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和其他的零零后一样,喜欢刷TikTok、追剧,偶尔在焦虑或专注时咬咬指甲。这个习惯从她青少年时期就存在,撕扯指甲旁的皮肤对她来说稀松平常。
(图源:网络)
撰文 | 苏澄宇
审校 | Skin
23岁的悉尼女孩 Gabi Amoils 坐在急诊室椅子上,满脸“不可置信”。
图源:TikTok/@maccyandcheese
而起因只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动作:咬指甲。
她和其他的零零后一样,喜欢刷TikTok、追剧,偶尔在焦虑或专注时咬咬指甲。这个习惯从她青少年时期就存在,撕扯指甲旁的皮肤对她来说稀松平常。
她从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直到2025年2月,手指的异常让她警觉。
图源:TikTok/@maccyandcheese
起初,她也没太在意,只是用热盐水泡了泡手指。但第二天开始,手指变红、肿胀,疼得发麻。到第五天,她实在忍不了,前往全科医生诊所求诊。
医生看后告诉她,这是典型的甲沟炎(Paronychia)——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手指感染。
图源:TikTok/@maccyandcheese
在撕咬指甲的时候,会导致微小的伤口或裂缝。这些伤口破坏了指甲折与指甲板之间的保护屏障,为细菌或真菌提供了入侵通道。
而口腔中常携带大量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各种其他厌氧菌。当这些细菌通过撕咬指甲的伤口进入皮肤时,就容易引发感染。
根据2020年的研究,确认咬指甲是急性甲沟炎的主要诱因,而其中儿童和青少年风险最高。
当然,Gabi 这绝不是最严重的,下面这位差点把命丢了。
2018年,28岁的英国男子Luke Hanoman因长期咬指甲引发严重健康危机。他在紧张时习惯咬指甲,某天不小心咬掉指甲旁一块皮肤,当时只觉得有点痛,未在意。
图源:Jamie McDonald
几天后,他开始出现流感类似的症状:冷汗、发抖、发热,手指肿胀得像个小气球,疼痛难忍。他试图靠睡觉缓解,但母亲发现不对劲,紧急呼叫医疗热线。医生要求他立即去急诊室,诊断结果令人震惊——他的手指感染已发展成脓毒血症(sepsis),一种可能致命的系统性感染。
细菌一开始通过手指损伤进入血液,触发全身炎症反应。这是脓毒血症的起点,这时候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IL-6、TNF-α),导致“细胞因子风暴”。
另一个咬手指咬出事的案例 图源:tiktok
细胞因子风暴引发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微循环障碍,减少器官供氧,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Luke出现发热、寒战和冷汗,说明这就是脓毒血症的早期症状。
脓毒血症是身体对感染的极端免疫反应,导致全身炎症失控,可能损伤组织和器官。它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发。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脓毒性休克(septicshock),即血压急剧下降,器官衰竭,病死率更高。
幸运的是,及时的抗生素治疗让他逃过一劫,住院观察24小时后康复。医生警告他,若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Luke在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说:“这次经历让我彻底戒掉了咬指甲的习惯,我再也不想冒这个险了。”
图源:giphy
心理学家认为,咬指甲不仅是习惯,还与一些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焦虑水平较高的人更容易咬指甲,尤其在面对考试、工作压力或社交场合时。前面Luke提到他在工作紧张时会不自觉咬指甲,像是“给大脑放个假”。
无聊时,咬指甲可能成为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专注时(如看剧、写作业),它可能帮助集中注意力。研究发现,咬指甲在单调或高专注任务中更常见,类似一种无意识的手部动作。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身体聚焦重复行为(BFRB),与强迫症或拔毛癖类似。
虽然咬指甲的心理根源因人而异,但核心都在于情绪调节和习惯自动化。心理学家将咬指甲归类为“自我刺激行为”(self-stimulatory behavior),类似婴儿吮吸拇指,提供短暂的安慰。长期来看,这种行为可能变成自动反应,即使没有明显触发因素也会发生。
图源:giphy
下次你想咬指甲时,可得好好想想了。咬指甲不仅可能毁了你的指甲,还可能让你在急诊室里“咬牙切齿”。
参考资料:
[1]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an-reportedly-almost-died-biting-nails-sepsis-infection-2018-5[2]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conditions/onychophagia-nail-biting[3]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44307/将“把科学带回家”
来源:万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