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年初,山东省残联、省科技厅等11部门,经沟通协商制定《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该《措施》也是全国范围内出台的首个省级科技助残专项文件。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济南报道
今年年初,山东省残联、省科技厅等11部门,经沟通协商制定《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该《措施》也是全国范围内出台的首个省级科技助残专项文件。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7月,山东共有持证残疾人265.6万人,居全国第三。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措施》根据人口基数大、助残服务需求旺盛、工业规模大、制造业基础雄厚等省情现状,聚焦特色优势,以残疾人、失能老年人等重大应用需求为牵引,加快推动助残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抢占发展先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5月13日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钟伟介绍,聚焦社会服务需求,山东已突破了一批助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神经康复、新药研发等领域突破了一批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关键共性技术,产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助残产品、药品和装备。
王钟伟介绍,“十四五”以来,山东省科技厅组织实施了“人机交互脑机接口传感器研发与应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一类新药临床研究”等一批省重大科技项目,“新型角膜供体材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等多项成果被授予省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开发的人工角膜等技术产品,惠及广大残疾人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此外,山东还推动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等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先后布局建设一批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创新、再到成果孵化全链条的创新平台体系逐步形成。针对残疾人康复和服务需求,发挥山东大学、康复大学等高校院所人才优势和平台资源,开发残疾功能重建、康复机器人、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效提升了助残科技创新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措施》还深刻剖析全省助残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突出科技型企业和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地位,将深化助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理念贯穿始终,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山东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邹斌芳表示,为了摸清当前残疾人最紧急、最迫切的助残科技需求,前期,省残联会同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面向省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科技企业、社会组织等,公开征集助残科技攻关需求。
“目前,山东亟须有进展突破的助残科技前沿技术。”邹斌芳介绍,前期的征集结果显示,当前社会迫切需求容易致残的脑卒中、脑瘫、阿尔茨海默病、视功能障碍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机理研究,脑机接口、人机交互、信息无障碍等领域核心技术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研发创新能更好满足残疾人助行、助视、助听、导盲、居家环境控制、无障碍交流等方面需求的助残产品。比如,智能导盲设备、智能辅听装置、智能轮椅、智能化康复装备、智能化护理装备、外骨骼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高端辅助器具或主动康复设备;需要及时研究制定的助残标准规范。比如,各类助残技术标准,助残服务标准和规范,以及助残产品标准等等。这些标准规范,可以有效提升残疾人工作标准化、数智化水平,提升助残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邹斌芳表示,下一步,山东省残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进一步明确上述技术或产品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定2025年度全省重点助残科技攻关专项课题,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从助残创新领域的各类市场主体、科研团队中,选拔出合适的团队开展项目研究工作。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