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外贸小老板开始涌向旅游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2:24 1

摘要:我有个大学同学小美,人长得漂亮,脑子活,英语又好,一毕业就放弃了新闻理想,回浙江做外贸去了。

出口难,转行更难。

栏目 | 文旅商业故事

领域 | 旅行社、酒店业

01

我有个大学同学小美,人长得漂亮,脑子活,英语又好,一毕业就放弃了新闻理想,回浙江做外贸去了。

几年前,小美凭着聪明劲儿,在Temu、Shein上拼下不少单大生意,迅速做成了美国市场上几款玩具的最大供应商之一。

那时,我常看她在朋友圈晒各种全球参展照,粉红色的保时捷和新办公室的奢华装修,眼见她在外贸圈闯出一片天地,我也一度以为小美会一直这么顺风顺水下去。

但最近,小美的朋友圈更新开始变得安静了,偶尔跟我交流几句,能感觉到她在思考什么。

前两天,中美宣布暂停实施部分新增关税,我第一时间给她发消息说:“恭喜啊,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小美却没太兴奋,只回了一句:“争分夺秒出完这一波美国客户的货,想转型做点别的。”

然后,她试探性地问,“浩熙,你说要不我转行做游学得了?”

我愣了一下,小美一直是那种稳扎稳打的人,怎么突然这么急了?

终于,在一次长时间电话聊天中,我才明白她最近的困境。

曾经,小美是把美国800美元以下包裹“小额免税”政策玩得炉火纯青的一批人,而现在,她也是被特朗普关税政策打击最狠的同一批人。

她说,最近一个月美国的订单急剧下滑,出口关税简直像压在她肩上的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

小美很担心这个中美谈判的90天窗口期过去后,关税又加回来了,所以想多找条路看看,原话是“这关税数字过山车一样,心脏可真承受不了。”

同时,受之前订单下滑、关税高企影响,义乌很多外贸公司都在转型,小美也动了念头,她想起去年年底开始,义乌游学团生意火了起来。

啥是“游学团”?

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带着学生团,专门去义乌探店、参观工厂,甚至搞讲座和沙龙,帮助那些想了解市场、选品、采购的年轻人快速进入外贸领域。

小美看到身边不少人靠这门生意赚到了钱,心里也开始盘算,“旅游这一行,门槛应该不高吧?是不是只要有人脉就能做?”

我沉默了一下,只反问她一句:“你觉得现在这种高度不确定性下,还有很多人急着想在义乌学习怎么做外贸生意吗?”

电话那头,小美叹了口气,“是啊,连我自己都想撤了……”

02

同样焦虑的,还有小帅。

小帅喜欢旅游,是旅界的老读者,做婴儿车出口美国生意十几年了,按理说日子过得还行。

但最近,他也越来越看淡外贸这个行业。

小帅跟我说:“熙少,你记不记得7年前中美也发过一份暂停加征关税的联合声明,结果才过了10天,特朗普就翻脸不认人,又开始加税。我算是看懂了,关税涨跌全凭他一张嘴,喷喷唾沫值几个钱?”

“还有现在这几天,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万一破7,那出口利润又得缩水。”

小帅听得半信半疑,说他看五一旅游数据都挺好的啊,和疫情前已经很接近了,找个热门城市投个酒店那不赚翻了啊?

我说,这肯定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酒店投资是一门技术活,今天能赚钱的好多也是经验堆出来的,否则一个几千万扔进去,听不见个响,这么多年做外贸的钱不都打水漂啦?

小帅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最后感慨道:“我们外贸人做酒店终究得先好好调研一下。”

小美和小帅并非个例,蝴蝶扇动翅膀,风暴已经悄悄在远处积聚。

这几天我还和一个做抖音运营的朋友聊天,发现了一个新动向:

今年起,越来越多原本做服装、日用品直播的抖音主播竟然也开始扎堆卖机票、卖酒店、带旅游团了。

零售卷到头,直播转向了酒旅,看似风口,实则暗流涌动。

03

外贸人为什么纷纷涌向旅游业?其实背后原因很简单。

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出口生意卷到快窒息了。

这场关税战打下来,很多工厂老板都明白了:以前是“世界需要中国”,现在是“自己才最需要自己”。

但我也曾经问过小美、小帅这些想转型的朋友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转做内销?”

朋友们只是苦笑,这一次,轮到我成外行了。

小帅说,"哥,出口转内销?你知道一辆出口美国卖300美元的婴儿车,国内只卖三百块人民币吗?利润差了快十倍啊!"

中国制造了美国绝大多数的婴儿车

更扎心的是,在全球消费格局中,美国3.3亿人口,贡献了7.4万亿美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越整个欧盟,而中国,尽管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但总消费力仍然有巨大差距。

小人口大市场,才是真正的吸金体质,当出口的高利润没了,关税一刀切下来的,不只是订单,还有外贸小老板的信心。

但另一边,旅游业这两年看起来却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年“五一”假期,我国旅游消费热度再创新高,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总体来看,酒店行业艰难爬坡,但供需逐渐恢复,旅行社艰难重生,踩着行业地雷蹦跶,民宿苦哈哈卷价格,但总还有一口气,每逢五一、国庆,各大景区数据蹭蹭上涨,新闻媒体一片叫好。

全靠同行衬托的旅游人常常自嘲一句:“要不是其他行业太惨,我们旅游人哪有资格显得‘还行’?”

事实上,对很多外贸小老板来说,旅游业的门槛看起来又特别“低”:

不需要太重的资产投资(相比工厂流水线,简直轻资产天堂);

不需要太复杂的供应链体系(觉得就是卖机票、定酒店、租个车队)。

看起来,旅游业就是一块松软又香甜的蛋糕,但真相是:这块蛋糕表面撒了糖霜,下面埋着刀片。

04

小美和小帅这样的外贸人涌向旅游业,未来会成为普遍现象吗?

从宏观角度来看,答案是很有可能

因为未来十年,中美之间不太可能回到过去那种你侬我侬的蜜月期了。

虽然从经济角度看,中美完美互补,一个生产,一个消费;一个制造业强大,一个服务业发达,但不幸的是,经济追求财富,财富无限,故经济可以正和博弈;政治争夺权力,权力有限,故政治多是零和博弈。

而中美之间现在互为制度性对手,我们在瑞士的确谈出了一个能想象到的最好结果,可当生意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稳定便成了一种奢侈。

总之,当两个超级经济体同时将对方视作“最主要威胁”,彼此的贸易空间、资本流动必然会进入动荡期。

于是,作为棋盘上的一粒小卒,普通外贸人只能随波逐流,听天由命,看天吃饭,很多外贸人注定需要另寻出路,旅游业确实有可能成为就业蓄水池。

而旅游业呢?虽然早已经过了最困难的疫情寒冬,但真正想扎根下来赚钱,却也远没有外贸人想得那么简单。

你开个酒店,可能要对抗的不只是同行,还有集团抽佣、OTA调价、客户差评。

你搞个旅行社,可能今天招来几十个客户,明天就因供应商出事被集体投诉。

你做个民宿,可能刚装完修,资金链撑不住了。

更别提,还有一个更深的无奈:外贸靠的是“世界变大”,旅游靠的是“口袋变厚”。

眼下中国老百姓的钱包也没那么鼓,指望靠单纯增加人流量来躺赢,是极其危险的想法。

所以最后,我只能送给小美、小帅那些想从外贸跳进旅游业的朋友一段话:

世界在变小,生意在变难。你若只是换个跑道,但心态和认知没变,那等待你的,只会是另一场慢慢加速的淘汰赛。

因为不是每一段出海梦醒后的迷途都能靠转行来圆满,正视现实,比一腔热血更重要,否则跨行不是换条河流,而是换了片风暴海洋。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第一批外贸小老板想做旅游了?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来源:旅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