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本轮印巴冲突,追忆唐朝远征克什米尔,并歌颂中巴传统友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8:30 1

摘要:广义的克什米尔,包括狭义克什米尔、拉达克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三部分,印度控制狭义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和拉达克,巴基斯坦控制狭义克什米尔的小部分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这里地形险要,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高耸入云,印度河及其众多支流,波涛汹涌,蜿蜒曲折

克什米尔,是一个火药桶,是印巴纷争的焦点,也是中亚和南亚的交汇之处。

广义的克什米尔,包括狭义克什米尔、拉达克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三部分,印度控制狭义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和拉达克,巴基斯坦控制狭义克什米尔的小部分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这里地形险要,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高耸入云,印度河及其众多支流,波涛汹涌,蜿蜒曲折。

克什米尔的现状

克什米尔,也是文明的十字路口。历史上,波斯文明、印度文明、游牧文明和西藏文明在此交汇,中原文明和罗马-希腊文明也能波及至此。

华夏文明影响到克什米尔的高潮是在唐玄宗时期,那时的中国多次远征克什米尔,取得了辉煌战绩。

当时,唐朝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在安西和北庭驻军四万四千人,成为中亚和南亚事务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区域各国纷纷朝贡。

另一方面,吐蕃也在蓬勃发展,在赤德祖赞时期,成为列强。为与唐朝争夺西域,吐蕃开拓克什米尔通道,妄图迂回穿插进入西域。

唐朝与吐蕃两股强大力量在克什米尔地区遭遇,并展开激烈竞争。

吐蕃控制小勃律后的形势,此图并不准确,中亚和阿富汗只是受唐朝羁靡,并不实控

当时,克什米尔有四个国家。狭义克什米尔地区,是南亚大国箇失蜜,也叫迦湿弥罗,均为克什米尔的不同音译;拉达克地区,是象雄王国,后被吐蕃吞并;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有两个国家,西北的吉尔吉特是小勃律,东南的巴尔蒂斯坦是大勃律。

箇失蜜与大小勃律,对待唐朝与吐蕃的态度是不同的。

箇失蜜坚决支持唐朝。一是因为本身实力较强,经济发达,与唐朝往来的收益更大;二是因为其与吐蕃间隔喜马拉雅山,不怕吐蕃;三是因为与吐蕃有仇,吐蕃曾多次穿越喜马拉雅,但都铩羽而归。为此,箇失蜜国王木多笔向唐玄宗表态说:“克什米尔永远忠于大唐,如果唐军打到勃律,粮草后勤,我们包了,哪怕二十万唐军,我们也供的起!”

大勃律完全臣服于吐蕃,受吐蕃奴役。大勃律在印度河畔,而印度河发源于西藏阿里,吐蕃顺流而下,就能朝发夕至,征服大勃律。其实,在被吐蕃征服之前,大勃律也曾在武则天时代来华朝贡。

小勃律,则是墙头草,朝秦暮楚。开元年间,小勃律倾向于唐朝,天宝年间,又倒向吐蕃,最后又被唐朝征服。

结合以上形势,唐朝在克什米尔的军事行动,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开元年间,主要任务是援助小勃律,抗击吐蕃入侵,高光时刻是在开元十年。

吉尔吉特,就是历史上的小勃律

开元初期,小勃律常常遭到入侵,数为吐蕃所困。于是,小勃律国王没谨忙亲至长安朝贡,并拜时年三十来岁的唐玄宗为义父,希望得到保护。

开元十年,吐蕃发起猛烈进攻,攻占了小勃律九座城池。没谨忙向北庭节度使张孝嵩求援,并泣血指出,小勃律战略位置十分关键,是唐朝的门户,如果失去小勃律,唐朝在南亚的利益将遭受严重损失。

张孝嵩果断发兵解救,派张思礼率四千大军从喀什出发,沿中巴友谊公路方向昼夜行军,驰援小勃律。唐军与小勃律内外夹击,大破吐蕃,杀敌数万,收复失地。

开元十八年,唐朝与吐蕃阶段性停火。

但是,开元二十五年,吐蕃大将末·桑杰东则布再次入侵小勃律。唐朝强烈谴责。此后唐朝在青海方向对吐蕃火力全开,但当时唐朝在西域的战略重点是突骑施,无力同时与吐蕃在西域开战,因此未能救援小勃律。

小勃律经过一系列动荡,亲吐蕃的苏失利之成为国王,迎娶了吐蕃公主,全面倒向吐蕃。南亚的二十多国,皆为吐蕃所制,无法再向唐朝朝贡。唐朝的利益果然受损。

第二阶段是在天宝前期,主要任务是重新征服小勃律,驱逐吐蕃,高光时刻是在天宝六载。

此时,唐朝对突骑施取得了全面胜利,西域进入空前的安定繁荣时期。因此,进军克什米尔,解放小勃律,提上了日程。三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詧,连续出兵小勃律,可未能取胜。

天宝六载,安西副都护高仙芝,率领一万大军,又一次远征小勃律。大军从塔什库尔干出境,翻越帕米尔高原,进抵连云堡。此处地形险要,驻有一万吐蕃大军。唐军发起进攻,大破吐蕃,杀五千多人,生擒一千多,胜利攻占连云堡。

随后,唐军攻入小勃律,捕杀了亲吐蕃的贵族,生擒小勃律国王苏失利之及吐蕃公主。同时,唐军摧毁了娑夷河藤桥,这座桥是连接吐蕃与小勃律的必经之路。当天晚上,吐蕃援军赶到对岸,看到桥已被切断,只能望洋兴叹,悻悻而归。苏失利之被押解进京,得到优待,终老长安。

吉尔吉特河,即娑夷水

解放小勃律后,南亚诸国震恐,立即恢复向唐朝朝贡,地区秩序得到初步修复。

第三阶段是在天宝后期,主要任务是征服大勃律,高光时刻是在天宝十二载。

这段时间,西域出现过危机。天宝十载的怛罗斯之战,高仙芝败给了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但此战对西域局面、对唐朝与阿拉伯的关系、各自势力范围没有显著改变,不了了之。

为稳定局势,阻止吐蕃趁虚而入,唐军夺取大勃律势在必行,因为大勃律是吐蕃的附庸国,也是吐蕃进军小勃律乃至中亚的踏板。

天宝十二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出征大勃律。

主要战斗发生在贺萨劳城。唐军轻松赢得初战,封常清正要追亡逐北。但是,判官段秀实意识到危险,指出敌军是在佯败诱敌,后面必定有埋伏,请严阵以待,并出兵搜其山林。果然,唐军很快就找到了大勃律的伏兵,将其全歼。大勃律投降。

南迦帕尔巴特峰,位于大勃律

次年,封常清又攻克了吐蕃在南疆的重镇播仙。当时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就在封常清的幕府中,在此战前后创作了多首经典边塞诗,包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等。诗中写道,“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可见,播仙之战是一场唐军大获全胜的血战,巩固了唐朝在西域对吐蕃的优势。

岑参

唐朝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一系列远征,取得了伟大胜利。

遗憾的是,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唐军退出西域。此后一千二百年,中国在南亚成为传说。

直至新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次进入克什米尔。中国在历史上的小勃律地区修建了中巴友谊公路,在阿拉伯海岸建设了瓜达尔港,给苦难的南亚带来了希望。

中巴友谊公路

来源:龙豹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