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莱阳市谭格庄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功培育草莓专业种植村40个,种植专业户超2300户,大棚数量高达3600余个,日平均草莓交易量已达到30余万斤,在党支部领办的草莓合作社联合社的推动下,草莓育苗、栽培、采摘、收购、运输等全产业链得以完善,全力打造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董健 通讯员 姜苏育)近年来,莱阳市谭格庄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功培育草莓专业种植村40个,种植专业户超2300户,大棚数量高达3600余个,日平均草莓交易量已达到30余万斤,在党支部领办的草莓合作社联合社的推动下,草莓育苗、栽培、采摘、收购、运输等全产业链得以完善,全力打造“谭冬莓”特色品牌。相关经验做法在《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等媒体专篇报道。
数字赋能,草莓产业焕发新生机。一是产业摸底,夯实精准施策基础。实施草莓产业全域普查工程,依托党支部领办联合社组建专业调研团队,对潴河流域40个草莓专业种植村、2300余种植户开展精准摸排,建立包含3600余个大棚的产业数据库。近年来,辖区内成立标准化专业合作社24家,构建“联合社+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体系,实现土地集约化率提升至85%,农资统购成本下降15%,为草莓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技术革新,提供产业升级保障。充分发挥联合社资源整合优势,构建“产学研用”技术推广平台,重点引进脱毒育苗、基质栽培、立体栽培等8项核心技术,助力草莓品质提升。截至目前,建成标准化育苗中心21处,示范推广立体栽培模式800余亩,推动草莓优质果率提升至90%,亩均增产15%,病虫害发生率下降了30%,“谭冬莓”品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三是人才培养,注入产业发展活力。创新科技新农人“理论+实践+云端”三维培育模式,依托联合社建立新农人实训基地3处,开发线上课程16项,组织开展草莓专题培训班13期、大棚实地教学活动8次,培育科技新农人60余人、草莓专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人才对产业增长贡献率提升至25%。
多元销售,构建草莓销售新链条。一是打造集散中心销售模式。依托惠农草莓收购市场打造分级分选集散枢纽,建成标准化草莓分拣中心1处,探索构建草莓“大、中、小”三级筛选和冷链直运标准化流程,实现农户草莓产品和重点城市大型水果批发市场的直接连接。去年以来,集散枢纽分装运输草莓1200吨,辐射北京、天津、青岛等重点城市大型水果批发市场,带动周边村庄就业200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草莓产品流通时效提升17%,运输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二是构建草莓批发配货销售模式。依托谭格庄镇农产品批发中心形成数字化供应链调度模式,接入全国各大水果交易市场实际需求数据,通过“一站式”服务精准调配减少农户销售中间环节,确保每颗草莓都能迅速抵达销售目的地。去年以来,草莓产品流通时效提升19%,运输损耗率控制在4%以内,每个草莓大棚收入提升25%。三是创新“产地直采+物流配送”销售模式。依托谭格庄镇甜宝草莓供应链有限公司推行田间到柜台供应链改革,根据电商、商超等销售渠道需求进行源头直采,联合烟台顺源电商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直播带货,实现草莓每斤销售额增长30%。截至目前,农户现款结算覆盖率达100%,资金周转周期缩短至3天,助农增收550万元。
品牌引领,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名片。一是形成产业联盟驱动,规范市场发展促进创新。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谭格庄镇草莓产业发展联盟,出台《谭格庄镇草莓产业发展联盟章程》统一草莓代办收购模式,促进镇域草莓收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与烟台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引进草莓种植自动化灌溉系统、智能温控设备等现代化生产设备推动草莓品质提升,助力“谭冬莓”品牌估值突破千万元。二是创新“龙头企业+”模式,构建紧密型产业共同体。采用“龙头企业+产业联盟+联合社+合作社+种植户”合作方式,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2家龙头企业、27个村庄、2000余户种植户以及国内外市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的紧密型经济体,“谭冬莓”品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三是推动农文旅融合,拓展草莓经济新模式。依托李家沟景区规划草莓主题旅游线路,将草莓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举办草莓采摘节、草莓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累计吸引游客数量超过3万人次,实现草莓产业综合产值提升23%,带动周边农民增收130万元。
责编:董健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