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是国际社会对于中东冲突的现状,网友评论“嘴皮子都磨破了,各位屁股都没动一下,冲突又怎么可能解决?”事实确实如此,各方冲突还未停止,巴方似乎已经难以支撑。那么,这场冲突该如何结束,国际态度的“整齐划一”又说明了什么?
谴责声此起彼伏,实质援助纹丝不动。
这就是国际社会对于中东冲突的现状,网友评论“嘴皮子都磨破了,各位屁股都没动一下,冲突又怎么可能解决?”事实确实如此,各方冲突还未停止,巴方似乎已经难以支撑。那么,这场冲突该如何结束,国际态度的“整齐划一”又说明了什么?
2025年5月5日,加沙地带的废墟上,一名巴勒斯坦儿童用粉笔在断墙上写下:世界在哪里?
是的,世界在哪里?这是很多人发出的疑问。平时的联合国人才济济、各个国家代表西装革履,当加沙儿童遭到炮火袭击时,那些曾经从巴勒斯坦受益的大国们去哪了?
答案就是:如果战争是一门生意,加沙大概是全球大国最亏本的买卖。过去18个月,以色列的导弹和坦克在这里制造了超过5.2万具尸体,其中三分之一还是儿童。
因为以色列的“无差别轰炸”不仅摧毁了医院、学校,连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的仓库都没能幸免。
此外,战争的间接伤害更是持续至今。
媒体报道,2025年4月5日——人道主义援助受到封锁,正在对加沙地带的100多万名儿童造成可怕的影响。
其实自2025年3月2日以来,就没有任何援助物资被允许进入加沙地带,这是自战争爆发以来援助物资被封锁时间最长的一次,导致食品、安全饮用水、住所和医疗用品短缺。没有这些基本物资,营养不良、疾病和其他本可预防的状况可能会大幅增加,并进而导致更多本可预防的儿童死亡。
为了保卫家国,为了让儿童有“世界”,巴勒斯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悲的是,巴勒斯坦人用日均38条人命的速度诉说抵抗的代价,哈马斯士兵至今还在拆解哑弹里的炸药重新填装火箭。
由于战力的不对等,巴勒斯坦人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式对抗现代化战争。
媒体披露,哈马斯的火箭弹射程只有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的三分之一,但他们仍坚持每天发射数百枚。这种以卵击石的抵抗换来的是以色列更猛烈的报复。
2025年3月,以军对加沙南部发动地毯式轰炸,单月造成 2273 人死亡。更讽刺的是,以色列的“精准打击”竟然常常误伤平民。
比如在去年11月,一枚导弹误炸加沙海滩,导致42名正在玩耍的儿童当场死亡。现场画面被全球媒体转播,却只换来美国国务卿一句 “深表遗憾”。
“真的遗憾吗?美国人是不是应该挪动一下屁股了?”
国际社会对于以色列的谴责不绝于耳,对于美国的坐视不理更是愤恨至极。可是,各国在联合国的圆桌上吵得欢,却没有一个敢直指问题的实质——军援巴勒斯坦。
总而言之,国际社会对加沙的态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军援巴勒斯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和美国作对,意味着要永远对此事负责。
战争最初,美国一面给以色列87亿美元的军火,一面在安理会用否决票给他们的屠杀开绿灯——过去两年14次涉巴决议,美国人投出了第13张反对票。
于是,欧盟的表演紧随其后:冯德莱恩刚说完对以色列“毫无保留声援”,转头就说要“符合国际法”,27个国家吵了半个月,才憋出200字有气无力的共同声明。
西班牙、爱尔兰等六国虽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除了口头谴责,连一吨武器都没敢运过去。法国总统马克龙称“准备好承认巴勒斯坦国”,却把时间定在 “一个有用的时机”。至于欧盟,他们每隔三个月发份声明呼吁“保持克制”,然后继续给以色列出口精密机床。
可以说,美国的阻挠是最大的障碍,作为五常之一,美国的存在让国际法的无用也暴露无遗。
俄罗斯和中国亦是无法下场。俄罗斯虽然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却因深陷俄乌冲突而有心无力。从新中国建立起到现在,我方政府就高喊“不干预”——毕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历史渊源甚深,如果强行揽在自己身上,恐怕后患无穷。
加沙的炮弹还在爆炸,但大国的军援永远不会到来,留下的只有孩童的发问“世界在哪里”。这不是因为巴勒斯坦人不够勇敢,而是因为国际政治的丛林法则从未改变。
参考资料:
以总理:在加沙地带扩大的军事行动将是“高强度”的 _光明网
哈马斯:以色列扩大加沙行动意味着决定牺牲人质 - 2025年5月6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加沙地带逾100万儿童被剥夺拯救生命的援助已超过一个月
来源:晓晨鸣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