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角,在历史上曾以航海和贸易闻名于世。今天的阿曼以和平外交和多元文化著称,但回溯千年,它曾是横跨印度洋与非洲东岸的庞大帝国。这片土地既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经历了殖民时代的冲击与现代国家的转型。 阿曼的历史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密不可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角,在历史上曾以航海和贸易闻名于世。今天的阿曼以和平外交和多元文化著称,但回溯千年,它曾是横跨印度洋与非洲东岸的庞大帝国。这片土地既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经历了殖民时代的冲击与现代国家的转型。 阿曼的历史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它东濒阿拉伯海,北扼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能源运输的咽喉要道。这种地缘优势使其在古代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也奠定了其帝国的物质基础。
阿曼地缘区位图↓
图:jrc.
与其他中东国家不同,阿曼在近代化过程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从乳香贸易到伊斯兰教伊巴德派的传承,从红砖堡垒到沙漠绿洲的灌溉系统,阿曼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文明的印记。 今天我们来解读阿曼的兴衰史,以及阿曼与自然环境互动、地缘政治博弈的历史进程,海洋文明又如何塑造了这个国家的坎坷命运。
阿曼国土面积约30.95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多样。在北部是哈贾尔山脉,最高峰沙姆斯山海拔3009米,形成天然屏障,阻隔了沙漠的扩张,也为农业提供了水源。在东部和南部沿海是巴提纳与佐法尔平原,为人口与经济的核心区。而在西北部延伸的鲁卜哈利沙漠,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沙漠构成了这个西亚国家的底色。
阿曼地形图,在这片土地上,满目的黄沙,只有在山地有些许的绿色↓
马斯喀特是阿曼的首都和最大的大都市,因为有山脉的庇护,水汽得以汇集,给大地带来一些稀疏草木↓
图:Mostafameraji.
阿曼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佐法尔地区,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夏季多雾,形成独特的热带草原景观。而在内陆绿洲,依靠古老的“法拉吉”地下水渠系统,支撑了椰枣种植与定居生活。
阿曼地形和主要城市分布图,可见大部分城市在北部和南部山脉一线,广阔的内陆人口稀疏↓
图:Carport.
阿曼国土北望,是霍尔木兹海峡,宽度在39至96公里之间,阿曼北端的穆桑代姆半岛与伊朗隔海相望,全球20%的石油运输经此通过,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历史上,阿曼船只可直达东非、印度次大陆与东南亚,其港口城市苏哈尔被阿拉伯地理学家称为“中国之门”。阿曼的地缘优势,支撑起繁荣的海洋运输和贸易往来,便利的海运也塑造着这个国家的历史脉络。
阿曼马斯喀特的维多利亚海岸和苏丹卡布斯港,这里不但停泊远洋货轮,驻泊的游轮也是海岸上的靓丽风景↓
图:dxr.
公元前2000年,阿曼佐法尔地区的乳香贸易已形成规模。古埃及法老用乳香制作木乃伊,罗马帝国以乳香为奢侈品。考古学家在乌巴尔遗址发现的商队驿站证明,阿曼是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的陆路枢纽。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后,阿曼人将阿拉伯三角帆与中国的指南针结合,发展出适合远洋航行的单桅帆船。公元9世纪,阿曼船队已抵达广州,瓷器与香料贸易催生了跨文明的交流,也逐步将阿曼历史带入帝国时代。
在1624年,纳西尔·穆尔希德统一阿曼部落,通过游击战术将葡萄牙人逐出马斯喀特,重夺印度洋贸易主导权。阿曼进入雅鲁布王朝时期,在一百多年间,阿曼进入帝国的黄金时代。1698年,阿曼舰队攻占蒙巴萨,建立桑给巴尔苏丹国,控制象牙与奴隶贸易。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北至波斯湾,南抵莫桑比克海峡。
阿曼帝国疆域范围,红色标示的区域即是阿曼帝国统治触达的地区,在印度洋西海岸,基本都是阿曼帝国的统治范围↓
图:A. AbdulMoneim.
在1740年代,阿曼在和波斯的战争中逐渐落于下风,雅鲁布王朝灭亡,在1749年,艾哈迈德·赛义德通过征战,统一阿曼,成立赛义德王朝,这也是阿曼帝国最后的辉煌时期。进入十九世纪后,阿曼将首都迁至桑给巴尔,打造“香料群岛”经济圈。1837年,阿曼商船队规模达2000艘,在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广阔海域纵横驰骋,为阿曼带来巨量的贸易利润。
阿曼帝国贸易路线,除了本土的贸易,阿曼的众多港口连通着印度、东南亚以及东亚的重要贸易口岸↓
图:OER.
在阿曼帝国全盛时期,其领土包括今阿曼全境、也门东部、阿联酋、卡塔尔、巴林、伊朗西南部、索马里东部、肯尼亚沿岸、坦桑尼亚沿岸、马达加斯加北部、科摩罗群岛等,是当时印度洋沿岸最强大的国家↓
图:ArnoldPlaton.
阿曼的统治依赖于海洋城邦联盟制,马斯喀特作为政治中心,掌控军事与外交;苏尔、萨拉拉等港口负责区域贸易;桑给巴尔则成为跨大陆资源整合的枢纽。这种分权结构在短期内促进了效率,但也为日后的分裂埋下隐患。
03 阿曼的新篇章到了赛义德王朝末期,阿曼国势逐渐衰颓,1856年赛义德苏丹去世后,阿曼本土与桑给巴尔陷入继承战争。1861年《英阿条约》将桑给巴尔划为独立苏丹国,阿曼本土与非洲领地分治,阿曼失去最重要的经济支柱。1870年,阿曼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治外法权,至19世纪末,阿曼海关、邮政均被英国掌控。
虽然20世纪初,波斯湾即发现石油,但阿曼主要油田直到1967年才投产。在此期间,沙特阿拉伯与阿联酋的崛起进一步削弱了阿曼的区域影响力。
波斯湾地区夜景,巨量的石油财富带来了繁荣的现代城市,夜色中最明亮的光线集中在南部和西部海岸线,科威特城、多哈、阿布扎比和迪拜等主要城市在那里脱颖而出,沿着扎格罗斯山脉脚下的北部海岸,亮度相对逊色,有几个较小的伊朗港口城市依次排列↓
直到1970年,卡布斯·赛义德发动宫廷政变,开启阿曼全面现代化。利用石油收入建设基础设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同时推行中立外交,摆脱英国控制。1973年,英国军队撤出阿曼。这些改革使阿曼转型为现代国家,也意味着阿曼的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帝国时代的所有烙印彻底终结。
阿曼的国家治理格局,以中北部地区为主,尤其是北部沿海地区,行政区划更为细密↓
图:Editor Socks.
然而,今天的阿曼仍保留着帝国记忆,在马斯喀特老城的米拉尼与贾拉利双堡,是葡萄牙殖民时期的军事遗存,佐法尔的乳香树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乳香的气息仍然是这个国度挥之不去的味道;而在东非斯瓦希里文化中让保有着阿曼元素,见证着几百年间跨印度洋文明的深度交融。
阿曼马斯喀特苏丹国国家博物馆,坐落于马斯喀特老城区,建筑融合了传统阿曼风格与现代设计,其中有单独的海洋与贸易展区,集中展现阿曼海上贸易大国的历史↓
图:Georg Karl Ell.
从阿曼的历史兴衰,我们看见这个曾经的海洋帝国的努力,它从中东的沙漠来到东非的草原,在与海浪的搏击中证明自己,即便是地缘小国,也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帝国伟业。
然而尽管拥有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地跨亚非两大洲,阿曼在技术变革的历史潮流中,仍然落下阵来,其中的得与失让人不胜唏嘘。
没有永恒的霸权,只有不断适应变革的文明。当印度洋畔马斯喀特的海风依然吹拂着千年古港,这座曾经的帝国都城,也在引领这个国度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