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河北东方学院数字传媒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巧妙融合“青春之力”与 “科技之魂”,勇立新时代教育创新的潮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里汇聚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成员涵盖青年学者、技术骨干以及莘莘学子,他们依托 40 个功能多样的实训室,特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河北东方学院数字传媒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巧妙融合“青春之力”与 “科技之魂”,勇立新时代教育创新的潮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里汇聚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成员涵盖青年学者、技术骨干以及莘莘学子,他们依托 40 个功能多样的实训室,特别是教育部立项的 VR影视动捕数据采集中心,精心打造极富未来感的“智慧课堂”,为数字传媒领域的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一、年轻团队领航,点燃教育创新之火
实验教学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源自其年轻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更在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等领域屡获国家级教学奖项。彰显“以赛促学、以创育人”的实践成果。
二、科技赋能实训,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
作为学院“科技硬实力”的代表,教育部立项VR影视动捕数据采集中心成为焦点。该中心配备全媒体交互式真三维虚拟演播系统VisionMagicH4、高精度动作捕捉设备及3D建模工作站,支持从影视拍摄到虚拟现实内容创作的全链条实践。学生在此可体验“无界创作”——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实时驱动虚拟角色,结合AI算法优化动作流畅度,打造堪比商业级影视作品的动态效果。
此外,中心还涵盖虚拟演播厅、播音实景实训室等40个实训室,形成“虚拟+现实”双轮驱动的教学矩阵。例如,272㎡的虚拟演播厅配备索尼专业摄像机、南光智能灯光系统,支持多机位协同录制与三维场景构建;数字传媒学院实验室引入虚拟VR技术、VR动捕技术,摄影摄像等专业设备,助力学生探索智能媒体交互的前沿应用。
三、解锁未来课堂,培育数字时代“新工匠”
实验教学中心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虚实结合”的创新方式重塑课堂形态。在 VR 动捕课堂中,学生们无需穿戴笨重的传感器,仅凭头显设备就能轻松完成全身动作捕捉,并将动作实时反馈至虚拟场景之中,实现 “跨时空”的创意表达。这一技术不仅大幅降低了硬件成本,更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场景的边界—— 无论是虚拟场景的设计构思,还是互动媒体内容的创作实践,学生们都可以自由穿梭于多元化的创作空间之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同时,中心在对内方面,积极主动地与人工智能学院合作;对外则与媒体机构、科技企业携手,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与行业前沿紧密对接的实践平台。学生团队依托VR影视动捕数据采集中心的高精度动作捕捉系统以及数字景观设计中心的VR场景建模技术,将相关技术和设备进行应用实践,借助先进设备采集运动数据,再经过数字传媒数据分析中心进行精准的姿态识别与运动轨迹建模,实现了数字传媒技术在虚拟现实领域中的创新性应用,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再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实践教学链条。形成 "技术研发 -场景应用 -成果转化"的完整实践教学链条。
四、社会价值凸显,书写青春报国新篇章
在数字传媒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同学们的成果不仅在校园内有所体现,更延伸至社会服务领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实训室的学生与首望体验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完成了数字复原圆明园 VR场景重现项目,并将其落地于圆明园景区的 720VR影院,还完成了西安华清宫全景影片项目。此外,他们与地方合作开展“智慧文旅” 项目,利用虚拟演播技术助力地方文化 IP传播,累计服务受众超 10 万人次。这些高度真实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结语
河北东方学院数字传媒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正以青春之名,精心描绘着教育创新的美好未来蓝图。这里既是技术赋能的实训场地,更是梦想起航的孵化器。无论是先进的设备、海量的数据,还是每一次精彩的创作,都在生动诠释着 “科技 +人文” 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性。正如有学生感慨地说道:“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天地里,我们不仅可以触摸到未来的发展脉搏,而且也在亲身参与中塑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来源:中国日报网 苑沥文)
来源:新华路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