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浩然气 正智慧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0:40 1

摘要:巍巍长白高耸,悠悠稻花飘香,张广才岭下肥沃的黑土地上,矗立着一座百年老校——黑龙江省五常市实验小学校。她历经117年风雨历程,见证了清朝衰败与民智开启,历经民族屈辱与坚强抗争,在新中国的曲折征程中,不断走出新时代高质量特色发展的新篇章。

巍巍长白高耸,悠悠稻花飘香,张广才岭下肥沃的黑土地上,矗立着一座百年老校——黑龙江省五常市实验小学校。她历经117年风雨历程,见证了清朝衰败与民智开启,历经民族屈辱与坚强抗争,在新中国的曲折征程中,不断走出新时代高质量特色发展的新篇章。

初夏的微风里,参天古木掩映下,一所小学校安静地独享拥挤城市里的一方辽阔天地——那是经历过百年风雨的黑龙江省五常市实验小学校(简称“五常实小”),那里有几代教育人栽种、养护的繁茂树木,更有一年四季热烈蓬勃的人。那树傲然挺立,仿佛是前辈在无声地诉说和鞭策;那人心性纯正,争做浩然正气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校园方厅地面上的数字,串联起学校百年发展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从1908年到2025年,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而学校主楼大厅中央大大的“正”字,则彰显“养正”文化支撑一代代师生的精神力量……

开蒙启智 弦歌初响

《周易·蒙卦》有辞:“正者,止于一也。蒙以养正,圣功也。”五常实小以“童蒙养正 人文养智”为办学理念,树正风、扬正气,让“校有正气”“教有方法”“学有智慧”。

学校主楼四层分别命名为正行、正言、正德、正心,每一层文化设计各有千秋,威严中充满温情,鲜活中绽放生命……在这里,“养正”文化历经百年淬炼,小学校见证百年变迁。

在清末废除科举兴办学堂的号令下,1908年8月五常府西门内初设五常高初两等小学堂,学制为8年,高等班和初等班各4年。学堂成立初期,条件艰苦,首任堂长陈廷翰带领教员开荒拓土、自力更生。授课之余,他们拿着铁锹,一锹一锹地将凹凸不平的土地铲平。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子里,师生一起刷墙壁、平操场、栽树苗、修厕所、搭火炉……从一片荒芜到花香弥漫,从一草一木到树木成荫,从一砖一瓦到屋舍俨然。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缔造了一所新学堂,瓦解了富家子弟专利的私塾教育,让平民百姓看到了开化蒙昧的希望。

由于局势动荡,反封建思潮在国人心中升腾。剪辫运动刚刚兴起,陈廷翰第一个带头剪辫,他身体力行带动全校师生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学校里有一些思想顽固的师生执念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拒不接受剪辫子。陈廷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到师生家里劝说,讲解古今中外的发式,对比新旧两种发型的优缺点……他用先进思想引领和带动了一群人,这一群人又影响了一座城,从而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文脉坚守 烽火存续

1932年东北沦陷后,五常县城阴霾笼罩。日本侵略者无孔不入,戕害百姓、霸占校园、推行奴化教育。1942年日军另选新址修建了五常县五常堡公立新市街国民优级学校,规定学习内容,强迫教师教授日语,以此削弱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传承。时任校长杨斌带着全校师生同仇敌忾,抵御外侮。他们悄悄地把学校更名为“革命小学”,为抗战英雄捐资捐物,无偿提供援助。教师们总将日语教材摆在桌面,中文教材揣在胸口,趁日军不注意就拿出来教授国文。教师牛鸿麟因用国文授课被发现,遭受毒打却坚强不屈。课余时间,教师们还参与地下工作,收容流离失所百姓,援助伤员,用民族大义守护着校园,守护着中华文脉。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文盲率高达80%,偏远地区甚至达到95%。党中央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学校教师深入街道,牺牲无数个休息日,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劝说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读书。有的人家孩子多拿不起学费,教师就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

在所有教师的动员下,校园里学生人数空前高涨,更多平民百姓的孩子走进读书行列,至1953年,学校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00余人。课余时间,学校教师王福良带领同事参加生产队开办的扫盲班,为老百姓免费教书认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自己的正行助力五常扫盲工作顺利进行,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宝贵的人才基础。

根深叶茂 正气流芳

改革开放初期,校园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教育教学迎来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改革实验。学校更名为“实验小学”,校长带着教师科研立项、教研示范、跟踪指导、深入研究,以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为重点,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作用为前提,寓识字于读写中,解决小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识字与阅读之间的矛盾。在海量识字的实验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大大提高,各级各类报刊不断有五常实小学子的文章发表。

时任校长杨絮繁心无旁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从小培养子女知书识礼。后来将教书育人的接力棒又传给三个子女:杨艳娟在班主任岗位上坚守到底;杨艳霞在学校办的幼儿园里陪伴幼儿成长,成为孩子的杨妈妈;杨艳霞自主钻研计算机,承担起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带领学生发现更大的世界……杨家4人在五常实小奉献青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教育工作者的正德正行,为百年老校添砖加瓦。

学校体育组组长宋淑兰扎根校园40年,承担近10个班的体育课教学。日头晒破了皮肤,寒风刮裂了双手,雨水浸透了双脚,丝毫没有改变她增强学生体质的决心。每到冬季结冰时节,宋淑兰就带着体育组教师浇冰场——他们拉着水车在操场上转圈,不停向地面一层层地洒水。他们的围脖上挂了一层层霜,厚底鞋上结了一坨坨冰,冰层也一点点增厚,冰场一天天成型……在体育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1998年学校成为哈尔滨市“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学校”。

养正润心 续写华章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常实小秉持五育并举理念,持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发展体育艺术特色。

校长胡莉颖带领团队围绕“养正”育人文化,建构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一主七辅”的“北斗”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主,七星校本课程为辅,每门校本课程对应一颗星,阅读、稻乡、益智、科创、研学、家校、劳动七大课程互相融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养其正、培其智。

其中,2016年开设的益智校本课程,将20多种益智器具根据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到不同年级;组建益智社团,开展益智手抄报展览、益智竞赛、益智验收活动等常态化教学。2020年3月,学校组建了思维运动会各单项训练团队,最终有40名学生晋级全国50强,其中3人获冠军,3人获亚军,2人获季军,九连环A组更是包揽冠亚季军。手不离器、器不离手的四(6)班学生邹昕格在训练九连环的过程中,经受了“情绪”与“耐力”的考验,“益”与“智”的挑战,最终以120.55秒的速度摘取全国九连环拆解个人单项赛冠军……

五常实小“阳光合唱团”诞生于2012年,在音乐教师王园园的悉心指导下,合唱团成员凭借扎实的唱功与默契的配合,多次登上哈尔滨市各大表演舞台,他们用纯净而激昂的歌声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传递着音乐的魅力与力量。2022年,阳光合唱团更是获得了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活动二等奖。

篮球教师夏悦航2012年加入学校团队,在体育组宋淑兰的指导下组建了篮球队,此后13年如一日坚持带队训练,让学校篮球队迅速在当地崭露头角,先后4次进入哈尔滨市小学篮球比赛。2024年学校篮球“飞虎队”更是冲进李宁·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黑龙江赛区),最终取得全省小学生篮球联赛亚军的好成绩,书写了学校体育发展的佳话。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五常实小也开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完成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优化了学校育人蓝图。10多位教育干部也秉持“正言正行、正心正性”的理念先后从学校走向更大的教育管理舞台。

岁月更迭,一代又一代的五常实小人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一笔一画书写着大大的“正”字,如同校园里那些挺拔的大树一样,深深地扎根于一方天地,繁茂地向上生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14日第5版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世文 | 刘 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