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大减对华关税,美国还要新加关税!日欧成了“软柿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00:27 1

摘要:就在全球市场因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欢欣鼓舞之际,一个不和谐音符突然闯入——特朗普政府悄然启动了对商用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的进口调查,为新一轮关税加征铺路。

就在全球市场因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欢欣鼓舞之际,一个不和谐音符突然闯入——特朗普政府悄然启动了对商用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的进口调查,为新一轮关税加征铺路。

一边降,一边加,特朗普到底想怎么样?

这一波,日本欧洲是不是成了美国眼中的软柿子?

瑞士日内瓦时间5月11日晚,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落下帷幕。

随后,5月12日,双方的联合声明公布,美国对华关税大幅降至10%。

然而,就在会谈进行的同时,一则来自华盛顿的消息却在悄然发酵。

美国商务部5月9日宣称,已于5月初开始对飞机及相关零部件进口调查。

是不是有熟悉的味道?

此前,特朗普对钢铁、铝、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的操作,其实如出一辙。

在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之际,对航空制造业的调查既可安抚国内产业保护主义者,又能为后续谈判积累筹码。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可能加征关税的调查对象,恰恰是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2024年美国飞机类出口额高达1236亿美元,远超621亿美元的进口额,为美国贡献了巨额贸易顺差。

难道特朗普要打击自身的优势项目?

如果美国最终决定对飞机及零部件加征关税,受冲击最严重的或许不是中国,而是日本及欧洲。

全球航空制造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体系,而日本企业在这一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以波音787梦想客机为例,整个飞机约300万个零部件中有大量来自日本供应商。

日本企业在航空材料领域的优势更为突出。

东丽株式会社是全球航空碳纤维材料的领军企业,其产品被广泛用于波音和空客的最新机型;石川岛播磨重工集团在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大同特殊钢则垄断了某些特种合金零部件的供应。

然而,日本企业的不可替代性并未能使其免于关税威胁。

日本并非唯一可能"躺枪"的经济体,欧盟作为空客的总部所在地,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商务部在调查公告中特别提及将评估"外国政府补贴"的影响,这明显指向欧盟对空客的长期扶持。

欧盟委员会已迅速作出反应,威胁称若美国加征飞机关税,将"对美国制造的飞机实施更高关税"。

美欧之间围绕航空补贴的争端已持续近二十年,此次调查可能使这场"跨大西洋贸易战"再度升级。

特朗普的疯狂

一再受挫后,特朗普似乎更加疯狂,打起来连自己也不放过。

本来,波音公司作为美国制造业的象征,它天然是贸易保护政策的受益者。

但事实上,全球供应链布局又使波音成为关税的直接受害者。

波音CEO凯利·奥特伯格坦言,公司已为从日本和意大利进口的宽体机部件支付10%关税,虽可通过提高飞机售价转嫁部分成本,但在全球航空业尚未完全复苏的背景下,这种转嫁能力正变得越来越有限。

更棘手的是,波音目前积压了5648架未交付订单,"需要6到7年才能消化",任何供应链中断都可能导致交付延迟,进而引发巨额赔偿。

而对于美国整体而言,与钢铁、铝材等不同,美国飞机制造业80%的产品用于出口,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不仅影响国内采购,更会削弱其全球竞争力。

空客很可能趁机抢占市场份额,最终结果可能与特朗普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不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而是把市场拱手让给欧洲竞争对手。

特朗普为何拿出这样的昏招呢?

也许,在他看来,欧盟和日本是目前可以拿捏的少数对象,所以,自然将目标瞄准了他们。

问题是,特朗普手上还有多少底牌可用呢?

来源:财说得明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