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由武汉市委统战部主办的"同心时空·奋斗足迹"统战文化定向赛在武昌首义广场正式启动。近300名来自全市各民主党派、教育、文旅、医卫、民营经济等领域的代表及网络达人组成A、B两组,以城市徒步方式探访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
5月13日,由武汉市委统战部主办的"同心时空·奋斗足迹"统战文化定向赛在武昌首义广场正式启动。近300名来自全市各民主党派、教育、文旅、医卫、民营经济等领域的代表及网络达人组成A、B两组,以城市徒步方式探访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等十余处红色地标,通过"文化+体育"的创新模式,沉浸式感受武昌百年统战历史脉络。
徒步解码:在古城街巷中触摸统战记忆
活动以武昌首义广场为起点,参赛者手持定制地图,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穿梭于武昌古城街巷。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作为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运干部的重要基地,见证了毛泽东、恽代英等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其"唤起工农千百万"的历史使命与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军事政治学校旧址则承载着北伐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培养军事人才的记忆,展现了统一战线在武装斗争中的关键作用。
在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参赛者深度解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的统战密码。抗战初期,郭沫若在此主持第三厅工作,团结田汉、冼星海等文化界人士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使昙华林成为全国文化抗战中心。首义公园遗址群中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更是将统战文化置于近代中国历史转折的宏大叙事中,凸显了统一战线在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创新模式:线上线下联动活化文化资源
本次定向赛突破传统参观模式,将体育竞技与文化学习深度融合。参赛者不仅需完成徒步打卡任务,还需通过线上平台参与统战知识问答、红歌竞猜等互动环节,将统战历史学习转化为趣味性体验。例如,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打卡点,参赛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历史影像资料,结合现场讲解深入理解农讲所与统战工作的渊源;在昙华林街区,网络达人通过直播连麦分享探访感悟,吸引线上观众同步参与文化解码。
活动特别设计的《武汉统战历史文化导图》手机版,整合了102个统战历史文化点位,为市民提供常态化探访指南。参赛者完成挑战后,可通过线上平台生成专属"统战文化足迹"电子证书,实现线下体验与线上传播的闭环。这种"沉浸式体验+分众化传播"的模式,使统战文化从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参与,有效扩大了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同心同行:在协作中凝聚奋进力量
历经半日定向挑战,所有队伍陆续返抵终点完成核验。完赛奖牌拼合而成的金色"同心圆",寓意着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团结一心、同向同行的精神内核。来自武昌区中华路街户部巷综合执法队的参赛者龚洵表示:"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武昌的统战历史。这次活动让我在徒步中感受到古城的文化底蕴,也深刻认识到统战工作在凝聚人心、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主办方表示,此次定向赛是武昌区"传承百年统战文化 凝聚同心奋进力量"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武昌区将持续挖掘统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文化+体育""文化+科技"等创新形式,打造更多可体验、可传播的统战文化品牌,引导市民在参与中增强历史自信与文化认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从首义枪声到统战新篇,武昌古城的每一处红色地标都是一部鲜活的统战教科书。这场融合了历史、文化与运动的定向赛,不仅是一次城市空间的探索之旅,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参赛者的足迹串联起百年统战记忆,当线上线下的互动激活文化基因,武昌正以创新姿态书写着统战工作的时代新篇。
武昌区新联会
来源:最美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