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官宣:三年时间在南京中小学100%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2:10 1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的重大工作部署,适应人工智能为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打造数智驱动的“AI+教育”改革发展新生态。5月9日,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的重大工作部署,适应人工智能为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打造数智驱动的“AI+教育”改革发展新生态。5月9日,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聚焦师资队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教育治理等重点领域,针对不同学段和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实施路径,致力于构建全要素融入、全学段覆盖、全链条贯通的改革生态。

《方案》提出到2027年总体目标是:形成国内一流、江苏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实践模式。其中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关键词是“率先普及”,即在全国率先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高等教育的关键词是“一流”“突破”,即打造一流人工智能学科专业集群,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支撑体系的关键词是“能力”“水平”,即建成国内一流的算力平台支撑能力,提升教育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基础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聚力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样态。明确将启动研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导意见,分类指导并逐步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充分发挥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省级人工智能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并针对农村学校和特殊教育,实施“AI 教育普惠计划”,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引导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变革。强调支持高校聚焦江苏“1650”产业体系,校企共建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实践基地、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共同体,将人工智能核心技能融入专业课程,积极开发“岗位能力+人工智能能力”的模块化课程,推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加强“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大力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要求高校要依托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学科交叉中心、品牌专业等平台项目,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若干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集群。同时依托省级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平台,推进本研贯通培养和“人工智能+其他专业”的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打造“人工智能+”育人场景和优质课程资源,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创新型、技术型人才。

下一步,江苏省教育厅将构建"1+ N "改革工作体系。抓紧研究出台各领域、各学段具体的行动计划(意见、方案等),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色、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工作体系;启动相关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省级人工智能实验区和实验校,在高校遴选一批人工智能助教、助学、助管、助评案例,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各学段的融合使用;部署各地各校贯彻落实。鼓励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抓好《方案》各项举措落地生效,定期开展总结分析,全面梳理、分析、交流建设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模式,争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进南京择校家长群

获取更多考试升学信息

发布会上,

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潘东标

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方案》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出,要研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请问各地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哪些侧重点呢?

4月15日,南京市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包括六大目标、八大行动。这个行动有7个特点:

一是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成立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由全国高校、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企业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汇集市教育局12个处室和直属单位的力量,统筹推进全市的人工智能教育工作。

二是整体推进。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教育既包含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也包括人工智能在教、学、管、评、研、育等六个方面的应用,应当做到学用结合。同时,学生、教师、管理者的人工智能素养是不可分割的,需要整体规划,整体推进。

三是一校一策。我们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在中小学100%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面对中小学在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我们决定从实际出发,构建南京特色的“五多”课程体系,即多层次、多学科、多场景、多渠道、多形式,一校一策,灵活机动地组织人工智能教育。如鼓楼区召开全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明确从今年秋季起,全区中小学将全面开启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到明年9月前实现全覆盖。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和薄弱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保障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是队伍支撑。实施“AI领导力”培育计划,对中小学主要负责人开展全覆盖的专项培训。开展“十百千万十万”工程,提升全体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即对全部的10万名中小学教师开展人工智能通识培训;对1万名教师分学科、分领域、分层次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专项培训;培养1000人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能力卓越的100名首席教师;成立10个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

五是科研引领。实施“AI赋能计划”,定期开展展示研讨活动。计划发布以来,已举行5场活动。在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增设“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课题,聚焦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等关键重难点问题,引导教师深入开展系统性研究。

六是场景革命。借助产学研用联合体,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水平智慧校园建设,打造百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力教学管评研育,打造“AI+教育”新生态。

七是国际视野。设立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国际合作专项“哪吒计划”,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教育在伦理与安全管理方面的水平。

南京将坚决落实江苏省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模式,为中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特色鲜明的南京智慧和南京方案。

来源|南京教育发布

升学考试、择校政策

来源:美好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