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专家”力推的防虫剂竟是无资质化肥 坑农害农何时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4:28 1

摘要:春耕时节,农资质量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与农民生计。近日,总台中国之声接到基层群众线索反映称,有农户轻信短视频平台上所谓“农技专家”推荐,购买了“特效防虫剂”,到手后发现竟是水溶肥。

所谓“专家”力推的防虫剂竟是无资质化肥,机构批量制造,伪农资专家横行短视频平台,坑农害农何时休?

春耕时节,农资质量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与农民生计。近日,总台中国之声接到基层群众线索反映称,有农户轻信短视频平台上所谓“农技专家”推荐,购买了“特效防虫剂”,到手后发现竟是水溶肥。

记者调查发现,这款被包装为“防虫颗粒”的水溶肥连产品备案号都是冒用的。在至少77个达人的推荐下,这款问题产品已经销售超18万件。怎样守护春耕备耕农资安全?

河南的陈先生家里承包了百亩菜地,今年入春后田里遭遇蜗牛虫害。上个月,他在抖音直播中刷到了一位自称是“农技专家”的主播,正极力推销一款“撒施型防虫颗粒”,宣称“地上害虫撒上就死”。于是陈先生决定买来试试。

陈先生:当时刷到他,说是农科院的什么老师,研发的这种(产品)针对200多种害虫都是管用的,蜗牛都能杀死,因为前段时间蜗牛比较多,就想着买杀虫剂回来治一下。我收到货之后发现它是一个水溶肥,这俩压根就不是一个东西。然后找到商家,商家压根不回复,现在还是天天都在卖。

记者发现,虽然产品的包装袋上印着“撒施型防虫颗粒”几个醒目的大字,但在包装袋的背面,这款产品的通用名称被标注为“中量元素水溶肥”,产品的主要作用是“补充植物体内缺乏的营养,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实际上,中量元素水溶肥是一种含有钙、镁、硫等中量营养元素的肥料,并不能用来防虫、驱虫或杀虫。

抖音店铺“花开富贵的农场”是这款产品的销售方,这款被包装为“防虫颗粒”的水溶肥是店铺里最为畅销的产品,已经售出超过18万件。

产品达人秀数据显示,有至少77个博主曾在视频中挂链接推广这款产品。这些博主多以“农大博士”“田间老手”自居,以农业知识科普、种植技巧分享名义进行售卖,直接宣称该产品能防虫、驱虫和杀虫。

明明是水溶肥怎么就成了“防虫颗粒”?这款产品生产方为义乌市青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包装袋上标明的产品备案号为ZLSRSD2024-03270。记者在农业农村部官网查询发现,这个备案号属于潍坊新世纪肥业有限公司。记者随后联系到这家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并没有出过这款产品。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未经登记的肥料产品不得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这款冒用其他厂商备案号的产品是如何在直播间销售的呢?实际上,无论是农药还是化肥,都不是该抖音店铺营业执照上允许经营的产品,但这个店铺却在产品参数一栏直接使用其他厂家的农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从而上架了该产品。

记者尝试联系产品生产厂家,但并未从公开渠道和工商登记信息中找到有效联系方式。

在该产品评价里,不少消费者给出差评,并反馈“货不对板”,有人表示,施撒后作物枯萎。陈先生告诉我们,他在网上经常刷到各类所谓“农技专家”推荐的产品,但有些时候他感觉屏幕里的专家并不是真专家。

陈先生:经常在网上买这种假农药,打上去不管用。买的东西不值钱,几十块钱,但是我打进去不管用,我那100多亩地菜,那损失多大。我们也确实需要比较懂的人,但是也上当受骗很多次了。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农技专家”,很多人不懂农业技术,却深谙流量密码。而在这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利益链条,有机构正在批量制造这些“伪专家”,他们看似讲得头头是道,实则是要为来路不明的农资产品打开销路。

近期,多地旱情持续。当前北方小麦处于需水量较大的抽穗至灌浆期,多地春播工作也全面展开,抗旱保夏粮保春种进入关键期。但是短视频平台上,针对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一些农技博主却用几乎一样的文案,呼吁“只要旱不死,就往死里旱”。

类似吸睛的话术还有“啤酒加食盐,产量笑开颜”等,都打着科学种植的旗号,讲得头头是道。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郭世伟说,此类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盲目相信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郭世伟:“只要旱不死就往死里旱”,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干旱条件我们肯定是要抢救的,而不是让它继续加重干旱的。而且抢救是要分策略的,不要大水漫灌而要小水灌下去。食盐就氯化钠,钠多了的话会造成盐害,你会看到白茫茫一片寸草不生了,所以我不建议往土壤里面使用盐。

其实,“旱不死就往死里旱”的言论大都是在为带货做铺垫——先用反常识的话术吸引流量,最终将话题引向某种化肥或农药。

记者调查发现,有机构在背后推波助澜,批量制造“伪专家”,将毫无农技经验的人包装成“农业研究员”“高产能手”

在“轻技术、重营销”理念指导下,有农业账号宣称已经帮助1000多家农资店打造短视频人设账号。

记者联系到南京伯乐点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农业自媒体账号运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想从事农资自媒体领域,他们可以免费帮助起号,一年代发12000条视频,一年365天不断档直播。可以根据博主年龄大小,把素人打造成拥有多年经验的“高产能手”或“博士研究员”。

工作人员:我们在南京会帮您拍剪好一些农资短视频,每个月会给您发1000条。内容是我们写好的,关于农资方面的。您能够出镜去做一些信息普及类,就比如说稍微年轻一点,可能作为一个农业的研究员,做农药方面的一些避雷。

一年12000条视频如何保证专业性?这位工作人员坦言,内容都是人工智能(AI)根据时下农资热点生成的,“量大管饱”。

而所谓“免费运营服务”其实也有前提条件:合作方需先行采购5万元指定氢肥产品,所有账号运营动作均围绕该产品推广展开。

工作人员:我们第一次拿货的话,由于合作诚意,我们是5万块钱起拿。因为我们现在这个氢肥是全国独家的,市场定价是198元(一瓶),我们这边给您打8折的,相当于你这边会有个20%的利润。

在这种模式下,一个账号平均每天诞生30多条AI生成的“农技科普”视频。每条视频的目的也很清晰,都是为了卖货。

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手机里刷的不只是家长里短,更盼着从短视频里学两招实实在在的农产品增产经验,现实情况却让人揪心。“伪专家”激情地用“伪科学”给农民洗脑,同时又在力推冒用正规产品备案号的商品。当批量生成的伪科普视频淹没了真正的农技知识,损害的不仅是农民的腰包,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隐患。

从店铺准入到产品上架把关再到内容监管,我们希望平台能负起责任,织密内容审核的“过滤网”;也希望农业科研院校、基层农技站的专业人员可以主动“触网”,用接地气的技术干货挤掉“伪专家”的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黎佳易

来源:知识无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