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0:40 1

摘要: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有乡村中小学98所,乡村学生占比33.02%。为破解乡村教育发展难题,威海市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与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乡村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攻坚行动。借助互联网,乡村学校的孩子可以同步收看城区学校的优质课程,享受与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有乡村中小学98所,乡村学生占比33.02%。为破解乡村教育发展难题,威海市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与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乡村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攻坚行动。借助互联网,乡村学校的孩子可以同步收看城区学校的优质课程,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2025年,威海市所辖7个县(市、区)全部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成为全国首批4个“满堂红”地级市之一。

深化数字资源建设,构建智慧教育生态。针对乡村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课程资源不丰富等痛点,威海市在数字资源上下功夫,投入1700余万元建成“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根据城乡师生需求将平台打造成集教育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辅助和教育服务管理等多场景应用于一体的智慧教育综合性平台。为了最大限度丰富平台课程资源,威海市一方面将智慧教育云平台外联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山东省“一师一优课”等多个优质资源平台,汇聚网课视频、教学案例、新教材讲解等资源2000多万个,建成涵盖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12个年段所有学科全部知识点内容的数字化优质资源库,将国内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引入城乡每一所学校,将全国最顶尖的名师课堂提供给每一名师生,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识别用户学习习惯,实现智能化推送,有效避免“大海捞针”“多而不精”,为乡村学生精准提供适切性课程资源。

创新师资培养机制,激活队伍发展动能。聚焦乡村师资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威海市以信息赋能为突破口,坚持多方施策激发乡村教师发展活力。一是系统实施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二是依托空中课堂开展网络教研、集体网络备课、优课业务展评等活动,实现城乡教师“同研一节课”,打破乡村学校因规模小、班级少而导致教研难的困境。三是推动教师均衡配置,深化“县管校聘”和交流轮岗改革,近五年60%以上招聘的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2024年全市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29%。同时,在全市探索实行差异化考核分配政策,分配比例向偏远乡村学校适度倾斜,有效破解城乡师资不均、职称固化等问题。

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推动质量全域提升。针对乡村学生视野匮乏、名师课程缺乏的难题,威海市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建成录播教室的硬件基础搭建空中课堂,组织每所学校每周向全市至少录播1节公开课,实现城乡学生“同上一节课”。开设“威海名师辅导讲堂”,在基本统一全市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遴选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威海名师、省市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实时跟进教学进度和重点难点录制优质视频课程,供全市学生、家长、教师免费使用。截至目前已录制106期,观看量超过196万人次,彻底打破区域阻隔、城乡分割和时间限制,促进优质资源内生式发展和广泛共享。

创新家校沟通模式,凝聚多元育人合力。聚焦乡村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匮乏、育人理念有待提升等问题,威海市从2024年开始,依托威海市教育数字服务平台开发“教师家访”模块,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的基础上,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市4万余名教师累计走访48.7万个家庭,教师全面、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状态、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情况等,同时向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和亲子沟通策略等实用技能。教师在家访过程中通过App详细记录学生情况,学校结合App后台数据,根据学生家庭情况分类管理,对于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特殊儿童增加关心关爱力度,在App内逐一分配关爱教师,将年度关爱措施录入平台,实现台账化、规范化管理。

(作者单位分别系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服务中心、威海市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14日第4版

作者:匡乃涛 刘丹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