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浪潮下:商家如何丝滑切入新模式,抓住新红利?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1:22 1

摘要:AI在过去几个月对我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了剧烈冲击。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精神状态很复杂。春节假期我正在新西兰度假,在买披萨的时候一个新西兰小伙子问我是不是中国人,说中国的DeepSeek很厉害。

AI平权,还差一份“路线图”

AI在过去几个月对我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了剧烈冲击。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精神状态很复杂。春节假期我正在新西兰度假,在买披萨的时候一个新西兰小伙子问我是不是中国人,说中国的DeepSeek很厉害。

那一刻恐慌大于惊喜。

当DeepSeek以颠覆性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我发现很多同行陷入了集体性存在焦虑——那些引以为傲的思辨能力和创作的独特性,在算法面前好像并非不可替代。

很多商家朋友也告诉我,他们既兴奋又紧张。新的红利正在出现,但怎么抓到这波浪潮?大部分人并不知道。

这两年有个词叫“AI平权”,技术的获取门槛大幅降低,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商家,都有了用上AI工具的机会。但用上AI和用好AI不是一回事。能用上AI工具,不代表能真正借助AI技术提升效率、创造更多价值。

这两年的AI平权呈现“技术普惠先行、路线图滞后的”的特点。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很多平台虽然通过工具和开源模型降低了技术门槛,但并没有给出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商家面临着很多共性课题,比如:如何才能丝滑地切入到新的模式?怎么做才能有节奏、有计划、有方向地进行迭代?新的生产范式到底是什么样的?怎么做才能获得实际增长?

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前段时间我专门去北京,和快手磁力引擎的AIGC产品负责人刘路录了一期播客。在和一线专业人士聊过之后,以上问题的答案渐渐清晰。

我想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都应该明白这一点:技术平权的本质不是人人都能用上大模型,而是回归到商业的原始颗粒度——生存和赚钱,让技术真正变成切实可用的生产力。

AI落地的务实性:从好用到实用

ChatGPT出来之后,国内大模型曾长期面临算力、数据、生态等挑战。直到DeepSeek展现出对标国际顶级模型的潜力,国内迎来了新一轮技术大爆炸。但微软CEO纳德拉曾公开表示,我们更应该关注人工智能是否正在创造现实世界的价值,而不是盲目追求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奇思妙想。

至少对于商家来说,AI的经济潜力比技术竞赛更有意义。他们需要的不是实验室里的AI,而是通过AI技术,找到一种新的生产范式。

这种新的生产范式是什么样的?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有位朋友在回龙观开了一家冰淇淋店,之前他并没有相关创业经验。刚开店三个月,每天手忙脚乱地处理订单、拍宣传视频、回复客诉,净利润率却不到8%。再这么继续做下去,眼看着就要成为《破产系列》主人公。很多人在创业之前做着赚大钱的美梦,真入局才发现——赚钱真难。

都不说什么商业模式、同业竞争、获利能力,效率问题就难住了很多人。这么多事情摆在那,没有经验的创业者根本忙不过来;多雇两个人成本又太高,利润率根本撑不住。

这个冰淇淋店老板是怎么做的呢?他没有在旧模式里瞎折腾,而是借助快手磁力引擎的AI能力组建了自己的“AI员工团队”,实现了生产范式的彻底迭代。

在引入AI工具后,他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他要自己剪宣传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上,花费很多时间把视频剪出来,发出去别人还不一定爱看。现在借助AI工具,这位小老板每天花几分钟就能剪出一条视频,发到平台上吸引了不少流量。

剪视频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只有一个老板在店,或只有三五个人的中小商家来说,是非常耗时间且无比困难的一件事。快手磁力引擎的开创平台大幅降低了这个门槛。剪视频的事情交给AI,商家可以把精力放在提供更好的商品、更好的服务上。

直播也是类似的道理,像冰淇淋店老板这样的中小商家,很多时候根本顾不上直播。雇一个员工专门做直播?不现实。但有了AI就不一样了,借助女娲数字人直播能力,可以不受人力、时间、地点的限制,大规模扩量。

那些有专业主播的大商家、大品牌,也可以借助数字人主播扩大直播范围、延长直播时间。过去一个人类主播只能介绍几个最热门的品,现在可以把几十个、一百个品全都放到平台上来,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从结果上看,在利用AI工具这个新生产力后,这位朋友的冰淇淋店从几乎不赚钱到7个月回本。短视频账号也累积了2万粉丝,积累了一批回头客。

除了视频和直播,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场景,就是数字客服。过去很多平台都有数字客服,但用户在体验后发现,数字客服“笨笨的”“不专业”“经常听不懂人话”。很多时候用户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还产生了反作用。

值得高兴的是,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正在让AI客服得以进化。

快手磁力引擎的AI工具已经接入了DeepSeek,AI客服、AI销售也可以具备行业专业能力、判断力和思考能力。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数字员工平台上建立自己的AI员工,把人类积累的经验数字化。

每家公司有每家公司的气质,快手自诞生就有踏实、务实的基因。所以在规划AI商业化应用的时候,更能站在商家的角度,思考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快手的思路不是鼓吹我的技术如何如何牛,用了之后能一步登天。而是踏踏实实地,先用AI技术把人效比拉到生存线以上,再进一步帮商家赚更多钱。

这样一来,商家可以真正把AI作为生产力,丝滑地迭代到新的模式。这样的思路不仅可以使商家获得实实在在的生意增量,还可以改变原有生态,为营销和电商业务整体找到更大的增长空间。

在“微迭代”中,迈向新世界

对于商家来说,这就是过去几年一直在期待的“新红利”。可能有人说,这些东西太复杂了,学习有门槛,我不行。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关键点,快手追求的不是让商家学AI,而是让AI成为提效工具。这种打开电脑就能用的能力建成后,一个夫妻店的战斗力可能会比一家成熟公司更可怕。

快手磁力引擎设想了一种AIGC的终极形态:未来每一个商家,都可以在一个AI人力市场里招聘自己的财务、剪辑师、客服等等员工,让AI技术为社会创造新的生产力。

在那天,大商家和中小商家的能力差异,很可能被抹平。

这又引发出一个新的问题,AI工具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效率的极致提升?还是替代人类?

在快手看来,AI工具化的本质是把人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转化为创造力杠杆,关键点在于找到人机协同的最优解。这样的思路,不是让AI成为替代人的工具,而是由AI接替一部分工作,释放出的人力用以实现价值更大化。

这种理念的核心在于找到“流程事务AI化,复杂决策人本化”的最优解。

比如在直播场景中,女娲数字人可以承担凌晨时段的标准化商品讲解,实现24小时开播,覆盖长尾流量,而真人主播则可以聚焦黄金时段的粉丝互动与情感营销。这种分工逻辑同样体现在客服场景,数字员工可以处理大部分售前咨询,通过多轮对话识别用户需求,真人将精力放在更复杂的后链路上。

这样一来,人类可以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情感联结、战略创新等高阶价值。这是快手磁力引擎做AI产品的初衷,也是技术平权的真正杀伤力。

同时我们要看到,这是一个逐步打破商家习惯的过程。AI技术的重要变革是掀桌式的,但AI对商业的改造不是核爆式的革命。快手的AI策略不是一瞬间让商家的经营模式从A转变为B,而是通过“微迭代”,带领商家逐步走向新的生产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快手磁力引擎采取一种渐进式的能力释放,比如“生成文案→选择数字人→优化素材→智能投放”分阶释放。

商家和打怪升级一样自然迭代,小步快跑迁往新的高地。在快手的AI战略中,“微迭代”并非妥协,而是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见。真正的技术平权,不是让所有商家瞬间跨越鸿沟,而是以更多人可承受的成本,让所有玩家都能登上技术红利的第一班列车。

左右滑动查看详情

面对新世界的勇气

老粉应该知道,4月份我们举办了“沈帅波和他的朋友们”第二季故事会,这一季的主题叫“AI与出海”。但那天我讲的核心词,是“面对新世界的勇气”。

对大多数人来说,AI背后的算力世界是一个新世界;对于商家来说,将传统经营、生产模式转变为新的范式,也是一个新的世界。随着AI产品使用门槛的不断降低,今天的命题不在于是否懂AI,而在于此刻有没有面对新世界的勇气。

商家拥抱AI新红利,最困难的那步不是怎么用AI,而是迈出第一步。

过去几年我们经常说,旧的红利已经消失,所以赚钱很难,做生意很难。现在新的红利终于出现了,AI列车飞速前进,在车下观望机会转瞬即逝。

或许应该早一点踏出最困难的那一步,尽快上车,选个好位置。

来源:进击的沈帅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