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5年,飞行员李显斌、领航员李才旺、通讯员兼设计员廉宝生3人,驾驶着伊尔-28轰炸机,趁执行训练的时机叛逃台湾,此事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随后,这三人就被定性为叛徒。但在这件事发生26年以后,通讯员兼设计员廉宝生却被中央追认为烈士。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5年,飞行员李显斌、领航员李才旺、通讯员兼设计员廉宝生3人,驾驶着伊尔-28轰炸机,趁执行训练的时机叛逃台湾,此事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随后,这三人就被定性为叛徒。但在这件事发生26年以后,通讯员兼设计员廉宝生却被中央追认为烈士。这是怎么回事呢?
1965年11月11日,浙江某空军基地的停机坪上寒风瑟瑟,一架伊尔-28轰炸机即将执行常规训练任务。那天恰逢人民空军成立十六周年,本该是个喜庆日子,却因三个人的命运转折蒙上阴影。飞行员李显斌、领航员李才旺、通讯员廉宝生组成的机组,像往常一样登上飞机,谁也没想到,这次飞行竟成了一条不归路。彼时两岸关系剑拔弩张,自1958年“八二三炮战”后,国民党在沿海架设电台日夜喊话,用“黄金千两”的诱惑动摇人心。而解放军内部纪律森严,待遇清苦,有人心里难免长草。常言道“风起于青萍之末”,谁能想到一场精心策划的叛逃,竟让一个通讯兵背负了二十六年的骂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天上午十点,塔台发出起飞指令。李显斌握着操纵杆的手微微发抖,他瞄了眼后视镜里的廉宝生——这个天津小伙正埋头调试电台,完全没察觉异样。飞机升空后本该向北,却突然调头向南。领航员李才旺抓起通话器大喊:“航向偏了!”见李显斌充耳不闻,他急得把修正指令写在烟盒纸上,从驾驶舱缝隙塞过去。没想到李显斌反手掏出枪,砰的一声,李才旺左胸绽开血花。原来这山东汉子早动了歪心思,不仅偷卸了战友手枪的弹簧,还在枕头下藏了台湾电台的密语本。
在波诡云谲的冷战年代,台湾海峡的电磁战从未停歇。国民党设立的"自由中国之声"电台昼夜播放着蛊惑性宣传,用"黄金千两"的承诺编织着叛逃者的幻梦。李显斌这个胶东农家走出的飞行员,正是在日复一日的电波催眠中,将驾驶杆悄悄转向了背离初心的航道。这个曾在航校以优异射击成绩闻名的技术尖兵,却在1965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成立十六周年纪念日,将枪口对准了同袍。
尾舱里的廉宝生压根不知道前面上演着生死搏斗。他刚结婚三天,兜里还揣着妻子塞的喜糖,这会儿正忙着调试设备。直到飞机剧烈颠簸,他才发现仪表盘显示已逼近台湾海峡。国民党雷达捕捉到这架“投诚”飞机时,地面高射炮齐刷刷抬起了炮管,可李显斌却耍了个花招——他先假装迫降,等轮子快着地时猛拉操纵杆,机尾轰然擦地。廉宝生被甩出座位,后脑勺重重磕在钢板上。等国民党士兵撬开变形的尾舱,只看见满脸是血的通讯兵攥着破碎的电台零件,身下压着本《毛主席语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台湾当局为这场叛逃编排了全套戏码。三人被捧成“反共义士”,蒋经国亲自给连宝生的棺材盖党旗,葬礼上还假惺惺念悼词。消息传回大陆,廉家瞬间天塌地陷——在黑龙江当兵的二弟被扒了军装,税务所长大哥丢了铁饭碗,新婚妻子被迫离婚。最憋屈的是,村里人戳着脊梁骨骂“叛徒家属”,连祖坟都被人泼了红漆。可老战友们死活不信:连宝生从装甲兵转空军时,为背密电码把嘴皮子都磨破了;结婚当天还跟战友发誓“要当一辈子忠诚卫士”,这样的人能叛变?
转机出现在1983年春天。改籍美国的李才旺偷偷溜回大陆,在政府安排下见了廉宝生的大哥。这个被李显斌打穿肺叶的山西汉子,哆嗦着从怀里掏出张发黄的照片——那是廉宝生遗体解剖报告,太阳穴的弹孔明显是抵近射击。“他最后用配枪顶着自己下巴……”李才旺话没说完就哭成了泪人。八年后,李显斌回乡探亲时被抓,审讯室里竹筒倒豆子全招了:“廉宝生宁死不开舱门,子弹打光了就用牙咬电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真相大白那日,宁河县烈士陵园挤满了人。2016年秋,廉宝生的骨灰终于从台湾接回,覆盖着鲜红党旗的楠木盒里,还放着半块没化完的喜糖。空军仪仗队鸣枪二十一响时,当年泼红漆的村民偷偷往廉家祖坟放了串鞭炮。如今陵园石碑上刻着句话:“通讯兵廉宝生,用生命接通了忠诚的电流。”
历史就像老秤杆,称得出黄金的重量,更称得出人心的斤两。廉宝生用了二十六年才等来一句“烈士”的定论,这迟到的正名背后,藏着多少被时代巨轮碾过的悲欢?当年台湾葬礼上的青天白日旗再鲜艳,也遮不住他攥着《语录》的手;大陆审查档案上的红头文件再严肃,也压不垮老母亲坚信儿子清白的脊梁。如今两岸航班朝发夕至,桃园机场的跑道早已重修,可那架伊尔-28擦地的焦痕,依然刻在海峡的记忆里。
这故事让人唏嘘:李显斌揣着黄金美梦叛逃,晚年却在加拿大刷盘子;廉宝生背着骂名沉冤得雪,名字终被刻上英雄墙。你看历史多像回旋镖——扔出去的算计,早晚会扎回自己身上。那些为私欲折腰的,终被钉在耻辱柱上;而用脊梁撑起信仰的,纵使蒙尘半生,也会被时光擦亮成星辰。就像廉家老宅门楣上那副新贴的对联:“宁做断头剑,不当屈膝松”,这大概就是对忠诚最好的注脚。
来源:如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