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的心血管版图中,临床指南/共识是临床实践的指南针,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汇总了2025年4月份发布的心血管领域相关指南/共识,内容涉及高血压、心力衰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供老师们查阅下载~
在广袤的心血管版图中,临床指南/共识是临床实践的指南针,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汇总了2025年4月份发布的心血管领域相关指南/共识,内容涉及高血压、心力衰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供老师们查阅下载~
01
2025 亚洲专家共识:夜间高血压的管理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与白天血压相比,夜间血压是靶器官损伤和心血管事件的更佳预测指标。或由于盐摄入过多和盐敏感性较高,与欧美人群相比,亚洲人群中夜间高血压的患病率很高,但控制率却比较低,或与监测不足和治疗方案不适当等多种原因有关。
鉴于夜间高血压对亚洲人群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性,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联合亚洲多名专家在《
Hypertension》杂志发表了亚洲夜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对夜间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流行病学、风险和危险因素、治疗、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链接:
02
2025 HFA/HFSA/JHFS临床共识声明:左心室射血分数在心衰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协会(ESC-HFA)、美国心衰学会(HFSA)和日本心衰学会(JHFS)联合发布了本临床共识声明,重新审视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作为心功能测量、预后标志和心衰分类主要标准的作用,指出虽然LVEF仍然是心衰管理中的关键指标,但目前基于LVEF的心衰表型分类不能完全反映心衰的疾病复杂性(合并症的作用)和病因(例如心肌缺血、遗传)以及LVEF变化轨迹在心衰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建议。
链接:
03
2025 AHA科学声明:心力衰竭基于风险的一级预防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心衰的流行更是雪上加霜。据统计,近年来,心衰相关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保健费用不断增加,进行心衰一级预防刻不容缓。近日,《Circulation》杂志发布了一项科学声明,阐述了当前用于预测心衰发病风险的定量评估工具证据,综述了预防心衰发生的治疗方案的循证依据,并提出了基于风险的心衰一级预防策略。
链接:
04
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专家共识
缺血性心肌病是导致心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理论上,通过早期血运重建恢复冬眠心肌区域的血供,可能在阻止和逆转心室重塑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由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严重受损,且冠状动脉病变往往更为严重复杂,患者合并症较多,因此行血运重建的风险较高。目前关于血运重建能否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预后,以及应选用何种血运重建方式仍存在争议。为了总结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相关的最新进展、规范临床诊疗,本专家共识发布,明确了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前的评估流程、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中风险防范及处理等。
链接:
05
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
内分泌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此类患者常无特异性症状或体征,容易被漏诊、误诊。早筛早治可大幅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近日,本专家共识发布,内容涉及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筛查适宜人群、筛查方式、筛查结果解读等。
链接:
06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非外科强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是以主动脉壁完整性受损为特征的心血管急症,可累及主动脉任意节段,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目前急诊外科治疗是AAS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无论即将接受手术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有必要接受非外科治疗。尽管国内外指南/共识进行了AAS非外科治疗方案的相关推荐,但细节较少,尤其是在伴有脏器灌注不良时,治疗方案有限。为此,我国相关专家以多学科协作综合救治为原则,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论著等,结合中国临床实际,制订了一套针对AAS的标准化、规范化的非外科强化治疗方案,旨在全周期、多维度、精准指导非外科治疗的实施,进而改善AAS患者预后。
链接:
07
2025 NLA/AGS临床共识:>75岁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的管理
本专家共识对>75岁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的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管理进行了推荐,旨在为该人群的血脂管理提供指导。共识指出,在>75岁人群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也可预测ASCVD发生。然而,由于现有的大多数危险计算器在>75岁老年人群中缺乏特异性,且未校正严重影响该年龄组的预后合并症、功能状态、虚弱和认知等,因此现有风险分层工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结合多种因素更精准评估。对于LDL-C水平较高且无生命限制的老年患者,启动他汀类药物进行ASCVD一级预防或合理,虽然他汀有潜在风险,但获益通常更大。在非他汀类药物治疗方面,特定情况下可考虑依折麦布或贝派地酸进行治疗。
链接:
08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在心衰患者中所占比例接近50%,病死率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相当,但针对HFpEF的西医治疗方案有限。中医药治疗HFpEF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为进一步规范HFpEF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中西医诊治HFpEF的水平,本专家共识发布,包括HFpEF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方案等,适用于明确诊断为HFpEF的人群,适合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及从事HFpEF临床工作的心内科医师参考。
链接:
09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护理专家共识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急症之一。急诊通常是ACS患者院内急救的第一场所,早期识别和救治直接关系到ACS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后续治疗效果。急诊护理人员在疾病预检分诊、评估及急救护理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无ACS患者急诊护理相关指导规范。为此,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的专家撰写了本专家共识,从ACS类型、识别和评估、急救原则、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旨在为ACS患者自首次医疗接触(FMC)转运至导管室或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期间的护理提供实践依据。
链接:
10
2025 HFA/EHRA临床共识声明:心脏植入电子和其他监测装置在连续血流左心室辅助装置患者中的应用
除心脏移植外,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 (LVAD)也是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LVAD在心衰患者中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这些患者中,有1/3的患者植入了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且可能存在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共存的情况。然而,目前尚缺乏针对LVAD和CIED植入与管理的大型数据集和专门的随机对照试验,为此欧洲HFA和EHRA发布了本共识声明,旨在总结现有文献,并就该领域的患者管理提供建议。
链接:
11
2025 WSO科学声明:房颤和近期缺血性脑卒中、TIA或颅内出血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预防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基于人群的预测显示,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以及更先进的房颤检测技术,估计2050~2060年,全球房颤患病率将增长2~3倍。房颤可使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5倍,约18%~30%的急性卒中患者或存在房颤。在过去十年中,房颤的诊断和管理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立场回顾了现有证据、评估其可靠性,并确定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期为房颤、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及颅内出血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提供声明建议。
链接:
12
2025 NHFA/CSANZ临床指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
ACS的特征是心脏供血突然减少,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本指南基于当代证据,主要为ACS的诊断和管理提供综合指导。
链接:
13
2025法国意见书:急性心脏事件住院患者糖尿病的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风险较大。急性心脏事件发生后,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受损,住院风险、长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本意见书主要为心脏病专家提供了实用的工具,以改善因急性心脏事件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并优化心脏病专家和糖尿病专家之间的协作。
链接:
14
2025 HRS/ACC 科学声明:心内导管消融术当日出院指导原则
过去几十年中,经皮导管消融治疗不断发展。消融技术的进步和手术测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显著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了并发症风险。本科学声明分析了现有的全球临床数据和真实世界证据,研究了心脏消融当日出院(SDD)策略对患者安全、可及性、运营效率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以期为心内导管消融术当日出院提供指导。
链接:
15
中国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营养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
受疾病本身或治疗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影响,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而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又是影响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识别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并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或干预可能改善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短期和长期的临床预后。因此,制定规范化的临床营养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十分必要,对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综合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链接:
16
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相关疾病,已被多项指南纳入。目前,临床对于该药物适用的人群、用药方案与时机、剂量的疗效特征及用药安全性等方面的认知仍显不足,迫切需要制定专家共识,以规范用药。为此,本专家共识发布,明确了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定位、优势环节、用法用量、推荐疗程、用药安全性等临床应用要点,旨在指导临床规范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链接:
17
蛋白酶体抑制剂心血管毒性监测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蛋白酶体抑制剂是多发性骨髓瘤(MM)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已批准用于MM治疗,并广泛用于临床。然而,蛋白酶体抑制剂(PIs)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多种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心衰、高血压、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血栓栓塞等增加了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识别、监测并管理PIs 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对改善MM患者生存及预后至关重要。本共识就PIs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管理提出推荐意见,旨在规范PIs的临床应用。
链接:
18
2025 AHA科学声明:多维睡眠健康——心脏代谢健康的定义和意义
睡眠健康状况不佳与心脏代谢疾病和相关风险因素相关,还与心血管健康和健康差异的社会决定因素相关。因此,睡眠时间已被AHA认定为生命的基本要素之一。本科学声明概述了多维睡眠健康的概念,如睡眠持续时间、连续性、时间、规律性、睡眠障碍的缺失等,适用于心脏代谢健康。
链接:
19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生期护理管理专家共识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结构畸形,实现CHD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及生存质量。集产前筛查诊断、出生后治疗及康复等各环节为一体的诊疗及护理模式可保持CHD患儿围生期救治的连续性,提高危重型CHD患儿的救治成功率。然而,目前尚无相关护理专家共识,临床护理实践缺乏决策依据。为此,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包括产前检查及咨询、产后筛查、规范转运、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其他疾病筛查、健康宣教及出院随访8个方面的内容,旨在规范临床护理实践、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CHD患儿诊疗及康复中的作用,以改善患儿预后。
链接:
20
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专家共识(2025)
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可显著增加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TCPC)已成为治疗该风险人群动脉导管未闭的新选择。为提高我国儿童心血管、新生儿重症监护相关从业人员对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hsPDA的认识,本专家共识发布,旨在通过标准化诊断流程、封堵手术操作,提升整体医疗实践的规范性。
链接:
21
2025 HFA临床共识声明:远程肺动脉压监测指导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
心衰恶化是计划外住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前通常会出现早期心内压升高,随后因充血而加重症状。植入式装置允许每日远程监测肺动脉压(PAP),有助于识别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以便在症状出现之前的早期阶段调整药物治疗,并预防心衰相关的住院治疗。本共识总结了目前对心衰患者远程PAP指导管理的知识,特别关注临床试验的现有证据,对临床实践和管理方面的潜在影响。
链接:
22
口服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快速综合评价广西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口服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DHP CCBs)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在面对这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同类药物具有相似的作用靶点,但其在药学特性、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特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建立一套适合口服DHP CCBs的科学、系统的药物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广西药学会循证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区内多家医疗机构的有关专家,针对口服DHP CCBs进行快速综合评价,共同编制了本专家共识,旨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医疗机构在该类药品遴选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链接: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彬彬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