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顶首富’沦为阶下囚,胡雪岩的兴衰史令人无尽感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2:19 1

摘要:在皖南绩溪与杭州临安之间,有一条风光绮丽的徽杭古道,经由此条古道,徽商得以开拓贸易,走出山村,走向江南,走向世界。巨商胡雪岩少年时也曾肩挑背扛,经由此古道至杭州谋生,最终脱颖而出,叱咤于商场之上。清代徽商与权力结合最为紧密者,当为胡雪岩,乃至其被人称为“红顶商

在皖南绩溪与杭州临安之间,有一条风光绮丽的徽杭古道,经由此条古道,徽商得以开拓贸易,走出山村,走向江南,走向世界。巨商胡雪岩少年时也曾肩挑背扛,经由此古道至杭州谋生,最终脱颖而出,叱咤于商场之上。清代徽商与权力结合最为紧密者,当为胡雪岩,乃至其被人称为“红顶商人”。

胡雪岩,本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少年时至杭州,在钱庄中打杂役。学徒期满后,胡雪岩先是在钱庄中当伙计,后升为跑街(销售)。有一种说法以为,胡雪岩的第一桶金来自阜康钱庄的馈赠。胡雪岩嫡曾孙胡亚光《安定遗闻》记载:“肆主于姓,无子,爱公勤敏有胆略,颜器重之。疾革时⋯⋯即以全肆赠之,数不逾千金。”

此说出自胡雪岩后裔,可能对其祖先加以美化。清人段光清在《镜湖自撰年谱》咸丰十年(1860)正月记录云:“有起于钱铺小倌姓胡,名墉,字雪岩者,骗人资本,此时已自开钱店,与官场人往来。”段光清曾长期在浙江任职,对浙江政商两界有较深了解,此记录所云“骗人资本”,大约指阜康钱庄落于胡雪岩手中之事,其中内情,已不为外人所知了。

胡雪岩初有资本后,为了在商业领域取得进一步拓展,必然要在官场上有所倚仗,他的倚仗就是王有龄。一说认为,胡雪岩结识王有龄在1848年王有龄署浙江仁和县令之前。在咸丰朝的乱局中,王有龄步步高升。咸丰七年(1857),两江总督何桂清奏调王有龄为江苏按察使,再升布政使。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围攻杭州,王有龄由江苏驰援,太平军退去后,王有龄升为浙江巡抚。

王有龄知道胡雪岩的能耐,便将粮饷事宜交给他办理。1861年,太平军进攻浙江,胡雪岩受王有龄之托,至上海向洋商购买军火、粮食。在杭州失守前一个月,胡雪岩运送粮食、军火前往杭州,但杭州被重重围困,无法进入。当年十二月,杭州被太平军攻克,王有龄自缢身死。此时,左宗棠正奉命从江西援浙,朝廷命他继任为浙江巡抚。胡雪岩当即奔赴江西广信,至左宗棠军中拜谒。此行胡雪岩携带了大礼包,献上此前采办的粮食、军火,得到左宗棠赏识,受命办理粮台与转运局务,左宗棠认为:“以浙江之绅办浙江之事,情形既熟,呼应较灵。”

同治二年(1863),左宗棠任闽浙总督,仍兼浙江巡抚。同治三年二月,左宗棠收复杭州。在此期间,胡雪岩全力为左宗棠办理军粮、军火等事宜,一度还为左宗棠联系法国驻宁波舰队军官德克碑,组建由外籍人士组成的“常捷军”。左宗棠在浙江的一系列战事中,常捷军及西方军火帮助极大。左宗棠认识到洋人枪炮的威力,后来西征时大力引进新式武器,并支持洋务运动,设局造船,以富国强兵。

同治三年,左宗棠攻入杭州,城内残垣断壁、尸骸遍地,于是委托胡雪岩收殓尸骸。胡雪岩又帮助左宗棠筹集银两、白米,从事各种善后事宜。同治四年(1865),左宗棠至福州后,上奏请调数人入闽,以资赞助,其中之一就是胡雪岩。胡雪岩在福建继续从事军火粮秣事宜,左宗棠说:“迨臣自浙而闽而粤,迭次委办军火、军精、络绎转运,无不应期而至,克济军需。”左宗棠将福州船政局交给胡雪岩办理,由胡雪岩向法国洋行购进造船机器,五年之后造出了十余艘轮船。

胡雪岩原是江西候补道员,左宗棠担任闽浙总督后将他调到福建,屡次保举。胡雪岩打通政商两途,号为“活财神”。他生活豪奢,广纳美妾。对胡雪岩,舆论褒贬不一,有人夸奖他“性好善,里中善举义事,皆力为之”,有人指责他“荒淫奢侈”。左宗棠在给儿子左孝威的信中,谈及胡雪岩的私人生活:“至其广置妾媵,乃从前杭州未复时事。”不过左宗棠对胡雪岩好色,并没怎么在意,只是告诫儿子,既然知道此事,“但不宜向人多言,致惹议论”。

同治五年(1866)八月,清廷任命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先后平定捻军和陕甘回民军。但新疆仍被阿古柏等占据。在军机大臣文祥的支持下,朝廷最终决定收复新疆,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光绪三年(1877),左宗棠消灭阿古柏,驱逐白彦虎,收复新疆。

左宗棠西征的军饷,全赖东南各省关协款接济。胡雪岩全力为左宗棠的西征提供支持,军饷遇有缺乏,胡雪岩则出面筹集,预借各国银行款项,如果借款延误,则向华商筹借巨款填补。胡雪岩在上海与各国银行商讨借款,前后六次,合计1595万两。光绪四年(1878),左宗棠认为:“催领频仍,转运艰险,多系胡光墉(胡雪岩)一手经理”,“此次新疆底定,核其(胡雪岩)功绩,实与前敌将领无殊”。

不仅如此,胡雪岩还担任上海采办转运局委员,在沪采办各种新式武器。西方新式武器到上海后,胡雪岩亲自察看,了解其性能,以合适的价格采购,送至前方,这对左宗棠西征胜利起了巨大作用。左宗棠曾夸赞:“关陇、新疆速定,虽曰兵精,亦由器利,则胡光墉之功,实有不可没者。”

充足的款项、先进的武器,是左宗棠西征取胜的关键,使中国解决了严重的西北边疆危机。

左宗棠西征时还不忘建立洋务企业。光绪三年,为创办甘肃织呢总局,左宗棠命胡雪岩采购织呢机器。胡雪岩与德国泰来洋行接洽,采购全套织呢机器及蒸汽发动机,又聘请德国技师去传授技术。光绪六年 (1880),甘肃织呢总局在兰州开工生产。左宗棠在肃州开设金矿,采金机械也是胡雪岩所采购。

西征之战,胡雪岩为湘军出了大力。由于左宗棠的提携和保举,胡雪岩“官至江西候补道,衔至布政使,阶至头品顶戴,服至黄马褂,累赏御书”。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上奏,请赏加胡雪岩布政使衔。布政使为从二品,顶戴可用红珊瑚,故胡雪岩被称为“红顶商人”。光绪四年 (1878),左宗棠特意为胡雪岩上奏,“破格优奖,赏穿黄马褂,以示优异之处”,黄马褂只有清廷最为亲信之人方可获赏。

虽然胡雪岩与左宗棠保持了密切的政商关系,但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金钱瓜葛。有时涉及亲戚师友之类的事务,左宗棠会出面请胡雪岩帮忙。同治三年(1864),左宗棠因侄女来浙江,路过上海,请胡雪岩予以关照。同治十三年(1874),左宗棠老师温葆深致仕,将养廉银万余两存在阜康钱庄,左宗棠特意致信胡雪岩,请加以关照。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左宗棠西征时,胡雪岩送去各类礼物,左宗棠会收下土产,退回贵重礼物。

左宗棠西征,军费在一亿两以上。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不得不依赖于对外借款。胡雪岩在西征之中出力甚巨,但外界骂声颇多,主要也是因为他主导的借洋债。

当时外国银行的普通借款,年息在三厘半至四厘,据曾纪泽记录,胡雪岩借款利率在八厘左右。借款利息高昂,接近借款总数一半,胡雪岩从中谋取私利甚丰。当时舆论对这般借款多有批评,认为此举不啻饮鸩止渴。光绪五年(1879),曾纪泽论及借款时认为:“奸商谋利,病民蠹国,虽籍没其资财,科以汉奸之罪,殆不为枉。”

虽然外界对胡雪岩借款有各种非议乃至谩骂,但左宗棠知道,没有胡雪岩的借款,就没有西征的胜利。左宗棠只能鼓励他。光绪三年(1877),左宗棠致函胡雪岩:“此次成借,极费心力,感荷之至。”“频年支持西事,全借沪局转馈之功,天下所共知者。”

胡雪岩鼎盛时期商号遍及全国,有资产千万两白银,连清政府都要借助他的财力。他涉猎的产业甚广,当时最能赚钱的生意,诸如生丝、粮食、茶叶、房地产、药铺、当铺、钱庄等,他几乎全部插足,无一不及。胡雪岩以钱庄起家,在全国各地开设有多家钱号,所开当铺也有20余家,众多官商以巨资寄存于胡氏庄号。

丝业贸易是江浙出口大宗,鸦片战争后被洋商把持。光绪元年(1875),左宗棠写信给胡雪岩,谈及丝茶贸易:“近与俄人谈及伊国意在销售湖茶及川丝(湖丝)、大黄等物,若能办通,亦中国一利源也。”在官方授意下,胡雪岩用手中的资本投资丝业等出口贸易,与西方商人竞争。胡雪岩介入后,一度打破洋商垄断,“市值涨落,国外不能操纵,农民咸利赖之”。

虽然胡雪岩投资一系列产业,并协助左宗棠办理过洋务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但他的眼界仍然是中国传统商人,他的主业也是传统商业行为。发家之后,除了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商业投机外,胡雪岩在上海、杭州等地用巨额资金建造了各式豪宅。胡雪岩还在农村大量购置土地,拥有田地万亩,他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自己则坐收地租。

胡雪岩虽然与西方人打过交道,也帮助左宗棠采购了大批西方武器,但他本人对近代企业表现出一种近乎本能的抵触。他以“畏洋商嫉妒”为借口,拒绝李鸿章投资轮船招商局的邀请,又以政府抵制为借口,拒绝与怡和洋行合办“机器棉纺织公司”。在胡雪岩破产之前,尽管缺钱,他却拒绝将手中持有的大批蚕茧卖给新式机器丝厂。

光绪九年(1883),胡雪岩投资丝业贸易失败,囤积大量货物,手中资金紧张,不想清廷不但不帮忙,反而落井下石,导致胡雪岩商业帝国崩盘。上海道道员邵友濂通过胡雪岩担保,向外商借了一笔款项。款项到期时,恰逢胡雪岩丝业贸易失利,邵友濂趁机不肯支付本息,成了压垮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一说认为,李鸿章想打击左宗棠的亲信胡雪岩,命邵友濂故意拖延款项,予胡雪岩更大压力。外商乃向担保人胡雪岩追讨本息,“风声四播,取存款者云集潮涌”,导致阜康钱庄在各地分号挤兑压力加大。

在胡雪岩爆雷之前,光绪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两江总督左宗棠乘船至上海与他相聚,早晨九点钟时,胡雪岩登船拜见,双方叙谈良久,至十点钟,左宗棠登岸拜客。上岸之后,左宗棠又去后马路粮台局拜会胡雪岩,两人聚谈片刻。不过两人所谈内容已不为外人所知。此次会面时,胡雪岩尚在苦撑,一度还为淮南盐场堤坝工程捐银31000余两。

十月初六,杭州阜康钱庄面临倒闭危机,因得到浙江布政使帮忙,才勉强支持下来。但风声传出,存户纷纷涌至上海阜康钱庄提款,胡雪岩已无法应付。十一月初二日,上海阜康钱庄倒闭,两天后北京阜康分号倒闭,此后镇江、宁波、杭州、福州、南京、汉口、长沙等分号也相继倒闭。

阜康钱庄业务遍布全国,也经营官款解送、官款生息等官方业务。据统计,胡雪岩亏欠官款共计银160余万两,涉及江、粤、闽各海关解京饷银、福建汇解边防经费银、两江办军火银、上海道署公款银等。

阜康钱庄破产后,清廷令闽浙总督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清理阜康钱庄的公私款项,并查明其资财。十一月二十七日,御史延煦奏称,阜康号牵涉官私款项数百万,为害不止一方,建议将胡雪岩先革职,解交刑部监禁,迅速追回所欠公私款。

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清廷决心严行追究胡雪岩的罪责。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令两江总督左宗棠:“饬提该员(胡光墉)严行追究,将亏欠各处公私等款赶紧逐一清理。”左宗棠虽与胡雪岩关系密切,但此时也不好维护,于是下令将胡雪岩提至南京,由藩司梁肇煌提讯。胡雪岩至金陵不久,即乘坐小火轮船,于十二月二十一日午后返沪,船泊铁路大桥。

光绪十年(1884)正月,梁肇煌将调查详情禀报左宗棠,建议将胡雪岩的典当作抵,偿还官款,所欠私款则以店铺衣饰作抵。据此,左宗棠上奏,请将胡雪岩名下商号关闭,以资产抵偿所欠官款。

在胡雪岩商业帝国崩塌的过程中,未见到左宗棠出手帮助。胡雪岩虽然取得左宗棠授意,从事丝业贸易,但这终究是商业行为,左宗棠不可能动用官帑为他买单。且左宗棠与胡雪岩的政商合作,乃是为公;如果左宗棠介入,则是言私。左宗棠素来刚正,自然不会以私害公。

中枢之中,户部尚书阎敬铭对胡雪岩极为反感,认定其人“出身市侩,积惯架空罔利,最善交结官场”,于是出手绞杀。四月,户部认定胡雪岩在西征借款中存在不当得利,要求偿还十万余两“行用补水”,由浙江巡抚追缴,同时令人查明胡雪岩有无隐匿资产。行用补水,是向外借款时给洋商的各类中介费,装运时的水脚、保险等各类费用。此类费用,当初是左宗棠核准,于户部报销。此时户部刁难,使左宗棠很是难堪,于是出面为胡雪岩解释,请免除追缴。

此年左宗棠因为眼疾,清廷赏假四个月,离任养病。继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荃对追索行用补水大为不满。曾国荃认为,此笔费用乃是因公支用,不是侵吞,且根据户部章程已经报销,故而请户部不要追缴。虽然左宗棠、曾国荃再三为此辩护,但户部不给面子,继续追索这笔费用,并给出理由:“既未奏咨立案,均系不准支销之款。”

光绪十年五月,浙江巡抚刘秉璋查抄胡雪岩家产,以抵所欠各省公款。胡雪岩名下钱庄、典当,所有货本、器具、屋基,收缴抵偿。元宝街胡家房宅、胡庆余堂资产也被查抄,赔抵欠款。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至此彻底坍塌。

在清末大变动的时代中,胡雪岩以敏锐的眼光把握住一次次商机,并结交官员,上通下达,成为红顶商人。但此时的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只有采纳新的技术与新的管理方式,方能在商业领域立于不败之地。胡雪岩却逆时代而行,其最终失败是必然的。

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十一月十二日,经户部尚书阎敬铭奏请,将已革道员胡雪岩拿交刑部,从严治罪,可他已于此月初一日病逝。杭州知府与仁和、钱塘两县前去查看,只见棺材停放在堂。询问家属,才知所住房屋系租自朱姓,元宝街胡家园林宅邸早已变卖抵账。经官方逐一细点,只有桌椅板凳等家具,别无贵重之物,家属称:“所有家产前已变抵公私各款,现今人亡财尽,无产可封。”至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刘秉璋才从胡雪岩最后余产中将判赔的官款余额追齐。

来源:为了历史指标全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