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起,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这一重大变革,让“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如果说全国通办是“省腿”,那么抵制高额彩礼则是“省钱又省心”。
□ 李婧
5月10日起,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这一重大变革,让“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如果说全国通办是“省腿”,那么抵制高额彩礼则是“省钱又省心”。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落地与高额彩礼综合治理的推进,看似分属不同维度,实则共同指向一个目标:让婚姻回归情感本质,为爱情和家庭“减负”。
“全国通办”新政背后,一方面是政府职能从“管理优先”向“服务为本”的转型。过去,传统的婚姻登记制度与户籍绑定,许多异地工作、跨城生活的年轻人不得不请假返乡领证结婚,耗费时间和金钱成本。如今,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简化证明材料,政府主动为流程“做减法”,让群众体验“做加法”,用“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路”,这种处处为百姓着想的思路,让政务服务更接地气、更具温度。另一方面,更离不开数字政府建设的支撑。近年来,公安、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人脸识别、电子证照等技术应用,为跨区域业务办理铺平了道路。当政府服务兼具“速度”与“温度”,民生幸福便会如期而至。
与婚姻登记改革并行的是中央及地方对高额彩礼的持续治理。传统社会的彩礼本质上是一种婚姻礼仪,象征婚姻关系的确立,宣告婚姻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体现了男方对婚姻的重视和承诺,也蕴含了对婚姻的美好期许。但在当下,不少地区特别是有些农村,彩礼金额逐年攀升,甚至成为一种炫耀和攀比的手段,这不仅让彩礼异化变味,也扭曲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没有从天而降的幸福。婚姻始于爱情,高额彩礼并不是幸福秘籍,真正的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一方面,自己婚姻自己做主,年轻人对彩礼的意义和价值要有理性认识,应充分认识到彩礼的礼仪功能、文化意义,树立健康的婚恋观、人生观,从我做起抵制高额彩礼。另一方面,社会有关各方也要因地制宜加强宣传引导和监督治理,让更多人认识到高额彩礼的危害性,从思想上摒弃婚嫁陋习,为彩礼“降温”、为爱“减负”,共同树立起文明嫁娶新风尚。
从“跑断腿”到“指尖办”,全国通办以技术赋能破除行政壁垒,让婚姻的起点更自由;从“拼彩礼”到“拼真心”,抵制高额彩礼则以价值观重构消解物质捆绑,让婚姻的缔结更纯粹。
正如网友所言,“最好的聘礼是余生相伴,最美的嫁妆是彼此成长”。期待这种“制度便利+文明倡导”的双重革新,能推动婚姻轻装上阵,真正实现让婚姻始于“爱”、彩礼归于“礼”,进而实现个体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共赢。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