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1年,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王国藩和三名军政干部,从盖西铺村招待所的木料中,低价购买了4根,然后将其加工成棺材板倒卖,获利210元。四人平分,每人50多元。
1960年,西铺村来了个体验生活的作家——古建滋。古建滋从报纸上看到王国藩和“穷棒子社”的事迹后,从京华慕名而来。
古建滋最初的目的,是要写中国的《被开垦的处女地》。这本苏联作品,达维多夫是核心人物,他的事迹,体现了当时苏共模范带头作用。
在古建滋看来,王国藩就是中国的“达维多夫”。几年后,随着他深入采访,听到了关于全国劳模王国藩的另一面。
1961年,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王国藩和三名军政干部,从盖西铺村招待所的木料中,低价购买了4根,然后将其加工成棺材板倒卖,获利210元。四人平分,每人50多元。
此事后来是怎么处理的?关于王国藩的经历,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点呢?
清代末叶,西铺村出了个有名的绅士。后来因染上大烟,逐渐败落了家业。1919年,绅士的第四代降生了。父母久盼得子,对于王国藩的降生,可谓“乐不可支”。
王国藩七岁时,父亲去世。为了谋生计,他学会了东西南北村,倒卖粮食的本领。
1941年,日本鬼子兵的铁蹄踏入了西铺村。当村子沦陷后,王国藩在村里当上了办事员。因他帮着八路军办事,便被引导入党,成了全村最早的党员之一。
1949年土改中,王国藩被定为“没落地主”,受了很重的批判。当时,他不仅政治上不得意,经济上也很难维持了。一家五口人,只靠他在县运输部门当小工挣钱糊口。
1951年,从县城下班回村的路上,王国藩碰到了好友赵涌兴,两人曾在日本华北采金公司当过工人。赵涌兴时任区委副书记,得知王国藩的遭遇后,对他十分同情。
在赵涌兴的奔走下,1952年,县委组织纠正了对他的错划成分,并恢复了他的党籍。同年,王国藩受邀参加“河北饶阳县耿长锁办社经验”活动,从中得出结论:想要结束贫苦,只有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穷人帮穷人,才有希望。
王国藩回村后,开始挨家挨户走访。结果,只有23户贫农积极响应。据悉,其中常年要饭的占据11户。对此,当地地主讥笑他:“真是‘穷棒子社’。”
令王国藩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穷棒子社”,后来使他一跃成为新闻人物,成为了亿万农民中的代表人物。
作为“穷棒子社”社长,王国藩愁的不行。原来,临近春播,一无牲口,二无农具。有人提出,找国家救济。
王国藩否定了这一建议,他把目光看向了古老的燕山。古代有句话说:“靠山吃山”。小的时候,王国藩曾跟随父亲到燕山挖过药材。这里的荆棘、艾蒿遍地,属于天然的宝藏,却都被弃于荒山上。
王国藩当即决定,一部分人到四十里外的燕山分支王寺峪山打柴,一部分人在村里捣冰粪。当2万多斤山柴被换成钱后,生产社的人完全震惊了!就此,“贫困之神”开始退却。
这笔钱一直放在王国藩的手里,当春节来临时,有人就提出,把钱分了。没钱就找国家要。王国藩驳斥了这种想法,决定利用这些钱,买牲畜、买车。王国藩告诉社员们,要把眼光放长远。
“穷棒子社”有了生产资料后,还缺东西。比如,有了羊,没有圈;有了牲口,没有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国藩再次组织人上山打柴。
在王国藩的领导下,“穷棒子社”红红火火干起来了!1953年,已经是区委书记的赵涌兴在大会上,推广了王国藩办社经验。就这样,“穷棒子社”轰动了。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加之媒体报社的大肆宣传。1955年,毛主席也知道了王国藩和“穷棒子社”的故事。毛主席曾夸赞道:“遵化县的合作社运动中,有个王国藩合作社,23户贫农,被人成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1960年,古建滋作家来到了西铺村,想要采访王国藩的事迹。几年下来,他也了解了王国藩的“缺点”。人都具有两面性,王国藩从小身上沾染了旧世界的灰尘,在利益面前,有时会表现自私。
随着王国藩被点名表扬后,职务越升越高。1957年,王国藩出席了全国劳模会议。一时间,风头正盛。古建滋知道,他应该把王国藩的问题,上报给组织,这样可以帮助他改正错误。
1962年,古建滋先把此事告诉了赵涌兴。赵涌兴感到甚为震惊,先是向县长汇报,然后又去找了唐山地委。层层上报后,北京派下了工作组调查。在工作组的证据面前,王国藩最终承认了。
由于王国藩的问题很复杂,加之他所犯的事并不严重。后来,此事交给华北局处理。有人认为,王国藩犯了贪污罪,应该严肃处理。书记李雪峰认为:“王国藩的问题,要通过和风细雨和同志式的方法来解决……”
当时,中央文件有规定,百元以上算贪污,千元以上算分子。而王国藩只分得50多元,属于多吃多占。
最后,王国藩做了检讨,退回了款项。
来源:冰点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