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石山堂是齐白石书画院全资子公司:是目前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一家书画院,全权负责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篆刻鉴定及拍卖等资产进行内容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价值观重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白石山堂是齐白石书画院全资子公司:是目前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一家书画院,全权负责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篆刻鉴定及拍卖等资产进行内容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价值观重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术的产品创新平台的重要环节。
作者简介:郎绍君(1939— ),1939年12月出生。河北保定人。196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78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至今,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任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长于中国美术史与艺术评论。曾应邀到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及国内诸多大学、艺术院校或美术馆讲学。 1940年1月出生,汉族,主要研究近现代中国书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并担任博士后指导导师以及兼任文化部造型艺术成就奖评委。现任河北大学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齐老同代画家中,有李叔同等佛弟子,但大多信佛而不出家。齐白石有印曰 “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亦不是佛门弟子,只是有一颗佛心,自称“心出家僧”。
齐白石有印曰:“前世打钟僧”,有联句曰:“持山作寿,与佛同龛”,有诗句曰:“不似拈花作模样,果然能与佛同龛”,也曾焚香绘《南无西方接引阿弥陀佛》,他确有佛缘,绘有一批佛画,结交不少僧人,有慈悲胸怀,这对艺术颇有影响。
齐白石 《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 》
齐白石画过许多佛像,大多早年应索画者所求。馆藏佛像作品中有《罗汉册》八开,为深色瓷青纸,金笔,密线似金农,甚工谨沉稳。
第八开以仿金农体楷书署 “元丞先生供奉,齐璜恭绘”。尾页跋语二,皆署 “丙寅春”,此册当绘于丙寅 (1926年) 春之前,格调远高于此前佛像。
齐白石《罗汉册八开之六》
1920年代 27.5×31.1厘米 纸本金笔
齐白石以瓷青纸金笔作画极少,除此之外仅见荣宝斋藏其《花卉草虫》四条屏,故此册亦因稀而贵。馆藏齐画尚有《拈花微笑图》,为意笔着色红衣罗汉。当然,以此两件作品尚不能证明他信佛。
齐白石 《拈花微笑图》
较有佛意的是馆藏《舍利函斋图》,乃一山水卷,作于戊寅(1938年)。近岸画柏树环绕之瓦舍,舍中一人似做赏石函状,隔水见远山,笔法颇精。此卷款识曰:
舍利函斋图。新得一舍利石函,略为一尺,中空,盛舍利子,上之石盖已失。旁为唐开耀二年开业寺释孝信舍利函等字,字有数百,精整完好,神似褚何(河)南,乃一见著录之名品也。因名其斋,而作此图。戊寅,齐璜画并录范卿先生来函之语。
齐白石 《舍利函斋图》 1938年
朋友范卿先生新得一舍利石函,因而致函齐白石,齐作此图以记其事,且特录朋友来函之语,足见齐白石确有些佛缘。
齐白石既为“心出家僧”,主要是有一颗慈怀悲悯之心。既因战乱哀人生之多艰,亦因自谓“草间偷活”之虫,视有益生物为“同类”,一般无杀生之念。
齐白石《红花苍蝇》
1938年 26.4×19.9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我曾经多次写过的那只世界上最贵的《苍蝇》,虽言“余好杀苍蝇”,却“不害此蝇,感其不搔(骚)扰人也”;更因此蝇“将欲化矣,老萍不能无情,为存其真”。(老画家以蝇之老念及人之老,岂非佛心。)
馆藏作品中,以1945年作《油灯飞蛾·草虫图册八开之八》最为典型,在灯侧画一可能飞不动的老蛾,题昔人句 “剔开红焰救飞蛾”,这不也是一颗佛心吗。此画之精彩,不仅在工简一纸,不仅在油灯如篆书般的笔意,其内美之深更味之不尽。
齐白石《油灯飞蛾》
1945年 23.2×29.6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对于齐白石的禅心佛缘,还有些另外的凭证。李燕君曾赠余一本墨缘堂主人藏品汇成的《齐白石画集》,内有齐白石一画,绘一虫栖一贝叶漂度,篆题曰“与佛有缘”;又有1928年所绘《抚花之寺僧十八尊者造像》卷,虽言临自花之寺僧罗聘,却是白石自家笔法。
齐白石 《焚香僧》
1934年 96.4×47.5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李燕在此画集序文中对齐之佛缘多有阐发,认为齐“对禅门书画一脉相承”,“为近代禅画之圣者” ,“昔先父受白石恩师之教,也曾自号‘心出家僧’,且于1923年始以‘苦禅’为名题诸禅画——写意画之上,因此对白石老人笃信佛门是经常谈及的,并非我这个晚辈仅凭 ‘想当然’ 而加予齐翁的。”
齐白石 《无量寿佛》
李燕又在此画集《后记》中引述了齐良迟的一番感慨:“我父亲确实信佛,你写的文章是真正理解他这种思想的。我父亲这方面内容的画很有独到之处,但以往人们评论他的作品时,往往忽略了他这方面的思想。”
齐白石 《达摩渡江》
郎绍君认为,齐白石自称 “做 ‘一笑逃名’ 的 ‘在家僧’ ,不过是白石老人的一种戏谑,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佛教的玩笑态度”,甚至“人间阅尽耻为僧”,分析了“齐白石对鬼神宗教的矛盾态度”,这种矛盾是确有的。不过,李苦禅与齐良迟之语,强调了齐白石信佛的一面,仍然值得重视。(未完待续·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齐白石书画院)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