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8-10日,协和血管医学大会暨第23届中国血管和腔内血管大会(VEC)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郑曰宏教授致欢迎辞。
2025年5月8-10日,协和血管医学大会暨第23届中国血管和腔内血管大会(VEC)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郑曰宏教授致欢迎辞。
中华医学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赵玉沛院士,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张学院士,北京医学会封国生会长,北京医师协会郭积勇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名誉组长王深明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杜贤原总编辑,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名誉主委吴庆华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会创始主委景在平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刘昌伟教授,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会长郭伟教授,中国微循环学会张华副理事长,北京医学会师伟副秘书长,血管界的前辈:陈剑秋教授、董国祥教授、金毕教授、梁发启教授、钱水贤教授、王仕华教授、叶建荣教授、苑超教授、张柏根教授,以及张福先教授、辛世杰教授、刘鹏教授、陆信武教授、李选教授、谷涌泉教授、吴丹明教授、赵纪春教授、常光其教授、张望德教授等数百位知名血管专家以及各界人士齐聚北京宫,共同开启新一期VEC圣殿。
群贤毕至
启幕协和精神与全球智慧的世纪交响
2025年5月9日,开幕式环节重磅开启,活动现场专家云集,高朋满座。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团队联袂呈现了一场情境叙事开场,回顾了每次VEC开幕式上协和血管外科团队作为团队精神的表演,以及历届VEC中暗藏的主题密码:始于“感恩”的赤子之心,承于“传承”的使命担当;“回望”时我们以历史为镜,沉淀智慧;“坚毅”之年,TED讲台上的铿锵宣言,让逆境中的坚守化作破晓之光;“进化”之力,是刀刃向内的革新勇气,是淬火于未知的锤炼场;“偕行”之路,我们以“和光同尘”的胸襟,用群体的温度融化时代的寒霜。每个主题皆是一盏引路灯,照亮来路,也点燃去途。
随后,郭伟教授、杜贤原总编辑、景在平教授、郭积勇会长、封国生会长、张学院士、詹启敏院士、赵玉沛院士先后上台致辞。
郭伟教授:人才奠基,科研筑峰,迈向国际前沿
郭伟教授表示,在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最为重要,而后是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管理。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堪称全国典范,科室不仅搭建了精英团队,还培养了众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血管外科专家。此外,科室在科研成果方面也十分突出,其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全国血管外科界中处于前列水平。希望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团队能够始终秉承初心,深耕学科发展,以百年协和的精神,使其学科建设走在世界与行业发展的前列,同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杜贤原总编辑:去熵而生,三人有师,聚流成海向世界
杜贤原总编辑提到,本次大会主题为“去熵而生,三人有师”,协和百年就是“去熵而生”的典型范例。协和血管医学大会暨第23届中国血管和腔内血管大会(VEC)是在百年协和的历史、文化自信基础上搭建起来的最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参与会议,能够真正感悟到协和之精神、文化、医学的真谛。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本次会议上能够进一步悟其道、明其理、传其神、走其路,聚细流以就深,而成江海,最终走向世界。
景在平教授:军歌新唱,奏响血管外科的生命乐章
景在平教授将血管外科的特色改编并融入经典曲目《咱当兵的人》,以激昂的歌声,独特的方式,生动诠释了“生命守护者”的使命与担当,更以跨界创新的艺术表达。
郭积勇会长:借盛会东风,为我国血管外科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郭积勇会长指出,北京医师协会自1999年成立以来,为首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始终作出努力。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于2013 年成立,在2024年12月换届后,在新任会长郑曰宏教授的带领下,深耕学科规范化建设,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搭建开放的学术高地。协和血管医学大会始终以临床问题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血管外科领域的进步。本届大会在郑曰宏教授团队的统筹下,聚焦关键命题,形式多样,希望参会者能有所收获。让我们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共同为我国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封国生会长:凝聚力量,突破瓶颈,扬血管外科新帆
封国生会长讲到,血管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技术不断取得创新突破。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给血管医学从业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医学事业的壮丽画卷中,北京协和医院始终以卓越的姿态屹立潮头,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其血管医学专业更是成为整个行业敬仰与学习的楷模。本次大会搭建了高端、权威的学术交流桥梁,有利于分享成果、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北京医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医学各学科的交流发展,期望通过此次盛会强化合作,整合资源,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血管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希望参会同仁珍惜机会,积极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血管医学未来发展绘制新蓝图。
张学院士:点燃思想,凝聚友谊,播撒希望,行稳致远
张学院士表示,血管医学的每一次突破,都是智慧火花的迸发、友谊纽带的凝结与希望种子的萌芽。VEC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22届,展现了组织者的协和情怀和科室传承,受到了与会者的热情支持与高度认可。这22届的历程中,每一届VEC大会都是血管医学领域的一场盛宴。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探讨最棘手的临床难题。期待本次盛会不仅成为解码血管医学的“思想熔炉”,更搭建起跨越地域与代际的“合作之桥”——让老中青三代学者在交锋中传承薪火,让东西方创新理念在对话中激荡共鸣。
詹启敏院士:回首VEC 22载辉煌路,血管医学创新突破正当时
詹启敏院士回忆十几年前初识郑教授组建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的点滴场景…… 当时,一位年轻时小伙子找到我,说道“是否可以申请搭建一个平台,我会努力将血管外科的工作做好”。而后,中国微循环学会搭建了周围血管疾病这一平台,郑曰宏教授团队也在这一平台持续深耕。VEC经过22年的沉淀,在参会人数、办会规模、教学质量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支撑和引领了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当前,血管外科领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攻坚克难,并将成果转化为临床标准、规范指南,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血管外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生物学、医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将助力学科发展。我相信通过本次会议上的探讨,能够为学科突破找到新的切入点,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国血管外科和血管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赵玉沛院士:传承精神、深化合作,续写血管医学辉煌新篇章
赵玉沛院士到会致辞指出,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始终秉承百年协和精神,在临床、科研、教学与管理中成绩突出,人才梯队建设成果显著。面对人口老龄化和血管疾病的复杂性,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积极响应“血管六大体系”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形成“血管六位一体”的全新发展格局。尽管血管外科在协和医院是一个小科室,但在郑曰宏主任的带领下,2024年开展手术3700多例,较去年增长800余例,且科研水平显著提升,成功迈入协和医院前三甲之列。从本部东单院区攻克疑难重症,到转化病房的临床创新孵化;从国际医疗部提供个体化诊疗服务,到西单院区树立日间手术的效率典范;从普仁医联体开展升级诊疗实践,到澳门协和医院布局亚太的国际化征程,协和血管外科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使命,彰显着担当。
.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