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佳佳的产品很简单,在普通物品上加上一些有创意的小设计和轻定制,比如磁吸冰箱贴、入门地垫这些商品,配合以她的雪纳瑞宠物狗为原型创作的卡通形象,受到了爱宠人士的欢迎。佳佳说,“创业某种程度上比带娃容易。”
AI 正在放大个人和工厂的能力。
“轻创业”“搞副业” 成为趋势:更多的收入,更新的出路
新手妈妈佳佳,拿着 500 块钱的启动资金,三年收入 260 万元。
佳佳的产品很简单,在普通物品上加上一些有创意的小设计和轻定制,比如磁吸冰箱贴、入门地垫这些商品,配合以她的雪纳瑞宠物狗为原型创作的卡通形象,受到了爱宠人士的欢迎。佳佳说,“创业某种程度上比带娃容易。”
汽车发烧友戚越,用 8000 块本金半年赚了 130 万元。戚越只雇了两个员工,一名保洁,一名保安,他自己每天只工作 3 小时。
戚越做的是高端新能源汽车配件的创意平替生意。他开发了一款可单手操作的大容量车载杯架,他花了 100 元委托设计师完成产品图纸设计、200 元采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样品模具,然后在 1688 找工厂定制出产品,成本比官方产品更实用,还便宜了几十块,仅仅这一款商品一个月利润就有 30 万元。戚越随后将这一轻资产模式标准化复制,半年内累计创造了净利润 130 万元。
超级粉丝甜牙做的是 “为爱发电” 的生意,她自学了九字针绕珠和鱼线穿珠等工艺专门制作明星主题手串,现在一个月营业额稳定在 3 - 4 万元;一家大公司的财务小野主打 “无库存” 生意,批发了假发一件代发到香港电商平台售卖,这份副业让她每个月能赚到 8000 元甚至 2 万块的额外收入。
年轻人还有各种各样的 “鬼点子”:他们仿照 Jellycat,制作了陕西肉夹馍玩偶、甘肃麻辣烫玩偶、绍兴臭豆腐玩偶;女装卖家看到职场女性每天压力很大,她不再卖衣服,转卖可以捏的解压玩具,结果爆火;阿珍住在医院附近,她销售老年人洗澡用的扶手、防滑轮椅、可以套在手上的筷子,生意翻倍增长。
几乎每一代年轻人都有一些类似的朴素梦想 —— 走出枯燥的办公桌,做些自己觉得有点意思、也能养活自己的生意。
而如今的年轻人更加追求 “无痛创业”“轻创业”,主张做更简单的生意。当情绪价值、颜值、设计感、社交属性、悦己甚至美丽的小垃圾等成为消费主流心理和需求后,小而美、小而丑甚至小而怪的小生意逐渐成为创业主流形态和赛道。
上述生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创业者与工厂更紧密地捆绑和合作。这在过去并不容易,他们有好点子想去找工厂谈判,不知道找谁,工厂也未必愿意陪着这种小生意一起试错。
现在,小红书博主、抖音主播、快手达人、UP 主、社区 “团长”、各种 “群主” 以及全职妈妈成为 “轻创业” 的主力,一些做副业的年轻白领,从副业上赚的钱能比工资收入高得多。
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一股当下的重要趋势,一个数据能说明,在生意人的货源地阿里巴巴 1688,2024 年的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长 55%,增速超过了所有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电商平台。
这其中,无库存一件代发模式的年度活跃买家数量增速达到 75% —— 这一模式指的是一个普通人,可以直接下单或找工厂定制,一件起批、一件包邮、0 元拿货,卖出去之后再付钱。
这种趋势,提供了一种打破当下职场一味内卷的新可能:当从公司逃离之后,除了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年轻人还可以有更好的出路。
更为重要的是,柔性供应链正因为 “AI +” 变得更敏捷,这让年轻人 “轻创业” 和 “搞副业” 的门槛和难度大大降低。AI 不仅放大了个人的能力优势,也正在改变未来公司的组织形态,“一人多能”“一人多岗”“一人公司” 的现象都在快速涌现。
“AI to B” 的商业范式正在成型
今天想做好有一定规模的生意很难。
现在再要新起来一家店铺,一位电商平台小二对我们说,拉新、运营、营销、投流等不投入几百万是做不出来的。行业又陷入低价竞争,比如在最典型的女装行业,大量网红女装店歇业,其中不乏一些头部商家。
今天想开启一个小生意又很简单。
前述的生意能赚到钱,本质都是找到了实际需求,解压玩具、明星应援手串,满足情绪价值的需求;车载杯架、适老化产品,满足实际场景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 —— 短期似乎都是供给响应需求,长期实际是供给创造了需求。
推动供需变化的核心变量是 AI。中国制造的三大集合地都在 “All In AI”:在最近的广交会上,AI 应用成为核心看点;在 “世界超市” 义乌,数万商家已经开始常态化使用 AI 做生意,他们基于 DeepSeek 做本地化部署然后货通全球;而作为中国最大的源头厂货采购平台,2024 年 1688 平台上一共发生了 8500 万次 AI 调用,商品、图片、文案及视频都有规模化生成。
AI 在各个环节具备的准专业能力,让很多 “一人公司” 也可以高效运转,这让 AI 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公共属性 —— 这些人无法直接部署接入 AI,也不可能推动 AI 变革,但可以借助 AI 的能力跟上技术发展。
而且,AI 作为一个智能体的 “人效” 已经可衡量可量化。一位 1688 人士对我们说,过去一年,AI 对平台上的转化率、复购率等核心指标提升了 20% - 30%,“今年做得好的话,提升 50%,甚至 100% 都有可能。”
每一代的技术都在塑造全新的产品形态、商业模型、行业方向。
过去电商平台同时扮演着超级广告公司的角色,用户搜索,平台掌握流量分发权,并以此变现。AI 可能会颠覆这样的生意模式,更多小众、垂直化的商品会被 AI 推荐给需要的消费者,传统爆款大单品吃掉最多流量的游戏规则将被改写。
一位大公司管理层对我们说,在 AI 这样的技术技术变革下,首先要回到第一性原理,先不考虑变化的是什么,先考虑不变的是什么,第二步是要做推演,未来 AI 对需求的理解、洞察和交互会变成什么样;第三,所有一切回到用户。
“不管前端怎么变,底层供应链总要有人提供。” 因此,有一件事是非常确定的,那就是一定会出现一个 “AI to B” 时代的数字供应链。
我们曾详细介绍了阿里整家公司的 AI 战略,它是在 AI 上投入最坚决、布局最全、最先赚钱的中国互联网大公司。这其中,1688 作为阿里的四个战略级创新业务之一,同时也是阿里历史最悠久的业务,需要比其他业务都拥抱 AI 得更彻底,机会和想象空间也都更大。当然,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更艰巨。
这和它的业务属性相关,B2B 平台天然跟 AI 的推荐和定制更加适配,相较于流量的多少,B 端生意更在意准确性,精准触达用户才能带来更多复购和更稳定的订单。
一位 B2B 行业人士对我们说,B 端的询盘和 C 端电商平台很不一样,很多源头工厂,他们会打版、能生产,但是做平台经营,给消费者提供贴身服务,“这些对他们要求过高,这里面 AI 能解决的空间就很大。”
很多人可能很难想象,1688 这个 B2B 电商平台,每年会有超过 2.6 亿的人打开它,其中有 1 亿人会在上面交易,新增的买家里大量都是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为这些买家供货的是超过 100 万的中小企业商家,多数是工厂,随着它们生意里的 AI 应用占比快速提升,“AI to B” 的商业范式加速成型。
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卖货,AI 让它们都更简单了
一位 1688 人士说,他们围绕 AI 的探索始于两年半以前。2024 年一下子开启了 70 多个 AI 项目。DeepSeek 爆火之后,又成立了 AI 战略推进组,春节后迅速将 70 多个项目砍到 10 个,并做了排序。
怎么开启的?就是最简单的 “笨” 办法,把经营里的环节 —— 找挑、询价、支付、履约等 —— 每个步骤都列出来,一个一个看能不能用 AI 来解题。一开始可能摸不到路径,但做尝试是更重要的,就像《哪吒 2》导演饺子被广为转发的句子,“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出来。”
组织上也换上了更懂 AI 的年轻人。每个管理层手中都有 AI 项目,内部的态度是,不相信、不全面拥抱 AI 的人,身处关键岗位的坚决必须换掉。
B 端买家的这条生意链路可以分为 “找货、挑货、询盘、支付、履约” 五个环节,平台提供一个支持 AI 交互和小单轻定制的 “采购助手”,包括精准推荐采购商机、一件生成商品营销素材、推理不同品类和场景下的采买需求、智能客服,提高买家采购效率和服务体验,最大限度通过 AI 实现静默下单。
而对于 B 端卖家,最重要的是提高投入产出比,提供一个复购率高、确定性还可以的生意。为此,平台推出了免费的 AI 数字员工,设立 4 类数字员工(店长,商品、客户和推广专员)协助卖家经营。用了 AI 托管经营的商家,店铺留存率达到 64%,进店采购率达到 27%,GMV、进店 UV(Unique Visitors,独立访客)、拿流量的效果都有明显提升。
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厂二代接班的优质工厂开始用 AI 打造爆款和厂牌。
工厂每年最大的费用是在年初的产品立项、研发和测试上,都希望能在赛道选择、商品研发选择及模具开发上少花点时间,并更好地把握时代和消费趋势。
AI 步子迈得最快的是那些具备设计、研发及快速响应能力的优质源头工厂。1688 也借机推出新业务 “源选”,在 AI 时代与产业带工厂深度协作,为年轻人研发具备创造力的产品,该计划首阶段将聚焦大健康、出行、居家三个消费场景,计划通过 AI 新技术,结合工厂共同打造 100 个超级单品。
工厂卖货的生意也可以变得更简单,想自己面对用户的,AI 可以帮助退款、发物流、店铺经营、投流量等,大幅降低操作运营成本;不想自己获客的,就更简单了,定个基础价、拍三四张白底图,把货托管给平台,用 AI 来算出打折、大促的时候综合价格是多少,用 AI 来生成图片、视频素材。
一位 B2B 行业人士向我们总结,多快好省只是 C 端消费品的逻辑,B 端最在意的就是确定性,不需要最便宜,只需要相对便宜。因为做 B 端的人都知道,最便宜的东西质量一定不好。
“我如果卖(不好的东西),看上去这一单有利润,但我丢失的是一个客户,只有玩流量逻辑的人才会这么玩。B 端的生意不是流量逻辑,是复购逻辑。”
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把企业增长分为了三类: 肿瘤式增长、肥肉式增长和肌肉式增长 —— 前两种增长都不健康,偷工减料低价售卖、很薄的利润甚至亏钱获得增长,这是肿瘤式增长,为了自己不被驱逐,主动选择做劣币;而开发一堆商品,但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增收不增利,这是肥胖式增长;如果能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那就是肌肉式增长。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整个中国电商行业都陷入在肿瘤式增长的恶性竞争里。
对电商行业来说,今天 AI 有机会帮助它迎来一个新时代 —— 百万工厂也可以服务一人公司。生意不再被流量、低价裹挟,而是更简单、更智能、更有确定性。
其实,科技的终极目的不是让大公司做强,而是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 —— 利用技术,让做生意、卖货都更加简单,这件事情在当下变得更重要。
题图来源:《2001太空漫游》
来源:晚点Lat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