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说“生蛇”,皮肤科医生为您澄清带状疱疹的16大误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8:17 2

摘要:皮疹形态。带状疱疹的皮疹沿神经分布呈条带状延伸,形似一条“蛇”爬行在身体表面。民间因此用“蛇”的形象来比喻其蜿蜒、缠绕的形态。

“蛇”年“生蛇”,此“蛇”非彼“蛇”!

“生蛇”是民间的通俗说法

医学上指的是 #带状疱疹

目前很多人认识带状疱疹

可能是通过名人新闻或身边患有该疾病的人

许多网友说

“带状疱疹真的太痛了”

“有一种痛叫带状疱疹”

……

如果一不小心得了带状疱疹

该怎么办呢?

本期,我院皮肤科医生带大家

详细了解带状疱疹各个方面

为您澄清16大误区

并讲清楚日常饮食和忌口~

首先,我们来认识下民间为什么会叫带状疱疹为“生蛇”(尤其在粤语等方言区)呢?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1. 皮疹形态。带状疱疹的皮疹沿神经分布呈条带状延伸,形似一条“蛇”爬行在身体表面。民间因此用“蛇”的形象来比喻其蜿蜒、缠绕的形态。

2. 文化信仰与民间传说。在一些地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带状疱疹是体内“毒气”或“邪气”化形成蛇所致,甚至传说患者是被“无形的蛇”缠身。部分地区流传用“斩蛇头”的迷信疗法(如用刀背轻划患处周围),象征性地驱赶“蛇毒”,虽无科学依据,但反映了该疾病名称与蛇的关联。

3. 中医将带状疱疹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蛇串疮”这一名称直接以“蛇”比喻疱疹的蔓延特性(如蛇爬行般扩散),与“生蛇”的民间叫法一脉相承。

“生蛇”主要在广东、中国香港等粤语地区使用,其他地区可能有不同叫法。例如:北方部分地区称“缠腰龙”;福建等地称“飞蛇”或“蛇缠腰”;中国台湾地区也有“皮蛇”的俗称。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由于潜伏在人体脊髓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再激活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

1. 带状疱疹前期有什么表现?

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疼痛感,也可无任何前期症状。

2. 带状疱疹皮疹是什么样的?

身体一侧发生的簇状密集水疱,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背腰腹部,伴有疼痛。

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

3. 带状疱疹特殊类型

(1)眼带状疱疹

眼睑、额部水疱,伴结膜充血,怕光、视力下降,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可并发角膜炎、虹膜炎,严重者可引起失明。出现眼部带状疱疹需到眼科及时就诊。

(2)耳带状疱疹

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表现为外耳道出现疱疹和疼痛,可能还会出现面瘫。

(3)内脏带状疱疹

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表现为腹痛腹胀、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4)播散型带状疱疹

恶性肿瘤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全身散在的水疱(类似水痘),同时伴有高热,约10%的播散型带状疱疹病例可合并内脏受累,病死率高达55%。此型患者建议住院接受系统治疗。

误区1:带状疱疹只会长在腰上?

真相:不是。带状疱疹在全身每个部位都会出现,如头面、肩背、上下肢、外阴、臀部、手足、口腔都会出现。

误区2:疱疹“绕腰一圈会致命”?

真相:误区。尽管带状疱疹可能引发神经痛等后遗症,但不会因皮疹环绕而致死。皮疹极少会双侧对称出现疱疹,也罕见出现播散型带状疱疹,若出现播散型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误区3:儿童不会得带状疱疹?

真相:会的。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均会患带状疱疹。只是儿童患带状疱疹症状轻微。

误区4:人一生中只会得一次带状疱疹?

真相:一般人一生中只有一次,但对于恶性肿瘤多次放化疗,以及慢性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等免疫力特别低下的患者,带状疱疹会出现复发的情况。

误区5:带状疱疹没有传染性?

真相:有。与水痘是同一个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的传染性主要是通过疱液传染,被传染者只会患水痘,但是不会患带状疱疹。

误区6:患过水痘就不会患带状疱疹吗?

真相:会。患了水痘之后才会患带状疱疹,水痘是原发感染,带状疱疹是再发感染。

误区7:带状疱疹一定会出现疼痛?

真相:不一定。疼痛是最常见的情况,但也会出现瘙痒,或者有皮疹但不会疼痛的情况,5%-10%的带状疱疹患者疼痛轻微或无痛,特别是年轻患者,比如儿童、青年。即使患者没有疼痛或疼痛轻微,也要规范治疗。

误区8:患带状疱疹1周就好了?

真相: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根据个人体质、病情严重程度,时间会有所延长,特别是对于高龄、初始疼痛剧烈、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病程会有所延长,部分患者半年或多年都未治愈,考虑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误区9:带状疱疹不可以预防?

真相:可以。预防需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目前疫苗类型主要有两种可选:

(1)进口重组疫苗:适应50岁及以上,预防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达90%以上(10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

(2)国产减毒活疫苗:适应40岁及以上,预防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的数据待完善,免疫功能低下者禁用。

误区10:20-30岁也可以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真相:40岁以下人群暂不建议。原因如下:

(1)缺乏适应症批准:疫苗临床试验未覆盖该年龄段,无官方推荐依据。

(2)疾病风险低:健康青年发病率低,接种成本效益不显著。

(3)免疫系统状态:年轻人免疫力较强,病毒再激活概率远低于中老年人。

(4)若未来有更多研究支持青年人群接种的必要性,不排除疫苗适应症可能扩展,但目前仍需遵循现有指南及说明书中适应症要求。40岁及以上人群(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应优先接种以预防疾病。

误区11:正在患带状疱疹,可以立即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真相:不可以。正在患带状疱疹的患者不能立即接种,应优先进行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发生的疫苗,不能起治疗作用。待皮疹消退无疼痛,康复后至少间隔半年再接种。

误区12:接种了带状疱疹疫苗,一定不会发生带状疱疹?

真相:不一定。带状疱疹疫苗和所有疫苗一样,不能百分之百确保不被感染。 但是,打疫苗可以大大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误区13:得过带状疱疹,就不需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真相:建议接种。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人体会产生特应性免疫应答。但对于免疫力降低的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或使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的人,其自身特应性免疫应答水平下降,导致带状疱疹复发,而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提升人体特应性免疫应答水平。

误区14:得了疱疹一定是带状疱疹?

真相:不是。常见疱疹包括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两种,单纯疱疹分为I型和II型,还可以细分为唇单纯疱疹、生殖器单纯疱疹。单纯疱疹皮疹会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疼痛不明显。

误区15:患了带状疱疹不需要隔离?

真相:适当隔离。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疱液有传染性,皮疹结痂前应避免接触无水痘病史或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婴幼儿、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

误区16:家人与带状疱疹患者衣物需要分开清洗?

真相:根据情况,若家人都患过水痘,可不用分开清洗。若家中有未患过水痘或免疫力低下者,只需要分开清洗被疱液污染过的衣物。

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带状疱疹?

1. 50岁以上中老年人

50岁后随年龄增长,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逐渐升。

2. 免疫抑制人群

主要包括HIV/AIDS、 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干细胞移植患者和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等。

3. 慢性基础疾病人群

如患有哮喘、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4. 免疫力低下的年轻人

年轻人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造成的免疫力低下。

5. 自生免疫性疾病患者

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炎症性肠病等。

带状疱疹患者饮食和忌口

1. 带状疱疹需要忌口吗?

带状疱疹需要适度忌口,应结合体质、病程及合并症等辨证调整。

(1)急性期:需要忌食发物(如牛羊肉、鹅肉、韭菜、竹笋等)和湿热食物(榴莲、芒果、菠萝等),此类食物会加重体内湿热毒邪;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姜、蒜、花椒、酒),此类食物会加重体内的火热毒邪。

(2)恢复期及后遗神经痛期:需要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冰水、冰淇淋、西瓜等),此类食物会损伤脾胃,脾虚容易生湿;忌食肥厚油腻食物(如肥肉、奶油、蛋糕),此类食物阻碍脾胃运化,也易生湿。

2. 带状疱疹患者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均衡饮食,补充营养,清淡饮食。

(1)多吃优质蛋白促进皮肤修复,增强免疫力,缓解神经损伤

如动物蛋白:鸡蛋、低脂牛奶、鸡胸肉、瘦猪肉、鲫鱼;植物蛋白:豆腐、豆浆、藜麦、毛豆、鹰嘴豆;还可食用牛奶、奶酪(低脂)、蛋白粉。豆类胀气者少吃,乳质品若舌苔厚腻慎用。

(2)多吃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缓解神经痛,促进神经修复

如全谷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保留麸皮和胚芽);豆类:黑豆、红豆、扁豆;坚果种子:葵花籽、芝麻;肉类:瘦猪肉、猪肝。

(3)多吃维生素C食物增强免疫力

如水果类:猕猴桃、鲜枣、柠檬、柑橘类;蔬菜类:彩椒、羽衣甘蓝、西兰花、西红柿等。脾胃虚寒者避免或谨慎食用寒凉水果。

(4)饮食清淡易消化

避免辛辣刺激、煎炸油腻、腌制食品。

3. 注意事项

(1)个体化调整:如糖尿病患者忌食高糖分水果。

(2)避免过敏:若对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过敏,即使有营养也需忌口。

带状疱疹并非简单“皮肤病”,科学预防(疫苗)+及时抗病毒治疗(发病72小时内最佳)是应对关键。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尽早前往皮肤科就医,进行科学诊治,助力早日康复。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三附院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