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残联举办主题宣讲会,独臂教师29年挽救160余名辍学孩子令人动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20:12 1

摘要: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5月13日,湖北省残联在黄冈师范学院举办全省“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主题宣讲会,启动全省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湖北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程武出席活动。

极目新闻通讯员 何莉莉 沈晓虓

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5月13日,湖北省残联在黄冈师范学院举办全省“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主题宣讲会,启动全省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湖北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程武出席活动。

在宣讲会上,四位残疾人讲述了他们的自强故事。宣讲活动通过网络直播,感动了众多观众。

独臂乡村教师让160多名孩子重回课堂

陈传会是一名来自湖北省老河口市袁冲乡纪洪小学的乡村教师。儿时的一场意外,让他右半身严重烧伤、右臂截肢。在亲人的呵护下,他和同龄人一样接受学校教育,并历经艰难考上了大学。

1997年,大专毕业的陈传会被分配到被称为老河口的牧场小学,从此开始了29年的讲台生涯。这里山高路险、交通闭塞,教师流动性极大。初登讲台,面对学生“独臂将军”的惊呼,陈传会转身用左手在黑板上写下:“虽然我的相貌丑陋,但是教学,我有一把好手!”这份乐观与自信,赢得了学生的掌声,也开启了他在这片土地的坚守之路。

虽然工资微薄,但每当看到孩子们因贫困而失学,他便毫不犹豫借钱资助。吃水困难是牧场小学的常态。为让学生喝上开水,他常拖着残疾身体,跋涉两里山路挑水。打水时,用脚踩住系着水桶的绳索,左手艰难提拉,甚至曾尝试用嘴咬住井绳辅助。即便数次险坠井中,他也从未让水缸干涸。

“不让一个学生流失”是他对山村孩子的承诺。29年来,他累计家访900余次,骑行9000余里,挽救160余名辍学的孩子。学生胡延庆六次辍学,陈传会六次翻山家访。第六次途中突遇暴雨,他滚落山底,膝盖划出深可见骨的伤口,断臂也血肉模糊。他用烟丝止血,咬牙走到胡延庆家,终于用真情唤回了这个孩子。

盲人按摩师培训200多名学员

梅洁是一名来自黄梅的盲人医疗高级按摩师。15岁那年,视神经病变夺走了他的光明。再也看不见家人的笑容、窗外的繁花,甚至书本上的文字。“没有光的日子,我该怎么活下去?”

直到有一天,收音机里传来“盲人可以通过按摩,重新定义人生”。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点燃了梅洁的希望。

1996年,梅洁独自踏入江西省盲人按摩学校。看不见人体模型上的经络穴位,就用手指一寸寸摸索,每天上百次触摸,手指磨破出血,简单包扎后继续练习;为了练习手法,他在米袋上一按就是几小时,血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凭借千万次重复的触觉记忆,他终于掌握了精准的穴位定位和精湛的按摩手法,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得高级按摩师职称和医疗按摩资格证书。

毕业后,经过几年的辛苦积累,梅洁终于攒够了创业资金。2008年,在黄冈市黄梅县残联的支持下,他和同学合伙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小店。随着口碑积累,小店逐渐红火。2014年,他们在县城开设了两千多平方米的分店,40余间房、100多张床位见证着梦想的绽放。这些年,228名盲人学员从这里走出。

梅洁还记得,盲人按摩师易江红曾靠低保度日,刚进店时手法生疏、缺乏自信。他鼓励她坚持练习,如今,她已成为“金手指”推拿师,月收入达8000多元。

独臂博士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26年前,3岁的袁鑫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右臂。在家人爱的温暖中,他没有被命运击倒,生命在不屈中更加坚韧。

从“独臂博士”,到如今的“折翼袁老师”。在武汉科技大学的十年里,袁鑫收获了从本科到博士的成长,学校给了他许多荣誉,老师和同学给了他许多关爱,并于202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袁鑫的人生格言。虽然遭遇生活的重创,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生活的弱者,在挫折中磨砺出坚韧的意志,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难。他用左手写字、编程、做实验,经过不断的努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得了多项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省部级以上的奖励,累计获奖70余项。他积极参加“青马工程”,在政治理论学习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大二时,他进入了实验室,正式踏上科研之路。他带领团队在“挑战杯”国赛中获得二等奖,项目名称为“船载水炮‘智慧眼’”。其中的智能目标跟踪与射击反馈系统,可在海上执法中,用于水炮对非法渔船进行精准跟踪驱赶。该系统一经发布,迅速获得相关应用领域的认可,目前已运用于相关领域。

亲身经历的苦难,使袁鑫更愿意去帮助他人。他在各类校内外活动中分享我的经历,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留校任教后,他开设了抖音账号,在家校直播间,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励志视频故事,解答学术问题。

“淋过雨”的他为残疾人士撑起“一把伞

曾经,胡文兵是一名央企高管,事业顺风顺水,未来一片光明。然而,201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瞬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脊髓损伤导致他双下肢瘫痪,只能与轮椅相伴。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的这句话给了他重新振作的勇气。他参加武汉市残联创办的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学习轮椅使用技能。起初,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摔倒和疼痛,但他从未放弃。无数次练习后,胡文兵终于实现生活自理,能够独自出行,重获希望。

这场磨难,让胡文兵对生命价值有了全新思考。他决定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更多伤残者点亮希望之光。2016年,他创办武汉市皓然残障人士公益服务中心,秉持“人助、自助、助人”理念,开启温暖征程。他们致力于协助重度肢体残障者重建生活,已帮助全国数千名残障者调整心态、实现自理。

在皓然公益服务中心,胡文兵和同事们努力打造残健融合的温馨家园。中心60多名员工中,有健全人士,也有一二级肢体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他们设计了800平方米的一体化无障碍办公环境,让大家行动自如。

他们的服务丰富多样,涵盖残障人士康复、公益救助、青少年生命教育等领域。武汉首支由肢体残疾人组成的轮椅维修团队,便是他们的成果之一。这支团队已累计维修服务5万人次,荣获湖北省慈善总会“城市温度公益榜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称号。

他们还与企业、公益组织合作,探索残障人士就业新路径;组建无障碍督导队,优化城市无障碍环境。近十年,他们累计捐款捐物近百万元,用行动彰显公益担当。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