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0日上午,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中,2025黄山·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马拉松在此举办。“在跑步过程中听到周围人的加油声,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让我非常感动。而且一路上都有组委会维持秩序,知道观众不会冲进赛道,让我们也能放心地比赛。”女子半马冠军张柳青表示。
精神文明报 2025年5月13日 A1版
各地探索
以情景剧生动呈现赛场礼仪与环保理念、“世运文明大使”讲解观赛礼仪、创新推出“全流程文明观赛服务链”,倾力打造“文明赛场”。
专家观点
文明才应该是赛场上最亮眼的“应援色”,文明观赛的现场不是狂野的呐喊,而是恰到好处的掌声。
观察
不文明行为依然时有发生
4月20日上午,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中,2025黄山·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马拉松在此举办。“在跑步过程中听到周围人的加油声,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让我非常感动。而且一路上都有组委会维持秩序,知道观众不会冲进赛道,让我们也能放心地比赛。”女子半马冠军张柳青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马拉松的赛道范围大且较为开放,在组织马拉松赛事时,需要当地群众及观众用文明行为支持。近年来,运动员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升,观众文明观赛意识明显增强。良好的赛场氛围不仅让比赛更精彩,也让观众的体验感更好。
但赛场上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依然时有发生。3月11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发出了文明观赛倡议书。几个小时后,在2025年WTT重庆冠军赛的比赛中,仍然有观众做出了不理智的谩骂、威胁等行为。
“观众的不文明观赛行为不仅影响运动员的发挥,甚至会造成运动员受伤。以滑雪运动为例,翻越栏杆冲上赛道、向赛道投掷杂物、用闪光灯拍照……遇上一次都可能会终结运动生涯。”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自由式滑雪公开组男子大跳台冠军杨昊告诉记者。
“有些观众为了所谓的‘享受比赛’,坚持要做出影响他人观赛的行为,给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造成困扰。”多次为体育赛事提供保障服务的志愿者、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学生叶骏彤坦言。
探索
因地制宜打造“文明赛场”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处罚规定。如何引导观众理性、文明观赛,让赛场真正回归体育竞技的纯粹与精彩,各地正在积极探索。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今年8月在成都举行。随着时间临近,成都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掀起文明迎世运的热潮——
成都东部新区用情景剧《文明观赛指南》将赛场礼仪与环保理念生动呈现;在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0组亲子家庭沉浸式感受世运魅力,不仅在现场围绕世运会历史、新都承办项目及文明观赛礼仪开展抢答,还抽签模拟“文明观赛”“赛事礼仪”等场景;四川天府新区让文明实践志愿者化身“世运文明大使”,为群众讲解观赛礼仪,发放观赛指南与贴纸……
除了成都,其他城市也“各显神通”,打造“文明赛场”。
为办好CBA总决赛,浙江杭州西湖区文明办在赛前通过“杭州文明帮帮码平台”发布招募公告,邀请志愿者参与文明观赛志愿服务,同时作为文明实践联盟牵头单位,联动公安、交警、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及属地灵隐街道,构建起全方位的协同保障体系,创新推出“全流程文明观赛服务链”。
在5月10日北京市新工体举行的一场足球赛前,LED环形显示屏上播放着首都文明办精心制作的宣传片。首轮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中,苏州赛区通过在观众领票成功后进行文明观赛的提醒、在场馆大屏播放《爱苏州文明倡议十条》、安排场馆内外的文明巡查与监督的工作人员等方式,让观众将文明观赛理念植于心、践于行。
思考
如何让文明观赛成为共识
多位专家表示,文明才应该是赛场上最亮眼的“应援色”,文明观赛的现场不是狂野的呐喊、满地狼藉的彩带,而是恰到好处的掌声、整齐干净的座位。
针对“狂热粉丝”扰乱比赛的行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实验实训室主任李龙认为,可利用宣传、引导和监督等方式,重塑粉丝与运动员的健康关系:“借助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组织等力量开展科普讲座和互动活动,增强粉丝的规则意识;整治体育圈的“饭圈文化”,引导粉丝从单纯的偶像崇拜到热爱体育项目,以更积极、健康和理性的方式支持运动员。”
运动员也可以在倡导文明观赛的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我会始终以专业表现与尊重对手的行动,带动观众用掌声传递体育精神,共同守护赛场的纯粹与热忱。”杨昊建议,运动员要专注比赛本身,将观众的激励化为动力,遇到不文明观赛行为要保持情绪稳定。赛后可以与观众代表互动,针对比赛中出现的文明或不文明现象,分享彼此的感受,形成文明观赛的共识。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精神文明建设中心副主任余坚建议,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平台普及文明观赛礼仪。二是完善赛事组织与服务,增设文明引导员,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对遵守观赛礼仪的观众予以激励。三是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文明观赛宣讲会、“最美观赛瞬间”摄影比赛、“文明观赛小达人”评选等活动,提升市民整体素养。(记者 卢瑶)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