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驻村1525,这是吕兴红4月25日“老雕长短句”的标题。自驻村以来,抒发工作感怀、生活感悟的“老雕长短句”雷打不动,每日都会出现在吕兴红的微信朋友圈。后面的数字,代表吕兴红驻村时长,更代表他1500多天的驻村责任和情怀……
驻村1525,这是吕兴红4月25日“老雕长短句”的标题。自驻村以来,抒发工作感怀、生活感悟的“老雕长短句”雷打不动,每日都会出现在吕兴红的微信朋友圈。后面的数字,代表吕兴红驻村时长,更代表他1500多天的驻村责任和情怀……
联系群众的“知心人”
4月25日,春风和煦,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下崖村广袤农田里一派春播繁忙景象。
一大早,吕兴红拿起草帽走出村委会。“吕书记,又要上地去吗?”“是的,前几天你去兰州看病,手术做了吗?”“没做,检查了一下,我让大夫开了点药就回来了。”“有病不要拖,能尽早手术就尽早做了吧!”走在村道上,吕兴红碰到了72岁村民吕爱香,关切地询问起吕爱香去兰州治病的近况。
“吕书记是村里的‘百事通 ’,村里的大情小事都在他的心里,甚至东家几只羊、西家几头牛,他都一清二楚。”吕爱香笑着告诉记者,她去兰州治病,村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吕兴红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吕兴红为人和蔼,村民遇到事情,都喜欢找吕兴红“唠唠”,请他帮忙出出主意。久而久之,作为“外人”的吕兴红自然就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做好群众工作,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与群众沟通交流。”吕兴红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21年8月,甘肃省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公司选派吕兴红到下崖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担任下崖村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从驻村第一天起,吕兴红把入户了解民意民情、知悉民生民需作为自己工作出发点,全村四个社247户778人从“表格”走下来成为一个个“唠家常”的自家人。
一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一户挨着一户,从村东到村西,吕兴红把自己和下崖村紧紧连在一起,春种秋收、环境整治、医保社保、社会民生、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几年来,村里谁家老人去世,谁家又添了新人;谁家种了多少亩地,谁家购置了农机具,吕兴红都清清楚楚。
告别了吕爱香,吕兴红径直向田间地头走去,微风裹挟着新翻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吕兴红就喜欢这种孕育希望的乡野泥土气息。田地里,三三两两的农户在各自农田忙碌着,看到吕兴红走来,老远都打着招呼。
“你歇息一下,抽根烟,我来!”说话间,吕兴红已上前“夺”过二社村民杨保林手中的小型玉米点播器,沿着薄膜推着向前走去。看到杨保林似有不放心之意,吕兴红索性推着点播器种了一行。“我干活你还不放心嘛!”看到吕兴红笔直且均匀种了一行,杨保林直夸“比我种得都好”,这才放心地到地埂边惬意的点了一支烟。半个小时后,吕兴红和杨保林相互替换,一亩地的玉米播种完毕。
虽然自己没有地,但吕兴红却是村里最忙的人,农作物“耕、种、管、收”各个环节,都有吕兴红忙碌的身影。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如何展现优势特色?如何助力群众增收?自驻村以来,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吕兴红的心头。
2022年5月,吕兴红向公司党委汇报并取得支持,公司拿出资金5万元资助下崖村成立了张掖市第一家村集体独资企业——张掖溢源泉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将周边沙井镇、乌江镇量大、质优的特产红枣、筱麦、大米以及自产鳟鱼等农特产品进行生产、加工,成功注册“甘小吕”“唐大妈”酱菜,生产涵盖地方风味、家乡特色的5大类30余种产品。2022年底该公司为村增加集体收入6.2万元,不仅实现当年建厂、当年受益的愿景,而且突破村集体收入多年为“零”的困局。
2023年,吕兴红又和村两委研究,利用新投入使用的集中养殖场上马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从立项报告、设计规划、入网审批、争取项目资金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并网发电,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他都全程协调、配合,多次往返省市区财政、发改、工信、农业等部门单位。2024年1月4日,投资240万元(其中省财政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0万元)、占地9.6亩的牧光互补光伏发电基地拔地而起,顺利并网。仅此一个项目,日均收入800多元,全年可增加集体积累24万多元。
在吕兴红的不懈努力下,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更足了。2024年,下崖村驻村工作队、村委会乘势而上,自筹资金建设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二期工程,不仅成功并网售电,而且招商引进养殖户开展牛羊养殖,真正实现“棚上发电、棚下养殖”立体循环发展。
“这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而且有充足的农作物秸秆草料,很适合搞养殖。”通过招商引进的临夏籍养殖户马明才入驻光伏发电养殖区仅20多天,但看着光伏发电大棚下悠然吃草的自家2000多只羊茁壮成长,开心地笑了。
吕兴红告诉记者,发电收入和大棚租金收入两项合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积累45万元以上。
为民情怀的“践行者”
集体积累增加了,帮助群众增收也是吕兴红日常考虑的问题。
在日常走访过程中,吕兴红了解到下崖村野外生长着大量的芨芨草,是扎扫帚的好材料,他就动员村民张国花和其丈夫成立手工作坊,冬闲时拔来芨芨草扎扫帚。“‘零成本’,只花费点人力,销路不愁,收入还高。”张国花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除了耕种20多亩地外,农闲时就扎扫帚,每年至少销售4000把,收入五六万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吕兴红协调联系的大型企业购买,帮助解决了销售难题。
2024年,吕兴红结合群众院前屋后“自留地”、圈舍开展种植、养殖的实际,主动和甘肃省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公司党委汇报、沟通,在公司部分二级单位党支部中倡议开展“企地连心、和谐发展”活动,募资近三万元,给全村135户有种、养条件的家庭购买鸡苗、菜苗,免费提供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心贴心为农服务,增加农户家庭收入。与此同时,吕兴红还积极联系白龙江林业管理局高台南华中心,无偿移栽价值四万多元的沙枣、金叶榆树苗,对村主干道以及村内西大湖旅游景区进行了绿化,美化了村容村貌。
“吕书记,今年的鸡苗和菜苗还有吗?我能报名申领吗?”日前,吕兴红接到了五保户老白的电话。得到吕兴红肯定的答复后,老白高兴地挂断了电话。
吕兴红告诉记者,“三苗”(鸡苗、菜苗、树苗)行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今年,“三苗”行动又提上了议事日程,正在有序筹划开展中。
2023年,省委、省政府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以来,甘肃省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公司党委确定14名干部结对帮扶明永镇8个村的14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吕兴红作为联络员,凝聚三方力量,开展温暖行动。2023年6月一帮扶孤儿突发脑瘤,他第一时间知道情况后,协调结对帮扶干部及时和省人民医院联系,从住院到动手术不到三天,为患者治疗康复赢得时间;同年6月,村里一名孤儿高考,他协调结对干部不仅考前安抚,考后帮助填报志愿,开校还资助数千元路费;村里一孩子大学毕业一直在家,他多次和人社部门、用人单位沟通,帮助孩子顺利就业……
近五年来,吕兴红坚持用脚步丈量和群众的距离,将村里的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划定为关注重点,崔奶奶家的制氧机加水时间到了、邹婆婆的慢病卡办到哪个环节了、五保户老白该理发了等等,把全村群众视为“自家人”,用自己的行动引导群众向上,以“外行”激发“内行”发展原动力,逐步带领群众“齐步”走上发展的道路。
下崖村的草黄了又绿,吕兴红的青丝又多了几根白发,但吕兴红实干担当的责任没有变,仍旧每日奔波在下崖村的田间地头,驻村助心又注情,奋力书写着自己的熠熠人生。
来源:甘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