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样态|从“三新”看“三变”,你的“学习体质”达标了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09:44 1

摘要:在 2025 年 5 月这个被 AI 技术搅动的教育变革临界点,两则新闻正在改写教育生态:一边是教育部紧急出台《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对学生使用AI学习,提供指导;另一边,某高校大四生用 AI 检测系统自查论文时,竟发现朱自清《荷塘月色》经典片段被判

在 2025 年 5 月这个被 AI 技术搅动的教育变革临界点,两则新闻正在改写教育生态:一边是教育部紧急出台《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对学生使用AI学习,提供指导;另一边,某高校大四生用 AI 检测系统自查论文时,竟发现朱自清《荷塘月色》经典片段被判定为“83.5% 疑似 AI 生成”,引发全网热议。

在AI迅速发展的时代,当知识获取成本趋近于零,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正从“知识储备量” 转向“学习体质”—— 即独立思考、问题解决与创新输出的综合能力。

在“三新”“双减”政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正在经历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深刻转型,南城巴川学校提出的“变补课为补读、补习惯”“变解题为解决问题”“变作业为作品”的教育新样态,看似聚焦教育的变革,实则暗藏着每个人都需要审视的终身学习密码:你的学习模式,跟上时代的“三新”节奏了吗?

从“知识填鸭”到“思维筑基”,你的输入系统升级了吗?

2023年,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对于青少年阅读提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号召。因为阅读不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思维的训练。

传统的教育中,补课往往陷入“机械重复”的怪圈,而南城巴川通过“变补课为补读、补习惯”将焦点转向阅读与习惯培养。

通过构建“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等多元场景,学生在经典文本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科普读物中激发探索欲,在文化典籍中厚植家国情怀。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上,可以看到《孔雀东南飞》在舞台上的新解,甚至一年级的小孩子们也通过《对韵歌》将绘本中的小狐狸搬上舞台。

习惯养成则是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南城巴川通过开发“阅读日记”“阅读成长云平台”,实现阅读过程性数据的全面采集及深入分析,创设 18 处特色阅读场景,建立包含 136 项指标的质量监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主规划、深度专注的学习习惯。

从“套路复制”到“真实应战”,你的思维引擎启动了吗?

在 AI 能秒解数学题、生成作文的时代,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南城巴川给出的答案是:在真实世界中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解题为解决问题”就是要在将知识应用于真实的场景中,解决现实问题,所谓学以致用,才能让思维的引擎启动。

在高中的一堂英语课上,当同龄人还在背诵野生动物保护的英文词汇时,南城巴川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在解剖一个更深刻的命题:如何用视觉语言重构人类与自然的叙事关系?

这并非是生物课或美术课,而是高中英语学科组精心设计的项目式学习——"Make an Effective Poster to arouse students' wildlife protection"。看似简单的题目,却暗含了南城巴川教育新样态中的深层逻辑:学习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创造价值。

项目式学习不是推翻传统,而是让知识找到落地的锚点。英语组老师们的设计初衷,正是将语言学习嵌入真实场景,学生们不仅结合了美术设计、传播学技巧(如何吸引眼球),甚至心理学(如何引发共情),还翻出生物课本研究食物链崩溃的后果,去学校书吧里查阅资料,关注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英文网站,研究《国家地理》纪录片中的生态数据......

从 “任务清单” 到 “价值产品”, 你的输出系统联网了吗?

当AI工具能自动生成作业答案,“完成作业”的意义正在发生量子级跃迁——南城巴川的“变作业为作品”,让作业本上的红勾不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创造的起点,孩子们正在用行动证明:作业早已超越“写几页生字、解十道算式”的机械范畴,正在成为连接知识与生活、现实与理想的创造载体。

它可以是参观污水处理厂后完成的《污水的旅行》深度研究报告,也可以是以化学知识为支撑研发的《护手霜》创意产品;还能是纸上勾勒的古镇风貌,或是笔下流淌的《木洞》研学感悟。这些充满创意与巧思的“作品”,让作业真正成为探索世界、展现自我的舞台。

当我们谈论“学习体质”时,关注的不应是“能背多少单词”“刷多少套题”,而是是否具备“在不确定中定义问题的勇气”“在复杂系统中建构模型的智慧”“在创造实践中验证迭代的韧性”。

正如教育部《2025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所呼吁的:“每个人都应成为终身学习的主体,在知识的河流中,做主动航行的舵手而非随波逐流的浮萍。”从这个意义上说,南城巴川的“三变”教育新样态,不仅是课堂的革命,更是一次关于“何为学习”“为何学习”的全民启蒙——你的“学习体质”,准备好迎接这个“创造即学习”的新时代了吗?

来源:视纪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