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标准的引领。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标准在国家基础性制度中的关键作用;2022年,《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标准化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兴业银行积极响应,明确了“企业级、标准化”的数字
数字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标准的引领。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标准在国家基础性制度中的关键作用;2022年,《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标准化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兴业银行积极响应,明确了“企业级、标准化”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将标准化作为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提出“认知—行动—计量”三维工作框架,全面开展标准化工作,持续完善自身标准体系,确保经营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和高效性,为新时代福建省金融建设开新局。
兴业银行首席信息官 唐家才
1. 树立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在数字时代,标准化工作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需要,亦是兴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近年来,兴业银行以生死时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出“企业级、标准化”方法论,将推动经营管理活动规范化、体系化作为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目标,通过标准化工作提升全行工作的通用性、共享性、连接性和融合能力,畅通内外部循环,确保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2. 强化宣传
“知标准、守标准、用标准”是《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要提升全社会对金融标准化的统一认识,需要全面、广泛地开展标准化宣传工作。面向内部员工:兴业银行组织编制《兴业银行企业标准化通识》培训课程,面向全体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将标准化知识纳入全行数字化转型考试,全面提升标准化意识;面向一线员工进行标准化专题宣讲,让标准化工作与日常业务经营紧密结合。面向金融消费者:兴业银行积极开展“金融标准、为民利企”宣传,通过“线下网点+线上渠道”多方位覆盖,三年来累计宣传活动超5000次,覆盖人数超70万人。此外,兴业银行还在官网公开金融产品服务所执行的标准清单,至2024年11月,公开标准数达27项,为全国性金融机构自我声明公开标准数量的第二名。覆盖绿色金融、开放银行、银行函证、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用户体验、网点经营等多个领域,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并监督标准的执行情况。通过这些举措,兴业银行不仅提升了内部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也增强了金融消费者对标准的认知和信任,为金融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引领发展
兴业银行以“企业级、标准化”方法论为指导,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要求,建立标准化领导机制,组建标准化队伍,确立“制度+标准”工作机制,构建形成“1+N+1+1+N”企业标准体系(一项基本制度、若干管理办法、一个标准体系框架、一张标准明细表和一系列企业标准),并自主建设标准化管理系统,提升标准体系的数字化管理水平。2024年,兴业银行深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金融领域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在总行数字化转型委员会下设立金融标准化领导小组,全面加强标准实施规划,推进全行标准化向纵深发展。
兴业银行着力开展“5个标准化”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流程标准化方面,持续推动全行流程资产建设,构建全行流程地图,将流程建模方法运用到需求梳理工作中,支撑业务管控要求在系统功能中落地,为深化推进企架建设奠定夯实基础。数据标准化方面,编发企业级数据字典,通过“分类施策、持续迭代”方式有序实现全量信息系统贯标,为统一数据语言、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发挥夯实基础。模型标准化方面,修订模型管理办法,发布模型开发、投产、监测等通用规范,建设企业级模型管理平台,推动模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和应用。开发标准化方面,建设研发协同平台,打破各效能工具间壁垒,承接企业架构落地,开展企业级组件和系统建设,提升研发资源的共享复用水平。运营标准化方面,建设企业级运营体系,制定数字化运营操作规程,对策略制定、产品选取、活动设计、预算申请等流程步骤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标准化促进公私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统筹。
兴业银行在福州举行企业级数据字典发布仪式,董事长吕家进、等共同为兴业银行首部企业级数据字典揭幕
2. 争先创优
积极参与金融行业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成为企业标准领跑者。2023年,兴业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规范》《数字函证服务规范》三项企业标准上榜金融行业企业标准“领跑者”,此外,《绿色金融属性认定标准》《企业级用户体验标准化设计规范》《机房建设管理》三项企业标准为金融行业相关领域公开发布的首份企业标准。2024年,《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规范》《数字函证服务规范》《移动金融客户端规范》入围“领跑者”榜单。通过金融行业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兴业银行持续完善标准自我公开评估机制,执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保障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建设,助力福建省金融标准开新局。兴业银行总结先行领域经验做法,在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的指导下,在福建省金融学会首批发布《金融服务云平台 总体框架》《基于数字孪生的数据中心运维平台技术要求》两项团体标准。《金融服务云平台 总体框架》以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的解决方案为蓝本,通过建设融合“数据、政策、金融”的平台金融新生态,满足全省“政策指引、金融服务、金融需求”政银企三方需求。《基于数字孪生的数据中心运维平台技术要求》总结了兴业银行在数据中心运维场景下探索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成果,为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了技术参考方案,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数据中心的管理水平。两项团体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充分发挥了金融标准在安全保障“守底线”、提质增效“聚主线”以及创新发展“拉高线”的作用,将有效强化金融标准对“数字金融”大文章的技术支撑。
发挥自身专业领域优势,引领全国绿色金融建设。兴业银行深耕绿色金融19年,高度重视业务开展的标准化和规范性,是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兴业银行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在绿色金融领域参与编制多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覆盖绿色融资工具、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与社会风险防范、碳账户、绿色业务属性认定、绿色建筑评价、能效融资项目分类、卫星监测碳汇应用等方面,并参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绿色金融监管统计与评价等政策标准制定,累计20余项,为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兴业银行积极推广绿色金融标准应用,通过行内贯标、数字化赋能等方式,强化各项标准规范落地,对绿色金融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4年7月4日,兴业银行与中碳登合作开发的“中碳—兴业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现货抵质押价格指数”正式发布
1. 效益评估
《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强调,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多元化举措提升金融标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兴业银行积极响应,对部分企业标准和外部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计量分析,开展效益评估,并探索可行的金融标准评价方法。
兴业银行以“标准+数字化”聚焦标准价值实现,在用户体验、运营成本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布《企业级用户体验标准化设计规范》系列标准,统一规范了标准组件、通用流程、信息提示和数据可视化四大类超5000个设计项,对总分行600余套系统开展用户体验(UE)贯标工作,极大提升客户、员工的用户体验,增强品牌社会影响力。发布首部企业级数据字典,梳理了100余套系统,整合了200多万个数据项,对主要业务领域和场景中的数据项进行统一清晰的定义,数据贯标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以房屋贷款数据治理为例,解决全行问题数据数十万条,压降风险加权资产数百亿元,为分行节约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2. 实现价值
2024年,为响应《国家标准委等6部门关于在部分重点领域探索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及评估方法推广工作的通知》,兴业银行依据《标准化效益评价》国家标准,对行内贯彻生僻字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
在经济效益方面,基于价值链分析法,围绕生僻字客户的金融服务场景构建价值单元链,收集分析关键活动的劳动耗费和有用效益数据,得出从基准年(2022年)至评估年(2024年)的累计效益,经测算,标准化经济效率从基准年的12.4%提升到评估年的96.2%。
在社会效益方面,使用德尔菲法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采用主观赋权的方式确定各类指标的权重,分析标准实施的社会效益,经评估,本次标准实施的社会效益为“显著”级。
总体上,兴业银行围绕“利益相关方需求权益、经济活动生产效益、社会活动运行效率”等,已初步形成标准价值评估方法,为构建评价框架提供了参考蓝本。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标准制定与实施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标准支撑”为目标,“完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扎实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兴业银行将继续按照“认知—行动—计量”三维工作框架,积极探索标准对标达标方案、标准实施评价框架等课题,持续完善金融标准化体系,优化体制机制,助力新时代福建省金融建设开新局,为金融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兴业方案。
来源:金融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