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于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昆明市6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获得表彰。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昆明工会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6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奋斗故事。第5期,让我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于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昆明市6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获得表彰。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昆明工会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6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奋斗故事。第5期,让我们一起聆听全国先进工作者、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体育教师代建荣的奋斗故事。
在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的操场上,总能看到一个身影——他时而俯身指导脑瘫学生调整投篮姿势,时而为完成一次滚球动作的孩子鼓掌欢呼。32年如一日,他用爱与坚守,为智障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向尊严与希望的门。他,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正高级教师 代建荣,也是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
“医学终止处,教育正开始”
1993年,代建荣来到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成为了一名特殊教育体育教师。
那时的云南培智学校体育教学几乎一片空白,而他在特殊教育领域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在入职后的第一堂体育课上,代建荣就遭遇了“手足无措”的困境。那时,他正试图组织学生们站队,但刚将学生们带到操场,一名学生突然跑离队伍,他急忙追回后,发现其余学生已四散开了,然后整堂课演变成他反复追赶、带回学生的“拉锯战”。
“这就是我的第一堂课,实际上什么也没教成。”他回忆道。面对一群被医学判定为“难以康复”的智障儿童,代建荣并没有退缩。“医学的终止,是教育的开端。当医学手段无能为力的时候,好的教育一定能够激发智障孩子的潜能。”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代建荣一头扎进特教行业,一做就是32年。
体育,让“特殊”变“普通”
“我的学生不是‘特殊群体’,他们只是需要另一种方式与世界对话。”在代建荣眼中,体育不仅是康复手段,更是重塑生命的魔法。
为了将“特殊”变为“普通”,在教学中,代建荣注意引导、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将操场、墙面、楼梯甚至花台都变成训练场,自创“情境教学法”,用游戏激发兴趣,用康复训练提升生活能力,让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一批又一批走不稳路、有癫痫病的智障学生的运动能力显著增强,整体训练效果更加明显。
多年来,代建荣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探讨特教规律,克服学生病因复杂、运动能力极其低下、教材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特殊需要等困难,成为一名业务突出、师德高尚的教师。
从讲台到世界:特奥精神的播种者
“改变一个学生、解放一个家庭。”如何通过体育教育、体育锻炼和运动康复来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成了代建荣在特教领域不断突破的方向。1994年,代建荣开启了云南特奥运动的先河,从最初仅有田径、篮球两个项目,到如今涵盖游泳、轮滑、体育舞蹈等9项特奥运动和融合学校、运动员领袖计划、家庭领袖、大学计划等5个非体育项目,他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把一群患有自闭症、脑瘫等多重残疾病症、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的孩子带上体育训练与竞技的舞台。
他及后来组建的团队培养的400余名特殊孩子站上了全国乃至世界特奥比赛领奖台,获422块省级及以上奖牌,其中,国际比赛获得15金11银6铜,国家级比赛获得116金103银90铜,8名学生获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他的学生戴任飞作为国际特奥东亚区运动员领袖,参与主持国际特奥2016上海慈善晚宴。
“金牌固然珍贵,但我们看重的不是那一块金牌,金牌的后面更能体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说明他们离融入社会迈进了一大步。这些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薪火相传:一盏灯照亮千万盏灯
赛场之外,代建荣的“战场”更加广阔。他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制定《云南培智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等地方标准,并三次参与教育部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的修订。其主持的《新萌学校低年级重度智障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等课题成为示范性案例。
作为中国西部最早的国家特奥讲师和高级教练员,代建荣积极推广特奥运动。他组织培训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特奥教练员600余人,创新开展融合运动、领袖计划及志工招募,促进特奥运动员与普通学生共同训练,增强社会融合性。其负责的特奥工作三次被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特奥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承办智协全国十二省市特奥会、云南省及昆明市首届特奥会,带动全省培智学校普及特奥运动。
他以实践与理论结合,持续推动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成为了特殊教育的行业标杆。
荣誉背后,是一颗不变的初心
“在人民大会堂领到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证书时,心情特别激动,备受鼓舞。但我深知,荣誉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荣誉属于云南每个‘特教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好人”“中国体坛风云人物”……数十项荣誉加身,代建荣最珍视的仍是学生一声声稚嫩的“代老师”。“改变一个学生,就是解放一个家庭。”这句朴素的教育理念,支撑他走过32年风雨。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弯腰搀扶、年复一年的耐心等待。他用体育为舟,载着特殊儿童穿越命运的激流;以师者之爱,在“不可能”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可能。
来源:昆明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