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恩将仇报?重用胯下之辱者却羞辱救命恩人?揭秘背后权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22:41 1

摘要:很多人只知道韩信是兵仙,对他的为人、性格特点并不了解,事实上,如果你了解韩信,你就会明白,你跟他不是一路人。

很多人只知道韩信是兵仙,对他的为人、性格特点并不了解,事实上,如果你了解韩信,你就会明白,你跟他不是一路人。

韩信这个人在没出名之前,是一个被人讨厌的人,这里说的讨厌,不仅仅是指韩信四处蹭饭,而是字面意义上的讨厌。

《史记 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记住韩信这几个特点:

韩信

1、贫穷。

2、没有好品行(道德)。

3、做不了官。

4、做不了商人。

5、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

这是韩信被人讨厌的原因,韩信长得是高大魁梧,但他没有谋生手段,他跟刘邦一样,不从事生产劳动,但刘邦好歹能在官府当个亭长,而且全县上上下下有头有脸的人物,刘邦都敢调戏。

记住史书中的这一句话,韩信没有好品行,说明他的道德不行。

韩信为了生存,只能像个混混一样,到处蹭饭。

韩信到处蹭饭吃

都说刘邦是流氓,但刘邦从来不到陌生人家里蹭饭,刘邦最多就是到叫哥哥嫂嫂家蹭饭,韩信脸皮厚,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直接到人家家里吃饭。

《史记 淮阴侯列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妻子担心韩信还来吃闲饭,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亭长不是秦朝正式官吏,是没有固定俸禄的,收入全靠当地乡绅地主主动交纳的钱粮,收入很微薄,刘邦当亭长连自己都养不活。

这个南昌亭长生活肯定也不宽裕,还要养活一大家人,韩信在南昌亭长家里吃了几个月的闲饭,亭长妻子实在是看不过去,才不给韩信吃饭,结果还把韩信给惹毛了。

南昌亭长让他吃了很久的饭,他不报恩,就记得人家不给他吃饭

这不就是典型的“升米恩、斗米仇”,南昌亭长让韩信吃了几个月的饭,让韩信产生了依赖,当停止这种帮助后,反而让韩信记恨。

不知道南昌亭长跟韩信有什么渊源,但人家愿意让韩信吃几个月的饭那是情分,不是本分,帮助了韩信几个月,到头来成为韩信的仇人,这说明韩信是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

韩信后来在困顿的时候,得到了漂母给的饭食,一连吃了几十天,韩信对漂母说:我将来一定会重重报答您老人家。

漂母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您报答吗?

等到韩信成为齐王后,赐给漂母黄金千斤,轮到南昌亭长时,只赐给他百钱,这是百倍的差距。韩信甚至出言污辱南昌亭长说:你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这就是韩信的道理,完全是没有道理。

韩信:升米恩,斗米仇

帮助韩信反而成了小人,南昌亭长帮助韩信,让他吃了几个月饭的恩情韩信一概不记,就只记得不让他吃饭,这是不记恩情,只记仇恨。

按道理来说,南昌亭长给予韩信的帮助比漂母大得多,但是韩信的报答是违反常理的,韩信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就是人性,很多人就是这样,不仅仅是韩信。

这种作法在心理学上叫适应性心理,人在困难的时候,接受到别人的帮助,就会特别感激,并且牢记在心。

但是这种帮助如果持续,会让受助者的心理发生变化,时间一长,变成了理所当然,而一旦失去这种帮助,反而会让受助者因巨大的落差而产生怨恨。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

这就是适应性心理,韩信也是凡夫俗子,也逃不脱这个心理,漂母是在韩信困难的时候帮助他,并且持续时间不长,所以让韩信特别感激,而韩信已经习惯南昌亭长的帮助,认为是理所当然,当失去后,就产生深深的怨恨感,自然就少报答。

除了南昌亭长外,韩信对待淮阴屠户的态度也是反差较大。

《史记 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韩信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史记 淮阴侯列传》: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韩信有炫耀的心理

等到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时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只不过是杀死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这其实就是一种炫耀,以显示自己道德高尚,前面讲过史书明确记载韩信品行不好,也就是道德不好,韩信如果报仇,反而是人之常情,但不仅不报仇,反而奖赏当年侮辱他的屠户,看起来反常,实际上就是一种积德的手段。

把这个屠户留在身边,显示了韩信的胸襟宽大,有利于传播韩信的道德高尚,这就是一种补救的手段,这说明韩信是个聪明人。

来源: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