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水一场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0:40 1

摘要:一场春雨刚停,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华兴实验学校金地校区(简称“金地校区”)的透水跑道泛起波光,雨水悄无声息地渗入地下。教学楼前的樱花树下,该校七年级(5)班学生何孟瑶指着自制的“雨水循环图”讲解:“这些花瓣喝的都是我们收集的雨水。”

一场春雨刚停,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华兴实验学校金地校区(简称“金地校区”)的透水跑道泛起波光,雨水悄无声息地渗入地下。教学楼前的樱花树下,该校七年级(5)班学生何孟瑶指着自制的“雨水循环图”讲解:“这些花瓣喝的都是我们收集的雨水。”

在全国节水宣传周首日,笔者走进这所“会呼吸”的校园。学校的透水砖、蓄水池、智能灌溉系统构成一张巨大的“海绵网”,比科技更动人的是学生将每滴雨水变成“活教材”的奇思妙想。在这里,节水教育不再是黑板上的口号。

节水知识“活”起来

语文课上,学生创作《小水滴历险记》,用童趣文字记录雨水的循环旅程;数学课变身“节水实验室”,学生通过计算雨水收集效率、分析家庭用水数据,让课本与生活关联;美术课的节水主题海报设计大赛上,学生用画笔描绘“水与生命”的共生关系……在金地校区,节水教育打破学科壁垒,融入了日常教学的每个细节。

为了让节水理念从课本走进现实,学校还创建了特色课程“海绵校园的100个秘密”,教学楼前的樱花林成为节水实践的“活教材”。七年级(5)班学生何孟瑶参与设计了“雨水循环示意图”,“我们用收集的雨水浇灌樱花树,现在花开得特别盛”。

节水管理“智”起来

在金地校区,透水跑道雨天不积水,雨水快速下渗至地下;阶梯式花坛层层过滤雨水,最终汇入4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耐水植物与块石打造的生态景观,既美化环境,又实现“渗、蓄、净、用”一体化。校园的智能喷灌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发的“雨水监测小程序”可以实时显示蓄水量与水质,学生可以记录植物生长、水质变化,亲手参与“雨水花园”建设……“‘雨水花园’不仅是节水设施,也是学生观察生态的‘自然课堂’。”该校教师张帆表示。

科技让金地校区成为了会“呼吸”的校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振利介绍,学校的节水系统年收集雨水20000吨,相当于300个家庭的年用水量。收集的雨水经净化后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成为“天然水源”。

节水文化“动”起来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每滴水都能创造价值。”七年级(3)班学生高家琪说。不仅限于学生,节水教育从校园出发,还能形成“一人带动一家、一家影响一片”的涟漪效应。

学校洗手台旁张贴学生自创的节水漫画,食堂电子屏滚动播放节水标语,广播站每天分享“家庭节水小妙招”。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学生化身“节水监督员”,带动家庭制定《节水计划书》;节水宣传周期间,学生带着自制海报、手绘《家庭节水指南》走进社区宣讲。“孩子的节水热情,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家长张女士感慨。

“雨水不仅是资源,也是教育的载体。我们以‘节水教育’为舞台,将雨水变成‘教育活水’,形成一场生动的‘生态实践课’。”王振利表示,“当每个孩子都成为‘绿水青山小卫士’,当每个家庭都成为节水‘小枢纽’,我们离可持续的未来就更近一步。”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14日第2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