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从田间地头唱到非遗名录的湖南花鼓戏 如今花开正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1:16 2

摘要: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极具地方色彩的小戏,语言的生活气息浓厚,曲调优美动人。它源于田间地头的歌舞,早期以“一旦一丑”的地花鼓形式流传。不仅能演绎细腻的生活百态,也可呈现波澜壮阔的经典故事。历经200余年传承创新,这门地方艺术从乡间小戏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一起看

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极具地方色彩的小戏,语言的生活气息浓厚,曲调优美动人。它源于田间地头的歌舞,早期以“一旦一丑”的地花鼓形式流传。不仅能演绎细腻的生活百态,也可呈现波澜壮阔的经典故事。历经200余年传承创新,这门地方艺术从乡间小戏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一起看看湖南花鼓戏。

湖南常德周家店镇剧场锣鼓声响起,吸引了周边十里八村的戏迷,两个小时的演出,也让大家过足了瘾。

湖南常德鼎城区周家店镇村民 陈丽敏:以前小,不懂,跟着爷爷奶奶看,今天感受非常震撼,也很不同。音乐和环境都挺好,下次有机会我也会带着孩子过来观看,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杜美霜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13岁开始接触花鼓戏,表演善于突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无奈,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花甲之年她依然活跃在舞台上,每年参加“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超过百场,还致力于花鼓戏的传承与普及。

常德花鼓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杜美霜:传统的东西我们继承下来,一代一代这样传承下来,我觉得贵在坚持。我只要活到100岁,我就会坚持到100岁。

湖南花鼓演唱源于民歌,后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表演的“两小戏”。它借鉴地方大戏的表演模式,吸收各种艺术因素,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地方戏曲剧种。花鼓戏的音乐曲调基本上属于曲牌联缀体,同时又辅以一些板式变化。表演手段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歌舞风格。传统剧目以反映生产劳动、男女爱情、家庭矛盾等民间生活内容为主。

2008年,湖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花鼓戏不仅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符号,还走出了国门。

湖南常德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主任 刘阿林:我们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高中,包括大学,我们都进行了一些戏曲文化方面知识的传承。在我们直播平台上,差不多有来自八九个国家的粉丝,他们甚至在直播间说,等来中国向我们学习戏曲化妆,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各地“戏曲+旅游”的文旅融合模式也得到长足发展,不仅发展了戏曲,更带动了地方经济。

湖南常德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主任 刘阿林:守正的基础之上,我们一定要创新,比如唱腔也要进行创新,像一些地方小调把它融入进来,让它多元化,让更多的人都能够接受、喜欢它。

来源:色香味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