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把靖国神社当打卡地,有人拿法律当儿戏,更有人把公众信任踩在脚下!
内娱塌房又出新高度?这次连央视都忍不了!
有人把靖国神社当打卡地,有人拿法律当儿戏,更有人把公众信任踩在脚下!
当“德艺双馨”变成“德艺双失”,官媒痛批“过线者,必受惩戒”!
这3个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明星,到底做了哪些失德事件?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娱乐圈总有“文盲”明星爱给自己贴上“学霸”标签。
靠《山河令》爆火的张哲瀚就是典型。
他曾经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爱读书、懂历史”的人设。
不仅在综艺节目中大谈特谈历史,还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读书心得。
甚至开设“张哲瀚书单”专区,其中《烟与镜》一度登顶图书销售榜。
然而,这个“学霸”人设却在不久后轰然倒塌。
2021年8月,张哲瀚在靖国神社前微笑比剪刀手的照片曝光,瞬间引爆舆论。
更打脸的是,他书单中曾推荐的《靖国神社》详细记载了神社的历史和战犯供奉情况。
但他却装起了“傻白甜”。
声称“对日本历史知识极度欠缺”、“不知道靖国神社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这种对文化认知前后矛盾的表现,不禁让人怀疑:他到底是真不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而且靖国神社事件曝光后,张哲瀚不仅不回应,还派出工作室置顶律师声明想压热搜。
直到徐福记、水星家纺等26个品牌集体解约。
生怕自己无法再圈钱的张哲瀚才写下一封道歉信,说“我是中国人”。
但讽刺的是,道歉信刚出不久,他就将INS账号设置为私密状态。
仿佛不想让海外粉丝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这件事,以此来继续保留自己“亲日”的身份。
不过这种言行割裂的戏码,也加速了他从顶流神坛的坠落。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轮番痛批:“要道歉,更要补课!民族大义不容试探!”
8月15日日本投降纪念日当天。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更是直接宣布对张哲瀚的“从业抵制”。
他的微博、抖音瞬间变成“无法查看”状态,就连《山河令》花絮都被剪得干干净净。
这样的下场只能说是活该!
2014年,李易峰凭借百里屠苏一角一炮而红,收获无数迷妹,甚至被称为“国民老公”。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的顶流会因为一次次的“不当行为”,最终跌落神坛。
2016年5月27日,李易峰驾驶兰博基尼撞上桥墩后选择弃车逃逸。
当东窗事发被央视点名罚款扣分后,他却用一句“年轻犯的错”糊弄过去。
更离谱的是,某些“脑残粉”居然还直呼“哥哥太刚了”!
作为顶流,非但不引导粉丝遵纪守法,反而用“年轻”为逃逸开脱。
这份对法律的轻慢,早已埋下人设崩塌的伏笔。
2022年9月11日,北京警方在侦破一起案件中,查获演员李某某(男,35岁)嫖娼。
这个年龄、性别完全对号入座的信息,让“国民老公”李易峰瞬间陷入舆论漩涡。
然而,李易峰本人却显得异常淡定,甚至在车上开启直播“自证清白”。
他的工作室也连发声明进行辟谣,俨然一副“问心无愧”的姿态。
但就在李易峰直播辟谣没多久,警方再次发布通告,直接点名“李某某为李易峰”。
这一记实锤,彻底击碎了这位顶流明星的演艺生涯。
一时间,李易峰各大社交账号被注销,作品被下架,品牌方纷纷解约。
更戏剧的是,据知情网友爆料,他被抓的导火索竟是“抠门”。
李易峰与女方结束交易后,为防止留下打车记录,竟让对方骑共享单车回家。
结果女方途中被巡逻民警盘问,直接供出了他。
然而,本以为嫖娼被封杀就是终点。
结果他居然又在泰国曼谷搞了波圈钱演唱会。
更让人震惊的是,现场一堆女粉丝穿着白色婚纱大喊“老公娶我”。
咱就是说,嫖娼还能当“老公”,粉丝滤镜比城墙还厚啊!
说起曾轶可,可能很多人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绵羊音”少女。
但她早已默默变成了一个“网暴少女”。
2016年,曾轶可通过中通快递邮寄大提琴时货物被损坏。
按理说,可以直接走法律途径赔偿。
但她却直接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收件方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她表面上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其实就是在煽动粉丝进行网络暴力。
这种“以暴制暴”的做法,让一个普通的快递纠纷升级为公众事件。
快递员因此遭受了大量骚扰电话和短信轰炸,生活陷入困境。
如果说快递事件还可以归咎于年轻气盛,那么2019年的边检事件则彻底暴露了她的本性。
事情的起始经过很简单。
当天,曾轶可戴着帽子和墨镜过安检。
因为人脸识别系统无法辨认,民警要求她摘掉帽子进行面部比对。
谁知这个简单的要求,却遭到了她的强烈抵制。
不仅拒绝配合,还对民警爆粗口。
而她这样的行为理所应当的被带离通道进行教育。
事情本应该随着民警的教育告一段落。
可谁知曾轶可回去后竟然在社交平台上发飙,不仅将自己伪装成受害者,还直接晒出民警的证件照片。
这种偏向自己的“伸冤”,立即引发公众愤怒。
一时间,边检民警被不明真相的粉丝网暴。
直到北京边检站发布通报,将事情真相公之于众。
众人才发现,原来这位“受害者”,才是真正的“施害者”。
有了官方发布的铁证,曾轶可不得不发布道歉声明,但也已为时已晚。
音乐节连夜取消她的演出,综艺镜头全被剪掉,“劣迹艺人”的帽子算是扣实了。
李易峰的“抠门”嫖娼、张哲瀚的“书单精日”、曾轶可的“规则漠视”,这些塌房事件的核心,都是“人设”与“德行”的严重割裂。粉丝可以为颜值买单,但不会为违法背书;市场可以容忍个性,但不会纵容失德。
参考文献:
1.观察者网:《曾轶可连发9张照片曝光警察证件照,北京边检回应》2019-06-19
2.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谈张哲瀚道歉:要道歉,更要“补课”》2021-08-13
3.四川观察:《人民网评:李易峰的“粉丝”,该放手就要放手!》2022-09-12
来源:吃瓜少女孙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