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泰芯KTM5900:赋能机器人与自动化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3:15 1

摘要: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芯原股份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在东莞松山凯悦酒店举行,今年的主题是面向“具身智慧机器人”的创新IC新品推介。在会上,泉州昆泰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CEO武建峰博士介绍了公司的高精度智能磁性传感器芯片K

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芯原股份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在东莞松山凯悦酒店举行,今年的主题是面向“具身智慧机器人”的创新IC新品推介。在会上,泉州昆泰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CEO武建峰博士介绍了公司的高精度智能磁性传感器芯片KTM5900。

昆泰芯微电子专注于智能传感器芯片研发,公司产品以磁性传感器芯片为龙头,产品线包括磁性传感器芯片、高性能传感信号调理芯片、光学传感器芯片以及温度传感器芯片等,其中3D霍尔芯片、高精度低延时角度TMR编码器芯片、近零功耗磁性开关等均为世界领先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器人与自动化、智能人机交互、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等领域。

机器人的本质是一个有智能的物理设备,感知功能是其核心功能。他提到,机器人对传感器有四大要求:广度、可靠度、速度、精度。编码器作为其中一种关键传感器,在满足这些要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武建峰博士提到,编码器芯片有三大原理:磁性编码器原理、光学编码器原理、电感编码器原理。编码器芯片主要用于机器人关节的位置、速度反馈,以及灵巧手的精细操作控制,是实现低延迟(如5ms以下)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关键硬件。

在人形机器人中,为了实现对运动状态的精准感知与控制,系统内部至少需要配备数十个编码器,用于实时采集各个关节的位置、速度和角度信息。具体来看:每个旋转关节2个编码器,典型需要14个关节14个编码器;每个线性关节1个编码器,典型需要14个关节有4个编码器;每只手有6个编码器,双手需要12个编码器。

仅从上述典型配置来看,一个人形机器人就至少需要44个编码器,而随着自由度增加或控制精度提升,实际所需数量还可能进一步增长。这也对编码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低延迟,“因为机器人都要衰老了,机器人的关节还没有感知到,这是不行的”,武建峰博士特别指出。

此外还有成本的挑战,“现在用最便宜的磁铁+芯片+结构,整个编码器做下来都要100元、200元。整个机器人成本,想要走进工厂的话,大概是两年普工的工资,如果低于这个成本(企业)就愿意用,高于这个成本就不愿意用。”他进一步提到。

昆泰芯推出了编码器创新解决方案KTM5900,具备以下优势:一键实现自校准、两级256点查表、线性/非线性补偿、0.05°精度、TMR技术,能够满足一键闭环自校准,修正由于磁铁、安装等引入的误差。此外,该产品已经通过功能安全性要求,具备2M采样速率SAR ADC,适用于高精度多对级磁铁离轴中空编码器等场景。

针对有高速需求,推出了创新解决方案 KTH78系列,这是一颗高速高分辨率霍尔角度传感器芯片,采样率,输出频率达到能够达到1μS的速度。

此外,公司也做了光学编码器方案,但光学编码器面临粉尘、灰尘等问题,公司也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同时,公司也正在研发电感编码器解决方案KTL91系列,产品精度优于 ±50 弧秒,能够达到23bit分辨率,支持高达 60,000 rpm 速度。

武建峰认为不会被某一个编码器“统治”,而是会根据需求进行适配。他提到机器人走进家庭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安全、成本、易生产性是三个关键要素。

来源:芯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