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东部沿海的数字军团向第六代人工智能发起冲锋之际,千里之外的巴山深处,一场静水流深的数字化觉醒运动正悄然重新解码革命老区基因图谱。今年4月,以巴中干部数字化培训为支点的变革正式拉开帷幕。在算力洪流与数据烽烟交织的时代坐标系中,全市干部手中的数字化密钥,正逐步破
当东部沿海的数字军团向第六代人工智能发起冲锋之际,千里之外的巴山深处,一场静水流深的数字化觉醒运动正悄然重新解码革命老区基因图谱。今年4月,以巴中干部数字化培训为支点的变革正式拉开帷幕。在算力洪流与数据烽烟交织的时代坐标系中,全市干部手中的数字化密钥,正逐步破译横亘在革命老区面前的“数字天堑”。
这场新时代双向奔赴式数字化长征,在巴中大地描绘出令人惊叹的时空折叠图景:数据中心的高性能量子比特与田间地头的精密传感器实现同频共振,算法工程师的代码丛林与驻村干部的数字沙盘交错生长。当“数字孪生”技术深入红色沃土,老区的山水肌理正悄然融入智能感知神经网络,使得古老的山川河流在二进制的韵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培训赋能 从“数字洼地”向“数智高地”蝶变
平昌县西兴镇皇家山村的茶农轻触手机,查看区块链溯源数据;南江县光雾山镇的干部借助数字孪生系统模拟森林火情预警;巴州区白马井社区网格员协助市民在“巴事办”APP上仅需1分钟便完成不动产查询;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边,“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标语在暴雨预警无人机的嗡鸣声中时隐时现……
这些生动场景的背后,彰显着巴中市以数字化培训为强劲引擎,驱动革命老区从“数字洼地”向“数智高地”蝶变的铿锵实践。
作为四川省唯一纳入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规划的地级市,巴中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深植红色基因与时代脉搏,以“培训赋能—场景落地—生态重构”为三维跃升路径,展开别具一格的老区实践:
4月11日,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组织召开巴中市金山WPS+DeepSeek数字AI办公应用专题培训会。
——通过全链条赋能干部队伍、系统性重塑治理架构、立体化培育数字生态,这座红色城市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破解人才断层、数据孤岛、技术滞后等转型痛点。
——从红色资源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到县域经济与智慧城市的协同破题,在“算力革命”与“老区振兴”的双向奔赴中,构建起“培训强基—场景破冰—生态成势”的螺旋上升体系,实现从“红色传承地”到“数字试验田”的华丽转身。
——其探索形成的发展模式,不仅为革命老区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提供破局之道,更在数字中国版图上镌刻下“红色基因+数字密码”的巴中实践,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数字化创新发展的鲜活样本。
破冰行动 从“能力短板”到“体系重构”
痛点破局:革命老区的数字化困境与破题之道。1994年,8万巴中儿女肩挑背扛,打通了唐巴公路,完成了基建1.0的悲壮叙事;2010年,广巴高速通车,这座川东北老区城市迈入工业化2.0时代;2024年,6181座5G基站如星火燎原般点亮了2.3万座山头,巴中正以“红色算力”新范式,成功破解了柯布-道格拉斯增长方程中最为顽固的变量——技术渗透率,在数字经济3.0赛道上演绎了一出逆袭传奇。
五年前的巴中,面临着中西部老区典型的“数字鸿沟”:35个市级部门的政务系统形成了124个数据孤岛,基层干部数字技能合格率仅为30%,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占比不足10%。“技术引进容易,人才适配最难。”巴中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局长黄绍宾坦言,老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瓶颈在于“人”——既缺会技术应用的执行者,更缺能将数字工具转化为民生红利的“最后一公里”落实者。在东部地区展开AI伦理探讨之际,巴中仍有27%的干部未能掌握基础表格函数的使用方法。
当数字中国的指针拨至2025年,《数字巴中建设总体方案》正式确立了“1341”体系密钥。该方案以一体化智能平台作为“城市大脑”,贯通市县乡三级神经节点,最终构建起覆盖惠民、兴业、优政、善治的数字生态闭环,首次将数字化培训提升至战略高度。
巴中市借鉴浙江“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经验,创新推出“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周末选学”品牌,每周六固定开展“理论授课+场景实训”。5个县(区)、巴中经开区、文旅示范区累计培训干部2万余人次,实现了从“政府推动”到“全民参与”的意识觉醒。当制度创新与数字基建产生化学反应,“数字红区”同样能孕育出新质生产力。
4月25日至26日,巴中市2025年第一期“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周末选学”在市文化馆举办。
老区独有的“四维生态闭环”展现出惊人的协同进化效应:政务服务响应速度提升47%,特色产业数字化渗透率达到63%,基层治理事件自动处置率突破82%。通过构建“基础设施进化+数字素养革命”双螺旋发展模型,巴中不仅成功破解了老区转型的时空折叠难题,更在数字中国版图上鲜明标注出独特的“大巴山坐标”。
正如当年红军以草鞋丈量蜀道,今日的巴中干部手握数字化密钥,用数据重新描绘发展等高线,革命老区终于与数字中国的核心实现了同频共振——这并非时代的追赶,而是对发展方式的全新诠释。
三级赋能:构建金字塔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当算力革命直面大巴山的崇山峻岭,巴中创新构建了“顶层设计—技术攻坚—基层落地”三级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适应老区发展的数字人才矩阵。通过“战略谋划—技术突围—群众实践”三维进阶体系,有效破解革命老区数字化转型难题,成功走出了一条“人才培育驱动数字化转型”特色发展路径。此举犹如当年红军以游击战弥补装备差距,将“数字群众路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具有广泛示范意义的数字治理方法论。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人才突围战中,一套“数字游击战法”正悄然成型:借助分布式计算弥补算力不足,依托场景化应用打破技术封锁,依靠提升群众数字素养构建持久战防线。市县主官转型为“数字战略参谋”,技术骨干变身“算法突击队”,基层干部则修炼成“云端轻骑兵”——三级数字军团在5G基站构建的“信息壕堑”中协同作战,构建起高效的信息传递与指挥体系,数字化转型战场正开辟出崭新的“数字根据地”。
——顶层齿轮:首席数据官的“思维革命”。选拔77名部门数字化分管领导,组建“首席数据官特训营”,引入深圳“数据决策沙盘”模式,依托恩阳科普大视界开展“城市数字孪生建模”等实训,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数据思维与决策能力。
在应急管理领域,整合气象、水文等12个部门2300余个监测点数据,构建“多灾种综合预警一张图”,实现风险态势实时感知与精准预警。投入1200万元建设33个乡镇应急指挥室,利用AI视频解析系统实现工贸企业10类风险智能识别,重塑预防体系;投资1500万元引入空地一体救援装备,打造“科技+专业”救援体系。
同时,建立覆盖39个应急领域的AI知识库,搭建“云安全”新媒体矩阵,生成12类科普视频。积极深化校地合作,携手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开设“数据要素市场化”专题班,着力培养精通数据资产运营的“新治理者”,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储备专业人才,驱动治理模式全面革新。
——传动齿轮:数据专员的“实战突围”。联合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开设“AI+政务”“区块链应用”等定向专班,成功培养500余名“技术+业务”复合型数据专员。巴中市政交中心信息科科长巨浪在“智能客服算法优化”培训中,发现群众咨询重复率高达18%。他带领团队依托声通科技公司的语音专利技术,开发出方言识别模块,使智能客服的准确率从72%提升至91%,办事指南点击量相应下降43%。平昌县应急管理局干部向汝浩,通过“数字指挥舱”实训,将北斗定位与AI算法有机结合,将地质灾害预警时间从3分钟大幅压缩至10秒,其成果获得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
——基础齿轮:基层干部的“末梢贯通”。针对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巴中市积极推行“千名干部下基层”数字赋能行动,精心开发了《智能政务操作手册》(图文+视频版),组织村(社区)干部深入农户开展实地培训。在通江县,60岁以上的老人借助“视频办”顺利完成了医保年审;在南江县,网格员利用“数字采集”APP将老旧小区改造需求转化为可视化地图,有效推动3个小区改造项目提前落地。全市已建成120个“乡村数字驿站”,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余人次,成功实现了“会用手机就能卖山货”的普惠目标。
场景融合:把课堂搬进“实战一线”。巴中市突破传统培训“重理论轻应用”的局限,通过“数字红军”实战化教育培训体系,重新构建干部能力提升新模式。建立“培训项目化、项目场景化”机制,将教学课堂延伸至政务大厅、产业园区、小区楼栋等地,创新打造全国首个“场景嵌入式”政务实训品牌,实现了培训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的精准对接。
——便捷就医场景:聚焦智慧医院建设,全市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累计服务84327人次;47家机构开通移动支付功能,累计服务79.94万人次,有效提升了结算效率。多家机构推出分时段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自主查询、候诊提醒、诊间结算、智能导医分诊及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等智慧化服务,累计服务85.6万人次,就医流程持续优化。在分级诊疗体系构建方面,巴中市互联网分院已正式接入四川省互联网总院,形成了“省级—市级”医疗资源互通网络。同时,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县(区)规划建设县级互联网分院,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矩阵。
——产业升级场景:在平昌县春茶产业园“政企学研用”工作坊内,成都的算法专家、重庆的物联网工程师与茶农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发“区块链+5G直播”溯源系统。茶农王勤的秦巴茗兰智慧茶园上线后,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30%。该模式也迅速推广至银耳、黄羊、青花椒、芦笋等特色产业,带动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突破3亿元。
——智改数转场景:巴中市铭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数字特训营”为战略起点,董事长亲自挂帅“数字作战室”,创新构建“CDIO-Plus数字工匠”本土化认证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人才动力。公司对17台核心设备进行“5G+工业视觉”升级改造,良品率提升至99.98%;成功建成西部首条AI自感知封装产线,通过智能算法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设备综合效率(OEE)达到87.6%。此外,公司突破了“晶圆切割AI补偿算法”等6项技术瓶颈,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部署ERP智能排产模块后,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7%,实现从传统制造到西部首个工业元宇宙示范工厂的蝶变飞跃,树立了区域智能制造的新标杆。
——政务服务场景:对标广东省“一网通办”改革,巴州区启动“跨系统集成开发”专项培训,由12个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攻坚团队,成功打通18个业务系统,构建“一网统管”智能中枢,实现城市治理“一屏观全域”。智能审批指标已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目前,智慧社区注册用户数量在三个月内激增至27万,“有事说一声”政企服务3.0版自上线以来,日均互动量超过1500人次。通过整合9个部门的131万条数据,67%的政务事项实现“零跑动”,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至4小时。
——基层治理场景: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专项培训系统学习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成功构建多维智慧治理平台,创新整合气象实时监测、水文动态感知等12类多源异构数据图层,依托CIM数字底座搭建起城市运行数据中枢,实现全要素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通过可视化建模与算法解析,构建了“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精准响应”的闭环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城市体征指标预警响应效率,为市政设施维护、应急指挥调度等13项核心业务提供了精准决策支撑,有力推动城市治理向数字化转型迈出关键步伐。
创新范式 巴中培训模式的全国对标与特色突破
制度创新:构建全周期培训管理生态。巴中市在深入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并开展本土化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构建了“数字治理师认证体系”。这一举措在有效应对“本领恐慌”与“治理时差”的双重挑战中,成功开辟出一条独具老区特色的制度创新路径。
——“需求、任务、责任”三单管理模式:通过企业调研、群众问卷调查、部门走访,构建“需求采集-课程开发-跟踪评估”三阶闭环机制,将发达地区的数字治理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织就覆盖干部数字素养全生命周期的培育网络。运用数字画像技术精准捕捉基层治理痛点,依托培训中心构建动态更新的课程资源池,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培训成果全周期溯源,打造“靶向滴灌”式赋能体系,确保全体参训干部数字技能全面提升,推动政务服务云端办理率逐步提高。
——“红黄蓝”动态预警机制:通过“数字素养三色雷达图”动态监测机制,将干部数字技能达标率、项目转化成效等核心指标纳入“红黄蓝”动态预警体系——红色警报触发专项补课机制,黄色预警启动场景实训方案,蓝色达标则开启进阶赋能通道。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培训数据全流程溯源,构建“监测—预警—提升”智能闭环,推动2025年老区基层干部数字技能达标率再创新高。
——“揭榜挂帅”激励机制:在革命老区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巴中独创的“揭榜制”正重新定义政企协同创新的游戏规则。通过“技术需求悬赏+成果转化分成”的创新模式,吸引国内头部企业组建“数字尖兵连”,在秦巴山区展开史诗级的“数字上甘岭”战役。在山区异构网络组网优化的攻坚战中,科技企业运用边缘计算与自适应算法,全面降低5G基站覆盖成本,使得海拔2500米的香炉山观景台首次实现4K视频实时传输。在智慧政务数据共享的战场上,市级部门协同努力,实现政务数据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显著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
资源整合: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在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巴中市打破地域限制,构建了“引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开放型培训生态。通过打造“云端枢纽”,巴中市重新构筑了人才培育的地理版图,形成了强大的知识流动引力场,成功将物理空间中的崇山峻岭转化为数字时代的战略纵深。
——区域协作:与成都市共同打造“智慧城市数字场景实验室”,共享智慧蓉城研究院的优质资源,成功引进4个专家团队,并开展6项联合攻关项目。同时,启动“数字移民计划”,安排327名基层干部在北上广深的数字企业进行“认知淬火”培训。
——本土孵化:携手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创新设立巴中数字产业培训学院,开设区块链应用、智能终端维护等特色专业课程。计划每年为巴中输送300名以上高素质“本土化”技术人才,夯实数字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本土数字化服务商数量从3家迅速增至27家,大力开发基层治理智能终端,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均显著提升。
——全民参与:紧扣“数字素养普惠”的战略定位,创新构建“一老一少一普惠”的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体系。通过实施“银龄数字关爱行动”,开设适老化智能应用课程;依托“未来创客计划”,举办青少年AI编程挑战赛;打造覆盖城乡的50个场景化数字素养学习中心。巴中市民数字素养达标率从32%显著提升至68%,成功培育数字技能人才1.2万名。
——数智外溢:依托巴中自主打造的数字治理元宇宙工作坊,将红色文旅数字化方案、山区5G组网经验等“巴中智慧”整合为36个可复制的数字资产包,通过知识众筹平台向全国革命老区广泛辐射。“育才矩阵”有效激活知识外溢,这不仅促进了技术的流动,更重新定义了老区的发展权。
成效裂变:从“单点突破”到“生态蝶变”。当数字化培训的赋能因子融入革命老区的制度血脉,从产业基因的自我革新到全域发展的共振激变,秦巴山脉正见证一场当代发展的破茧成蝶。这场始于干部培训的“数字启蒙运动”,通过“认知裂变—技术聚变—生态巨变”的三阶跃迁,已逐步演化为系统性发展基因的重组。
——治理效能显著提升:通过深化“雪亮工程”与“天网”系统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全域覆盖的智能监控网络体系,有效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基层治理效能,使得可预防性案件数量大幅下降53%,破案率则显著提升68%。
——产业价值全面重构: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率已突破67%,数字经济贡献率从3.7%跃升至19.2%。“区块链+农产品溯源”标准成功纳入四川省地方标准,巴中绿茶、通江银耳、恩阳芦笋等地理标志产品借助数字认证顺利进入港澳市场。
——区域影响力大幅升级:巴中正依托“数字蜀道”三维进阶模型,重构区域发展位势。“三级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典型案例,实现了从“跟跑者”到“示范者”的华丽转变。AI赋能的“数字素养雷达”实时捕捉能力缺口,区块链构建的“学分银行”实现跨区域能力兑换,元宇宙打造的“平行实训空间”让2万名干部在数字孪生战场磨砺本领,更助力老区特色的“云端银耳”“数字红军IP”等新物种破圈生长。随着培训成效的裂变系数突破临界质量,巴中正以数字文明的进化论,重新定义革命老区的发展方程式。
示范价值 欠发达地区数字化转型的“巴中密码”
靶向需求:筑牢培训转化“实用根基”。巴中市摒弃“高大上”的噱头式培训,始终紧扣老区发展的痛点:针对政务服务“多头跑”问题,开发“一网通办”实操课程;针对农产品滞销困境,开设“电商直播+区块链溯源”专题培训;针对山区治理难题,开展“北斗定位+应急预警”实训项目……采用“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实战应用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具备高度实践价值,知识迁移转化效果显著。培训后项目应用率达78%,有效推动业务痛点的实质性解决,实现岗位效能平均提升42%。
分层育才:构建人才培育“三级矩阵”。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的“高端技术人才虹吸”模式,巴中根据自身需求,构建了“决策层深谙数据战略、执行层精通技术应用、基层干部擅于落地转化”的三级矩阵体系。首席数据官着重培养“数据决策思维”,数据专员专注于“技术工具运用”,基层干部则强化“数字服务能力”,以此形成“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
协同赋能:激活区域发展“造血引擎”。巴中创新推出“东智西用、本土转化”模式,将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与老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引入杭州数字经济的先进经验,开发“区块链+茶产业”的应用;借鉴深圳“数字政府”建设的成功案例,优化升级“巴事办”APP功能;联合成渝地区高校,将山地地形数据融入AI算法,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山区数字治理模型”。这种“技术嫁接+本土创新”的策略,使巴中在5G基站建设、卫星遥感应用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机制固本:构建红利释放“闭环体系”。巴中市构建了“培训—应用—反馈—迭代”的闭环机制,每年定期开展数字能力“回头看”活动,根据实际场景需求及时更新课程体系。例如,针对2024年物流损耗率居高不下的问题,特别新增了“智慧物流算法”培训课程,有效推动全市农产品损耗率从12%大幅降至4%。此外,精心打造了“数据合规”立体化培训课程体系,通过定制化诊断评估与专业指导服务,为全市300余家企业量身定制数据治理的精准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建立覆盖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共享、销毁的全流程闭环管控机制,系统性提升了数据资产的合规运营、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累计完善风控节点1200余个。
编后语 看好巴中数字化的“未来图景”
当光雾山的5G基站与北斗卫星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当区块链技术为每一片巴山茶叶配备“数字身份证”,当AI算法精准调控山区物流车的配送路径,巴中正借助数字化培训点燃革命老区的振兴火种。从“周末课堂”的星星之火,到“数字生态”的燎原之势,巴中以实际行动证明: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人”——通过精准培训破解人才断层,借助场景创新激活技术潜能,依托生态构建实现持续发展。
作为全国革命老区数字化转型的“探路者”,巴中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国家战略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将技术工具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数字红利惠及基层群众。“数字巴中”的探索实践,不仅是一个地区的蜕变历程,更是一条可复制的“老区振兴数字路径”,为更多欠发达地区解答“如何在群山间架起数字桥梁”提供了宝贵参考。
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数据沉入村组”,巴中正延续红色基因的创新表达。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数字化培训已超越单纯的技能提升,成为一场重塑老区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它启示我们:只要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以制度创新为支撑,以生态协同为路径,即便是最偏远的山区,也能在数字时代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来源:同心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