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禧年后出生的人,恐怕很多人没体会过不上锁的自在。当下是“上锁的一代”。家门得靠指纹或者密码智能开锁。手机需要刷脸或者输入密码开启。连线上查看医药资料,也需要密码等等,一层层层层深深浅浅的锁。
晨起,打开笔记本电脑,得静一静在脑子里搜索开机密码。那些不必上锁的年代,早已成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的日落风景。
千禧年后出生的人,恐怕很多人没体会过不上锁的自在。当下是“上锁的一代”。家门得靠指纹或者密码智能开锁。手机需要刷脸或者输入密码开启。连线上查看医药资料,也需要密码等等,一层层层层深深浅浅的锁。
幸好我没去买比特币什么的,嘿嘿,那一串奇文杂字的密码,即使让我抄写几份保存,过一段时间也会不知道放在哪个橱柜锦盒。
早晨醒来开电脑▲
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门不落锁、路不拾遗,大家曾有过很大的互信互惠的社群生活。
家家户户大门和后门除了夜里,都不上锁的!接近“夜不闭户”的君德社稷风气。回忆少时回到江南祖籍老宅。邻居朋友来家时,走上天井或者回廊,可以从大门直接入客厅,穿过饭厅,大家心里有一条尊重的界线,不会随便进卧房,而是直接推开后门,去菜园里找人。
老家宅院▲
老辈儿怀念年轻时的过往人情世界,我领悟了他们的心情。
然而今天我们都无可奈何处身这个诈骗无孔不入的时代,焉能不锁?
世代换画,作风魅气。往昔人们对许多物件不上锁,衣装密实,言谈斯文。现今人们加锁防诈,衣着却暴露很多,言谈用词粗鄙,尖酸伤人为快。
当下出门挂锁▲
过度依赖科技作茧自缚的无奈。
前几天热搜蹿升的西班牙葡萄牙大断电,新闻有个奇异的画面:许多人在地铁站外止步低头看手机。人人像失去源动力,静止了。能想象这片断电土地上的人们,突然止静下来的样子?
当他们回过神来,依靠的,是双腿向前移前往目的地。手机成了无语废品!小商店的收音机卖断货。
西班牙葡萄牙大断电无助的人们▲
还原无电境地这个体会,让6000万南欧人在一天里,完全断失昨日与上万个之前的昨日的重复之链!
断电因素暂时排除网络黑客攻击,专家的推测解说可能是电脑脉冲问题,无论如何在这一天里人们自成主角,演一场面对突变的心绪冲击、自救生存的戏。最终抵达家门。然而磁卡无效,电门无法打开,啼笑皆非!没想过会自己锁在家门外!
断电后在地铁的人们▲
过度依赖科技作茧自缚,实例之一。短暂当断电难民
这桩不具危险的突发事故,让人们的情感冲击激发肾上腺,考验了人们的应变能力。站在街头,剩下自己去面对,你无法问GPT该如何,脑子里一时生出各种建议,最终会采取的行动,是自己认为最佳的。即使在时过境迁之后,你发现当下取择不完善的办法解决问题,其中,必然有某个说服自己当初抉择的因素。最基本的考虑,自然是你选择了以最安全的条件为先。
断电后没有人在看手机了▲
无电状态是一个处处封锁的状态!
你发现你得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安抚自己剧烈波动的心情。滞留在火车站和机场,深刻体会银行里的金钱取不出来。你感到饥饿,即使第二天恢复客运,滞留的许多人依然无法如愿出发。官方援助队伍端来两大锅浓汤,你跟其他行程受阻的人一样,排队去领取一杯浓汤和一个小面包。这个时候,你暂时成为断电难民!你身体力行在当一个难民!你深刻体会落难的局促,寸步难移。晨昏三盅两盏平常食品,原来这般珍贵!也许你体会到:人生个己最终无物可得,锁一场空。
在广场等待断电恢复的人们▲
聊到无锁、有锁的时代,想起曾经读过的《社会契约论》(法文:Du Contrat Social)
该书作者是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
让-雅克·卢梭▲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
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逝世。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后来受不了苛待,十六岁时,他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卢梭长年做临时工,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直到中年,38岁的卢梭以《论科学与艺术》一文赢得学区论文比赛首奖而一举成名。
随后他又著述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儿》(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1782),所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
《爱弥儿》(1762)▲
关于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笔者认为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
其中开头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这也使他成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社会契约论》▲
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
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大雨可以延迟我们到达的时间,但不能阻止我们前进。
十岁受诱于饼干,二十岁受诱于情人,三十岁受诱于快乐,四十岁受诱于野心,五十岁受诱于贪婪。人,到底何年何月才会只追求睿智?
奔向自由的通道▲
忍耐是苦涩的,但它的果实却是甘甜的。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我以回忆往事滋养自己,在我体内寻找养料。我已养成反观自己的习惯,对苦难的感受和记忆已经不再强烈。我从自身的经验中发现:真正的幸福的源泉在我们自身,一个人只要自己善于追求幸福,别人是无法使他落到真正悲惨。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一个人只要自己善于追求幸福,别人是无法使他落到真正悲惨▲
追得太凶,爱情就跑得快,甚至把对方仅剩的一点好感,也赶得无影无踪。
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绝望了;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在变化无常的人生中,我们要特别避免那种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过于谨慎的畏首畏尾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是为了将来根本得不到的东西而牺牲现在能够得到的东西。
你什么也舍不得牺牲,结果你什么也得不到,由于你一心追逐你的欲念,结果你是永远也不能够满足你的欲念的。
追得太凶,爱情就跑得快▲
回到开篇。在黑暗中,人们不断地摸索着,寻找着那把打开锁的钥匙。
工作中的压力更是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为了生计,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乏味的任务,灵魂仿佛被抽空,只剩下一具行尸走肉般的躯壳。但只要心中的希望之火不灭,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这丝光芒会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挣断那束缚已久的锁,让生命重新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让生命重新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来源:鹰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