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百万粉丝网红自导自杀闹剧:流量狂欢背后的道德雪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00:10 1

摘要:5月11日凌晨4点23分,抖音账号“@是小念噢”发布的“死亡通告”,撕开了互联网时代最荒诞的黑色喜剧——活人给自己办了一场虚拟葬礼,评论区里“亲友”哭诉的“130万勒索”竟是一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这场闹剧最终以警方通报“编造虚假信息”收场,账号封禁的红标如同一

一个拥有149.8万粉丝的18岁网红,用一条伪造的“自杀遗言”视频,将百万网友的同情心碾成粉末。

5月11日凌晨4点23分,抖音账号“@是小念噢”发布的“死亡通告”,撕开了互联网时代最荒诞的黑色喜剧——活人给自己办了一场虚拟葬礼,评论区里“亲友”哭诉的“130万勒索”竟是一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这场闹剧最终以警方通报“编造虚假信息”收场,账号封禁的红标如同一记耳光,抽在每一个转发蜡烛的网友脸上。

“她手机里的聊天记录触目惊心”“人被逼死了对方还要钱”…当这些血泪控诉从“亲友”账号涌出时,没人想到所谓的“勒索者”根本不存在。孙某用精心设计的剧本,把“自杀”变成流量收割机:深夜发布的视频配文刻意强调“真名”“时间”“地点”,评论区“亲友”的补充细节直指“网络暴力致死”,甚至打出“不造谣不传谣”的悲情牌。这套组合拳精准击中公众情绪G点,24小时内,“被逼自杀”的标签冲上热搜,百万网友自发刷屏“求真相”。

成都锦江公安的通报像一盆冰水浇灭所有猜测。民警视频连线戳破“死亡谎言”,跨省追查揪出躲在屏幕后的18岁主演。更讽刺的是,孙某自称遭遇的“勒索”不过是拉黑删除的网友谩骂,而她从未报过警。这场闹剧中,“受害者”与“施害者”竟是同一人——用虚构的悲剧博取关注,用网友的善意喂养流量野兽。当账号简介改成“永久封存,安息”时,这场荒诞剧的导演正躲在封禁提示后偷笑。

“是小念噢”不是第一个吃“人血馒头”的网红。从摆拍贫困到伪造重病,从虚构家暴到捏造性侵,某些自媒体早已把“造假”玩成流量密码。北京高朋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凯的解读撕开法律红线:编造虚假信息轻则行政处罚,重则刑事追责。但这挡不住后来者——一条爆款假视频能带来数十万粉丝,一场“社会性死亡”表演可兑换真金白银。当18岁少女熟练运用“死亡营销”时,我们不得不问:是谁教会了Z时代用道德底线兑换流量支票?

事件反转后,网友评论裂成两派。有人痛斥“狼来了消耗社会信任”,有人辩解“年轻人压力太大才走极端”。这种撕裂恰恰暴露流量时代的致命伤:情绪永远跑在真相前面。当“是小念噢”的假遗书刷屏时,没人追问聊天记录是否经过核实;当警方通报发布后,又有人忙着给“网络暴力”找借口。这场闹剧最可怕的不是一个人的谎言,而是整个舆论场甘愿成为谎言传播的加速器。

封号不是终点。当法律利剑斩断虚假信息链条时,更需警惕的是“造假变现”的商业模式。平台算法是否在默许“黑红也是红”?粉丝经济是否在鼓励“越疯越火”?“是小念噢”的封禁账号像一座墓碑,刻着流量至死时代的墓志铭:玩弄公众善意者,终将被流量反噬。这场闹剧留给互联网的思考,远比一个被封的百万账号更沉重——当18岁少女把“社会性死亡”当筹码时,整个时代的价值观已亮起红灯。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