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学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加强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是我国文学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实现全国文学资源交流互认的根基。
文学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加强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是我国文学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实现全国文学资源交流互认的根基。
4月28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浙江文学馆共同牵头,中控信息参与起草的全国首个文学数据标准《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T/CAS 1022—2025)团体标准在北京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文学数据的管理和使用迈入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邱华栋出席发布仪式并致辞。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中国标准化协会秘书长张秀春等主办方代表,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等起草单位代表参加会议并致辞,中控信息作为标准起草单位也应邀参会。发布仪式由全国文学馆联盟秘书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主持。
当前,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加速推动文学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也正在深刻重构文学传承与传播的格局。让“文学+大数据”赋能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也因此应运而生。长期以来,我国文学数据领域国家行业标准“无标可依”、数据建设“不系统”、数据管理“不规范”、数据应用“不充分”等现实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的发布恰逢其时。
邱华栋指出,这个标准不只是简单的技术规范文件,而是文学界首次系统构建数据治理体系的重要尝试,是中国文学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是文学界与科技界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生动体现。
叶彤在致辞中谈到,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数据,再强的AI算法也难得出可靠结果。文学数据团体标准的诞生,是以标准创新推动文学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更是促进文学数字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秀春宣读《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的发布公告
张秀春宣读了《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的发布公告,并为该标准的起草单位颁发证书。
2023年4月,中国作协批复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浙江文学馆共同打造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中控信息重点参与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此次文学数据团体标准的发布,正是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的重要建设成果。该标准涵盖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等六个方面,特别是结合了大模型、人工智能的要素,未来也必定会在“规范数据管理”“提升数据服务能力”“辅助文学创作”“保障知识产权”“优化作品传播”“促进文学交流与研究”六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文学数字化是践行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一步,文学数据标准也必将会成为文学数字化的重要保障。该标准的制订和发布,填补了文学数字化领域的标准空白,实现全国文学数据底层逻辑的规范、统一,系统化地建立文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框架,为今后文学数据在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明确指引,为推动文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动能。
(摄影:中国作家网 冯海华)
来源:中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