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永泰||那年,那月,那些事(六)买粮记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1:14 1

摘要:写这篇小作文时,想从网上找一个照片配图,找到了一幅拍于六七十年渭河渡口的照片,看了这个似曾相识的,与当年场景极为相似的图片,不禁怦然心动,思绪不由自主的回到了四十七年前的那次买粮食的场景中…。

写这篇小作文时,想从网上找一个照片配图,找到了一幅拍于六七十年渭河渡口的照片,看了这个似曾相识的,与当年场景极为相似的图片,不禁怦然心动,思绪不由自主的回到了四十七年前的那次买粮食的场景中…。

一,筹划买粮

那是一九七八年七月,我从部队退伍回来已经三个多月了,分配工作一事还没有音信,闲聊时母亲对我说,咱家里人口多,现在粮本上只有你爸,我和你三个人的口粮,你姐姐哥哥弟弟他们经常回家,粮食每个人都是定量供应,怕吃不到月底就断顿了,听邻居说渭河北麦子好买,那边管的不严,有空你去买些麦子回来咱磨点面,家里来人咱们吃饭就不紧张了。

六七十年代是计划济时期,城市居民口粮按职业定量供应,母亲是家属,粮本上每月27.5斤,父亲是35斤定量,副食品又极少,如果不在秋冬季节买些红薯,萝卜补充,那真是要饿肚子的。

听了母亲的话,我就赶快找人打听,听熟人说,我们家属院有个姓陈的女知青和姓蒋的男知青下乡后招工到北田公社街道的食堂工作,蒋同学我认识,他和我弟是同学,找到蒋同学家里,恰好蒋同学在家,给他说了我打算到北田买些麦子要他帮忙,蒋同学爽快的满口答应,他说我明天回去上班,回去后我想办法到农民家里给你买好放到我那里,三天后北田逢集,赶集那天你不要来,那天市管会的人抓的紧,集后第二天或第三天你来取走就行了。

二,渡船过河

按照蒋同学时间安排,北田集后第二天我骑上家里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一路向北前往北田取粮,从家里出发,顺着坑坑洼洼的小道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張庄村外的渭河渡口。渭河没有堤坝,顺着河边土台边的斜坡来到了岸边。推着自行车沿着搭在岸边的跳板上了渡船。那时候人们收入低,生活费用也低,渡船费单人一毛钱,自行车二毛钱,架子车过河费五毛钱。当年县域境内渭河上没有桥,渭河两岸人们来往全靠几个渡口的木船,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县域内才有了第一座渭河公路桥——新丰大桥。

渡船在艄工搬木舵咯吱咯吱声音里,在两个撑着竹蒿船工的应答声里慢慢的,从河南岸斜着向北岸缓缓划去。

在离北岸边还有二十多米的浅滩里船搁浅了,划不动了,船工放下三块木板,人们踩着晃晃悠悠的跳板,小心翼翼的下船,趟水走过这段浅滩,好在脚下泥沙瓷实,不费劲走上岸了。

渭河,在枯水期河道很窄,河水在二三百米宽的河床上蜿蜒向东流去,平静的没有一朵浪花,宛如一位含羞的少女,羞羞答答悄声无息的缓缓流淌。但是,如果遇到几十年一遇的洪水泛滥时,它就是狂羁无绊的洪水猛兽,涛声咆哮,浊浪翻滚,如万马奔腾,能冲毁河滩里的一切,淹没两岸的房屋,大片的良田。河床宽度能达到三四千米,水深二三十米,看了令人不寒而栗,恐惧生畏(1998年,2003年就出现了这样的大洪灾)

三,驮粮返程

下船后要走到所谓的堤坝上还有近一里多路,渭河滩上全是高低不平,起起伏伏的沙丘,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着,上头晒得人头皮发麻,下面沙滩上热气向上蒸腾着,人走在一步一个沙窝的地上非常吃力,使劲推着自行车绕过一个个沙丘,走到堤上土路时已经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上到堤上乡村小道,又朝西骑行了三四里路,到了北田公社街道,街道上冷冷清清,大太阳下没几个行人,没有打听,直接看到了这个唯一的国营食堂。车子停在门口,进门后只见一人趴在餐桌上打瞌睡,一看正是蒋同学,轻轻敲了两下桌子,蒋同学抬头睁眼一看是我,没有寒暄客套,他起身给我倒了一碗水,说了一声就到后厨给我去做饭了。

不一会端上来一大老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汤面条。我也没有客气,连汤带水连着干完了两大碗面条,我俩这才聊了起来。那时候面条便宜,(我记得西安火车站对面解放路的面馆素面是九分钱一碗,肉丝面一毛二分钱,)乡下可能还要便宜。

蒋同学给我说,给我买的麦子买好了,最近夏粮下来了,公社查投机倒把,贩卖粮食查的严,尤其是逢集赶会时,进入街道的几个路口都有人检查,有农民卖粮食,卖鸡蛋的,一是不准进入街道,二是查着买卖的当场就把物品没收了。

当时麦子价钱大概是三毛八一斤,我付了麦子的钱,蒋同学又替我谋划回去路线,他说,你原路返回不行,光是河堤到渡船那段松软沙土路你推车子就走不动,你从这往北走二里地,然后顺着一条村道直接往西走十多里就到了公路,上公路往南走,过耿镇直接就到了豁口,再怎么走你该知道吧,我点头答应。他交待我过村子时机灵点,看到有检查的,或路边有戴红袖标的提前绕路,假如万一躲不开,你就用我的名字,说你是知识青年,让他们到公社找我,公社里人我熟悉,千万不能让他们把粮食没收。我说这有点像是过去八路军过敌人封锁线的味道,他笑着说,不是吗,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你这私买粮食属于是黑市粮,是投机倒把行为,违法的,人家逮住没收你的粮食,你没有道理,说不过人家。

就这样,正午时分,顶着火热的太阳,我自行车后衣架上驮着五十多斤麦子上路了,一路还算顺利,只是快到高陵渭河大桥时有一个一里路长的大上坡路费劲了,硬是咬着牙一步一步把车子推上去了。

将近七十多里路,连骑带推走了五个多小时,虽说一路上提心吊胆,总算是顺利的把粮食买回来了。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渭河北买粮食。二个月后,我分配到陕南铁路工程单位上班,刚上班粮食定量标准就是45斤,从那以后,每月休假从陕南往家带大米成了我们这些工人的惯例。

没有多长时间,国家政策变化,工人买点粮食,农民卖个鸡蛋,再不用偷偷摸摸了,黑市粮,投机倒把这个词语也成了历史,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铁道兵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