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宋楼印象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0:38 1

摘要:宋楼火烧当地俗称气火烧,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这种火烧选料精良,用上等面粉加入适量黄豆面,每个折六层。层层刷香油,经锅烙火烤而使内部气体膨胀为灯笼形,层薄如纸、香酥可口,每个重仅仅七钱。七钱到底有多轻呢?一个当地的笑话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说有个卖宋楼火烧的正

——夏津县宋楼经济中心镇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采风系列之三

文/迟磊

在县城生活了40多年了,但是对宋楼镇的印象基本上一直停留在宋楼火烧上,就像外地人对德州的印象很多还是停留在德州扒鸡上一样。

宋楼火烧当地俗称气火烧,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这种火烧选料精良,用上等面粉加入适量黄豆面,每个折六层。层层刷香油,经锅烙火烤而使内部气体膨胀为灯笼形,层薄如纸、香酥可口,每个重仅仅七钱。七钱到底有多轻呢?一个当地的笑话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说有个卖宋楼火烧的正在街上叫卖,突然来了一阵大风把火烧都给刮到了天上去了,(可能风筝火烧因此而得名吧!)行人都纷纷喊他快去追赶空中的火烧,此人却不慌不忙慢悠悠的说道:“不用着急,给我掉下两个火烧来就够本钱了!”笑话归笑话,但是宋楼火烧之轻之薄由此可见一斑。

相传宋楼火烧创制于清朝中叶,清同治四年曾作为贡品晋献京师,颇得宫禁后妃青睐。光绪二十五年夏,贡献光绪帝及西太后,曾得赏银50两。宋楼火烧可贮存3年而不变质。用开水冲泡滑腻可口,且易于消化。可切成细丝加精肉或鸡蛋焖烩,吃起来柔软松散,别具风味。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去探望病人,经常买一串用纸绳穿起来的宋楼火烧,既物美价廉又显得礼物丰厚,让人们乐此不疲。

今年的一个周末和文友一起去宋楼采风,却让我对宋楼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经过近40年来的快速发展,产业聚集,该镇现有时庄工业园、宋楼绿色纺织产业园两大棉纺织产业园区,有棉纺织企业110家,产能达到100万纱锭,占全县近三分之一,全市近六分之一,此等规模让人叹为观止。正是因为棉纺织的长足发展,所以宋楼镇先后荣获了“中国纺织名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

当我们走进一家去年新上的棉纺企业的时候,其自动化程度之高着实让同行的文友耳目一新,棉纺织产业是一直认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一个车间就会有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但是这里偌大的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几个工人,为数不多的工人也只是做着巡检设备的工作。整个车间宽敞明亮干净,以前棉纺织车间的高温高湿高噪音的情况在这里大为改观。引导我们参观的小老板刚刚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已经是第二代企业家的他自豪的介绍说:“我们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引进的德国、瑞士的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目前基本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当我们问及他棉纱的销路时,他说企业目前基本都是订单化生产,是和国内的先进的家纺或者服装企业签订的订单合同,所以不愁销路。

日到中天的时候我们准备离开时,漫步在宋楼的大街上,总感觉古镇的呼吸里藏着两重韵律。转过飘着火烧焦香的老街,忽有绵密的轰鸣漫过耳际,像春蚕食叶的细碎,又似江河奔涌的浑厚。十万纱锭在恒温车间里旋转,雪瀑般的棉条游走在金属轨道间,被编织成细若晨雾的纱线。二十年前还沾着泥土的棉花包,如今已蜕变成闪着丝光的高支纱,裹着物流的封签飞向四面八方。玻璃幕墙后的数字大屏上,经纬线交织的图谱明亮的跳动着,那些闪烁的光点,恍若古运河里重生的星斗。

在一个老榆木家具的展厅,裂着闪电纹的老榆木正诉说另一种新生。虬结的木纹里还嵌着明代的风沙,却在数控雕刻机的轻吟中舒展成流线型的茶台。黄河故道旁的三千棵古榆,以年轮封印着数百个春天的雨水,此刻正在智能除尘系统的气流里抖落沧桑。年轻的主播举着手机穿行在木香氤氲的展厅,镜头扫过复刻古画的屏风时,背景音里忽然混入旧年黄河的涛声——那些在电商平台上秒空的万字编号藏品,原是古木与光阴的和解。

这座被黄河改道雕刻过肌理的古镇,把沧桑都酿成了养分。老泥炉里蹦出的火星落入数控机床的瞳孔,织就跨越时空的经纬;古木的年轮裂痕里生长出智慧家居的芯片,年复一年地刷新着春天的定义。当日光再次抚摸棉纺园区的穹顶,那些穿梭在传统与未来之间的身影,正用沾着麦粉与木屑的双手,将宋楼的名字织进世界的经纬。而某个泥炉深处,新贴进的火烧正在膨胀,层层酥皮渐次绽放的声音,像极了时代裂变的絮语。

来源:奇幻喜鹊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