侧小关节的保留。
(C和D)显示对侧侧隐窝区域的良好减压。
(E和F)显示同侧侧隐窝区域的良好减压。
椎间孔区减压手术前后的磁共振成像:手术采用左侧椎板间入路,两侧椎间孔较减压。
参考文献
Park SR, Kim N, Kwon JW, et al. Effective Biport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 Technique With Better Facet Joint Preserving for Lumbar Lateral Recess Stenosis. Int J Spine Surg.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6, 2025.
作者:西北大学附属医院 · 西安市第三医院 毛紫龙 江伟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
来源:健康食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