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腔医疗服务已形成"预防-治疗-功能重建-美学提升"的立体服务体系。在基础医疗层面,涵盖龋病防治、牙周炎治疗等常见病管理;高附加值领域则聚焦种植牙、隐形正畸等精细化诊疗服务。行业发展正经历三大核心驱动:技术端以数字化诊疗、AI影像识别、3D打印为代表的技术突破
一、口腔医疗定义:服务体系的演进与价值延伸
口腔医疗服务已形成"预防-治疗-功能重建-美学提升"的立体服务体系。在基础医疗层面,涵盖龋病防治、牙周炎治疗等常见病管理;高附加值领域则聚焦种植牙、隐形正畸等精细化诊疗服务。行业发展正经历三大核心驱动:技术端以数字化诊疗、AI影像识别、3D打印为代表的技术突破,重塑诊疗流程;消费端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与健康观念转变,推动牙齿美容、儿童早期矫治等消费医疗需求爆发;政策端医保支付改革、行业标准规范完善,为市场发展划定边界并注入活力。在此背景下,口腔医疗正从单一疾病治疗模式,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型,构建起以患者为中心、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多元化服务生态。
二、口腔医疗行业发展政策:政策护航与市场规范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口腔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通过规范价格体系,保障服务收费透明化;《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优化市场竞争格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通知》从人才供给侧发力,为行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此外,种植牙集采政策落地、医保报销范围逐步扩大等举措,既缓解了群众"看牙贵"的痛点,也推动行业向规范化、普惠化方向发展。这些政策形成组合拳,为行业发展提供明确指引,营造出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口腔医疗行业发展现状
(一)口腔疾病患者人数:庞大需求持续释放
我国口腔健康形势严峻,约50%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庞大的患者基数为市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锐观咨询《中国牙科诊所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口腔疾病患者人数达到7.18亿,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7.2亿。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缺牙修复需求激增;年轻群体口腔保健意识提升,推动正畸、美白等需求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征。
(二)口腔医疗机构总数:连锁化与规模化发展
锐观咨询《中国牙科诊所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处于运营状态的口腔医疗机构达135,363家,较2023年增长8,617家,年增长率6.8%。市场呈现明显的连锁化、品牌化发展趋势,大型连锁机构通过区域深耕、跨区域并购等方式快速扩张,中小诊所则通过差异化服务争夺细分市场。预计2025年,口腔医疗机构总数将突破140,000家,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
(三)口腔医疗市场规模:千亿市场持续扩容
锐观咨询《中国牙科诊所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潜力巨大,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456亿元。尽管存在牙医资源短缺等制约因素,但随着疫情后消费需求释放、技术进步提升服务可及性,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509亿元,长期来看,随着渗透率提升和消费升级,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
(四)口腔医疗市场结构:消费升级驱动结构优化
口锐观咨询《中国牙科诊所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显示:腔医疗市场呈现明显的消费升级特征,正畸和种植牙等高附加值服务占比持续提升。目前,正畸产品及服务占市场份额的28.46%,种植牙占比15.94%,二者合计占据近半市场份额。同时,儿童口腔、牙齿美容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推动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属性日益凸显。
(五)企业布局情况:差异化竞争与生态构建
头部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抢占市场:
区域深耕型:通策医疗以"区域总院+分院"模式深耕浙江,通过"蒲公英计划"实现省内下沉,并积极开展省外并购;
高端定位型:瑞尔集团采用"瑞尔齿科+瑞泰口腔"双品牌战略,分别覆盖高端商圈和社区中端市场,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精细化运营;
技术驱动型:皓宸医疗通过收购德伦医疗,打造"口腔医疗+义齿制造"双主业,布局种植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
全产业链型:恒伦口腔构建"医疗-制造-教育"全产业链,通过自产义齿形成成本优势;
下沉市场型:可恩口腔以山东为根据地,通过社区门诊渗透下沉市场,并积极布局数字化诊疗和儿童口腔业务。
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产业链整合、并购扩张、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构建竞争壁垒。但同时也面临基层医生资源短缺、集采政策导致利润压缩等挑战。
四、口腔医疗行业重点企业
(一)通策医疗:区域深耕与全国布局
作为A股首家民营口腔连锁企业,通策医疗以杭州口腔医院为核心,构建"区域总院+分院"模式,实现浙江省内11个地级市全覆盖,并逐步向县级市场下沉。通过"蒲公英计划",公司持续扩大省内布局;同时通过省外并购和新建存济旗舰医院,探索全国扩张路径。依托产学研合作和医生合伙人制度,公司构建起"临床+教育+科研"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重点发展种植牙、正畸等高附加值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74亿元,同比增长0.95%;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0.2%。
(二)瑞尔集团:高端定位与数字化运营
瑞尔集团采用"瑞尔齿科+瑞泰口腔"双品牌战略,分别服务高端商圈和社区中端市场。通过会员制、24小时在线管家、跨界健康权益合作等特色服务,提升客户粘性。集团借助数字化SaaS系统和ERP系统实现精细化运营,已形成覆盖15个城市的连锁网络。2024年新增14家门店,总机构数超过100家,并计划在5-8年内实现千店规模。
(三)皓宸医疗:双主业协同与技术创新
皓宸医疗通过收购德伦医疗,形成"口腔医疗+义齿制造"双主业格局。德伦医疗以广佛为核心,采用"城市总院+卫星门诊"模式,布局29家机构,并组建专业地推团队深耕社区市场。公司重点发展种植机器人、3D打印义齿等前沿技术,但较低的研发投入制约了技术竞争力。通过供应链整合和资本运作,公司正加速区域扩张和全国布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13.87%,但归母净利润亏损0.38亿元。
(四)恒伦口腔:全产业链闭环与技术特色
恒伦口腔立足山西,构建"医疗-制造-教育"全产业链闭环,拥有3家医院、27家门诊和4家自营义齿厂。通过二级专科医院资质和自产义齿,公司形成显著的成本优势,种植牙价格较行业平均水平低30%。在技术方面,3D打印义齿、数字化种植导板等特色技术领先,严格的消毒标准保障医疗安全,复购率超过40%。公司通过"八爪鱼"战略向省外拓展,通过产学研协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可恩口腔:下沉市场与数字化创新
可恩口腔以山东为根据地,构建"二级专科医院+社区门诊"分级网络,其中社区门诊占比达60%。公司通过AI种植机器人、显微根管治疗、儿童MRC肌功能矫正等数字化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儿童口腔业务增长达35%。借助美团等线上平台导流和AI智能客服,公司有效提升获客效率。此外,公司推出"可恩臻选"高端品牌,探索家庭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服务。
五、口腔医疗行业发展前景
数字化与智能化:重塑服务新体验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如强劲引擎,驱动口腔医疗服务模式全面革新。
3D打印技术凭借其卓越的个性化定制能力,为种植体、矫治器等产品打造精准适配方案,极大缩短治疗周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AI影像识别借助对CBCT等影像的深度分析,实现口腔疾病早期筛查与精准诊断,降低诊疗对医生经验的过度依赖,让诊断更科学、高效。
远程医疗打破时空限制,通过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等形式,促使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提升基层口腔医疗服务水平。智能导诊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在术后持续跟踪,实现慢性病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这些技术变革推动口腔医疗从传统经验驱动模式,加速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型,为复杂病例带来创新解决方案,同时极大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医保与监管:构筑行业新生态
政策端的有力举措为口腔医疗行业发展营造规范有序的生态环境。
医保政策持续发力,种植牙、基础治疗等项目逐步纳入医保范畴,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释放并扩大市场需求。耗材集采全面铺开,对种植体等关键耗材进行集中采购,削减中间环节费用,大幅降低治疗成本。价格监管强化公立医院价格示范效应,引导民营口腔机构合理定价,保障患者权益。行业整顿行动严厉打击过度诊疗、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口腔医疗行业朝着普惠化、标准化方向迈进,为连锁化、品牌化口腔医疗机构的扩张提供广阔空间与有利条件。
分层需求:催生细分新赛道
当前口腔医疗市场需求呈现出鲜明的分层特征,驱动细分赛道蓬勃发展。
老龄化进程加速,缺牙修复需求持续攀升,种植牙、活动义齿等领域市场潜力巨大。年轻群体消费观念升级,对隐形正畸、牙齿美白等消费医疗项目需求旺盛,国产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抢占市场。儿童口腔健康备受关注,早期矫治、龋齿预防等需求增长,推动行业向预防为主的方向转变。高净值人群对个性化、高品质口腔服务需求强烈,催生高端诊所发展。基层市场在医保政策支持下,需求逐步释放,为连锁口腔机构下沉布局提供新机遇。
来源:锐观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