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米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而他的行书《提刑殿院帖》更是一件备受瞩目的佳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又被称为《衰老帖》,但存疑。这幅书法作品纵34.5厘米 ,横49.2厘米,是米芾致“提刑殿院”(龚夬)的书札 。
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米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而他的行书《提刑殿院帖》更是一件备受瞩目的佳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又被称为《衰老帖》,但存疑。这幅书法作品纵34.5厘米 ,横49.2厘米,是米芾致“提刑殿院”(龚夬)的书札 。
米芾的书法风格,用董其昌的一个“势”字便能精妙概括。当我们细细品味《提刑殿院帖》时,这种“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整幅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沉着而不滞涩,娴熟而不俗气,险绝却不怪异 。
从用笔上看,米芾堪称一绝。起承转合之间,顿挫分明,尽显用笔的精妙。比如“顿首”二字,虽有牵连之意却并不相连,似断非断,给人以独特的节奏感;“居何”二字则连而又带,一气呵成,展现出流畅的笔势。像“芾”“启”等字,蓄势而起,仿佛积蓄了千钧之力;“老”“人”等字露锋承势,锋芒毕露,充满了灵动之感 。而且,字的线条变化丰富,“所”字细若垂柳,却圆润遒劲,仿佛蕴含着无限的韧性;“文”字粗若巨鲸,丰腴厚实,展现出雄浑的力量 。这种粗细、刚柔的对比,让线条宛如跳动的音符,透露出一种音乐般的节奏感 。
再看布局,米芾更是独具匠心。他倚斜正侧,完全顺乎自然,没有丝毫的刻意与做作。书写时佐以侧锋,让整幅作品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态势 。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超迈飞动的气势 。观赏这幅作品时,仿佛能看到米芾挥毫泼墨的潇洒姿态,令人意气横出 。同时,我们还能隐隐感受到王献之那种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的影子 。不过,米芾并非简单地模仿,而是做到了遗貌取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黄山谷曾批评米芾书法,祝允明也认为米书有“狂狠”之习 。但在《提刑殿院帖》中,却看不到这些所谓的“弊端”,反而尽显平和、精妙,实为米书中的上品 。米芾为人“风神萧散、言辞清畅,为文奇险,不蹈前人轨辙”,同时又“恃才傲物,不拘绳检” 。或许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个性,才造就了如此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 。
《提刑殿院帖》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米芾艺术精神的体现 。它让我们看到了宋代行书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对米芾的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研究者,都能从这幅作品中汲取无尽的养分 。
图片来源于网络,旨在分享传播,转发仅为交流!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