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随着气温回升,梨树县林海镇的田野热闹非凡,处处是繁忙而有序的春耕景象。几台新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在广袤的大地里来回穿梭,秸秆处理、深松、整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气呵成,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春耕乐章。
近日,随着气温回升,梨树县林海镇的田野热闹非凡,处处是繁忙而有序的春耕景象。几台新型多功能免耕播种机在广袤的大地里来回穿梭,秸秆处理、深松、整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气呵成,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春耕乐章。
“这款新机器太给力了!以前春耕,好几道工序得分开干,费时费力。现在一台机器全搞定,效率提高了好几倍,而且播下的种子间距均匀、深浅一致,出苗率肯定低不了。”正在田间查看播种情况的种粮大户李大叔兴奋地说道,言语间满是对新机器的认可和对丰收的期待 。
今年,梨树县对新型免耕播种机进行了全方位优化提升。“从播种深度的精准控制,到播量的科学设定,再到用肥量的合理调配,每一项工作都力求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这不仅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还有助于节肥增效,保护黑土地的生态环境。”深耕农技推广一线近40年的王贵满见证并推动了“梨树模式”的发展。
“梨树模式”以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为核心,让秸秆还田给黑土地“盖被子”,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据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表明,“梨树模式”平均可以降低风蚀90%以上,减少地表径流60%以上。在东北风沙干旱区和坡耕地、漫岗地,“梨树模式”抑制农田水土流失作用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秸秆还田,“梨树模式”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微生物活性得到提高,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连续10年采用“梨树模式”后,土壤中的蚯蚓可增加6—7倍,有机质含量从原来的1.8%提高到2.3%。
如今,“梨树模式”已“进化”出4种“基础款”耕作模式,还配上了“秸秆科学离田”“粪肥堆沤还田”“双保全统”,实现了种养循环、规模经营的“4+3模式”,让土地越种越“滋润”。目前,当地建立了稳定的县级梨树模式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单元45个、开展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抓粮食单产提升示范方建设等举措,进一步促进了黑土地保护配套技术的优化集成。在农机装备上,继续完善和扩大应用高性能免耕播种机、秸秆归行机、条耕整地机,成功研发出最新一代满足“梨树模式”一次进地完成12道工序的多功能免耕播种机。
来源:吉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