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SU7 2025年1月和2月交付量均超过2万辆,3月交付量超过2.9万辆。4月交付量2.8585辆,小米SU7拿下了4月中国汽车市场10万以上价位段的销量冠军。
“一米打四界”何以沦为“世界打①米”
1、“一米打四界”即小米SU7单挑鸿蒙智行四界,
小米SU7 2025年1月和2月交付量均超过2万辆,3月交付量超过2.9万辆。4月交付量2.8585辆,小米SU7拿下了4月中国汽车市场10万以上价位段的销量冠军。
小米2025年1-4月交付量为超9.8万辆。
鸿蒙智行累计已交付70万辆。
按照鸿蒙智行1月交付34987辆,2月交付21517万辆,4月交付2.78万辆。
我们估算鸿蒙智行四界2025年1-4月交付量为10.5万辆左右。
小米9.8万辆对鸿蒙智行10.5万辆。
一款小米SU7和SU7 Ultra同时PK鸿蒙智行问界M9、问界M7、问界M5、智界R7、智界S7、享界S9计6款车,而且6款车中问界M9是把百年豪车品牌SUV之王宝马X5打败的中国自主品牌“选手”。
那么,小米SU7和SU7 Ultra一战封神。
一米打四界,是有道理的。
如果故事结束了,此乃中国自主品牌神车封神之作。
事情突然之间发生了反转,2025年第19周即5月5日-5月11日,鸿蒙智行以0.89万辆力压理零小小,成为新势力周销量冠军,小米销量0.52万辆。
鸿蒙智行四界以多欺少,不应该呀!
好戏还在后头,鸿蒙智行第一界问界2025年第19周即5月5日-5月11日销量0.7540万辆,仅次于销售冠军理想0.82万辆。这还是问界M8轮毂供应商出现了供应问题。
因此,鸿蒙智行问界重回新势力榜单冠军必然在未来1-2周之内发生。
问界M9、问界M8、问界M5存量大定超过10万辆,两个月完成交付,妥妥的登上新势力榜单冠军宝座。
问界M7大改款不干了,2025年7月-9月规模交付,交付量2.5万辆-3万辆区间。
因此,到了2025年9月-10月,鸿蒙智行问界交付量6-7万辆,超越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成为中国SUV之王及中国豪车新王。
2、余承东2021年华为内部造车讲话:一把把奔驰宝马奥迪打下来
余承东说:“把奔驰宝马奥迪三十几万到五十几万车一把给干掉” 。
余承东:"成为中国30万以上高端豪华市场绝对的王者。不仅仅是一个价位的王者,而是要做到30万以上、40万以上、50万以上,乃至一百万以上都是绝对的第一。”
相信余大嘴,余疯子,一定余承东说到做到!
3、任正非2月17日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发言要点之一
任老:指出中国智驾、半导体等领域虽取得突破具备全球竞争力,但要警惕“表面的繁荣掩盖内功不足”,呼吁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全球化布局。
4、“世界打①米”是小米SU7和SU7 Ultra陷入四面楚歌声中之一
4.1 引子:某公司操控数十家黑公关MCN造谣诋毁鸿蒙智行;鸿蒙智行起诉“我是大彬同学”。
4.2 导火索:安徽铜陵高速路智驾车祸事故,致三位花季少女不幸离去,广东某镇车祸事故导致二轮摩托车两人不幸。
4.3 工信部4月16日组织召开华为和中国主机厂开会,帮助落后同学,不能虚假宣传智驾系统。
所有主机厂一夜回到解放前——辅助驾驶。
唯有华为保持智能辅助驾驶系统,L3高速解决方案等。
4.4 汽车之家测评,出现“五零”同学;中国汽车质量排行榜,SU7 239分位居第一,靠后的。
4.5 小米SU7 Ultra私自锁马力,这是对小米车主负责。
2025年5月1日,小米推送1.7.0版本OTA更新,要求小米SU7 Ultra车主在官方指定赛道(如浙赛、天马山等)完成耐力模式计时圈,且圈速优于官方标准(如浙赛1分46秒),方可激活1548匹全功率。此前,用户只需通过《驾驶安全注意事项》测试即可开启全部性能模式。
这一举措引发了车主的强烈不满,部分车主认为其购买小米SU7 Ultra的最大卖点就是性能,最大马力更是其传播卖点,如今为解锁马力还要花钱上赛道“考试”,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质疑“付费性能遭阉割”,直指车企未充分征询用户意见。
小米官方回应称,新增“排位模式”需车主在指定赛道达标后方可解锁1548匹全马力,旨在甄别驾驶能力、降低公共风险,“日常900匹已够用,赛道模式需要专业认知”。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碰撞事故中37%与急加速失控有关,而SU7 Ultra上市后已发生17起超速事故,其中3起致人伤亡。
4.6 碳纤维机盖42000元。碳纤维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
5、“世界打①米”是小米SU7和SU7 Ultra陷入四面楚歌声之二
5.1 对汽车质量安全的自媒体正义之士、友商少部分粉丝在平台上说话的权力,很多被OTA了。
5.2 主流官媒报道,代表官方警示和敲打,被OTA吗?国外媒体报道
2025年5月12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财经加点“言”|小米造车岂能玩文字游戏?”;中国汽车报5月12日“雷军“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流量反噬下的小米汽车”;5月13日联合早报“小米SU7 Ultra被指货不对办 近400车主要求退车”。
5.3 小米车主对小米汽车信任危机。
5.4 小米汽车一个多月的连续事件已让众多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信任产生动摇。重新建立信任难道非常大。
后续消费者在购车决策时会更加谨慎,不仅关注产品性能,对宣传真实性也会反复求证。曾经因品牌光环盲目下单的情况会减少,企业需花费更多精力重建消费者信任,这方面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
6、小结: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打铁还需自身硬。
光靠法务部OTA,灭火,根本不行!
“石头搞机”、“车企朵教主”、“我是大彬同学”,这些同志的智商、智力水平比不上很多自媒体博主。他们一直给小米汽车抹黑,一直在点燃真正支持国产品牌的国人的愤怒!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